08.25 別開玩笑了,房價就是真下跌了也不是因為房產稅

別開玩笑了,房價就是真下跌了也不是因為房產稅

(一)

早在19大的時候,政府管理層就提出房產稅的徵收進入立法程序。

最近一段時間,由於部分地方土地流拍,引起群眾的心理波動,對於國民普遍關心的房價與房產稅的徵稅關聯性問題,有所謂專家又跑出來喊話了:房產稅很快就要出臺了,留給沒有賣房的人的時間不多了。

這種說話其實不負責任。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應該對自己的言論負責,畢竟房子的問題關係到不少人全家的事情,你得給人家把問題解答清楚,才能讓老百姓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對未來才能做好安排。

我們先不用著急討論房產稅的徵收與房價漲跌的關係,我們先討論一下房產稅有可能開徵的時間節點。

2017年的時候,中央相關部委就已經提出,2018年房產稅就要進入立法程序。不過,進入立法程序到具體實施中間有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房產稅從立法到進入真正實施,可能還需要2-3年甚長的時間。

為什麼呢?

關鍵在於中國的房產稅政策的實施背景與西方截然不同。

在中國土地是屬於國有的,你買了一套房子,房價漲了,其實更多的不是你住的房子漲價了,它很可能是貶值的,而是土地漲價了。不過你要記住,土地可是國家的,不是你個人的。

所以,在房產稅的具體徵收環節,政府一定會萬分小心的。一旦房產稅的徵收造成房價急劇波動,對整個社會穩定與經濟穩定造成影響,可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當然,由於地方財政的進一步吃緊,以及地方企業經濟效益的不好,客觀上需要新的稅種來緩解財政危機。

(二)

房產稅一旦徵收,房價一定會受到限制嗎?

未必!

只要是學過一些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房產稅的負擔不是單純落在房屋所有人或者是購房者的身上,而是房屋所有人與購房者共同分擔的。

具體分擔的比例,往微觀來說,要看具體房屋所有者與購房者兩者的意願誰更強烈。

如果賣房子的人想早點出手房子,落袋為安,他就得承擔更多的房產稅比例。若買房者更想住上屬於自己的房子,買房者所要承擔房子的比例就更高。

往宏觀來說,要看當地房地產市場的具體供需狀態。

若當地房地產市場供大於求,房屋出售者就得承受更多的房產稅比例,反之,房屋需求者就得承擔更大的比例。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具體說明一下。如果一套房子價值200萬,要徵收5萬的房產稅。房屋所有者若是急於出售這所房子的話,他就得承擔4萬的房產稅,他這套房子的出售價格就只能是201萬,反之,若購房者急於買房子的話,他就需要出價204萬。

如果這種邏輯不成立的話,為何在房產稅徵收之前房子售價是200萬,而不是201萬,或者204萬呢?

所以說,那些讓有房者在房產稅出臺之前就趕緊逃命的專家,可能要學習一下基本的經濟學原理。

房產稅的徵收與否與房價的漲跌幾乎不存在關聯性,在歐美國家早就驗證了。美國與日本同樣徵收房產稅,對於其房子的漲跌沒有造成任何影響。在中國,上海與重慶早就試點房產稅了,也沒有影響到房價的漲跌啊!

所以說,即使中國的房價出現上漲或者下跌,它只是與政策面、供需面以及當地經濟發達程度相關,而不是由於房產稅徵收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