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和“西瓜男孩”一樣勇敢!國企辭職去“賣米”,金華“大米女孩”從員工逆襲成股東

和“西瓜男孩”一樣勇敢!國企辭職去“賣米”,金華“大米女孩”從員工逆襲成股東

最近兩天,“西瓜男孩”感動著無數的人:18歲的李恩慧一無所有,為了自己的夢想,他努力生活,不管他人投來什麼樣的目光,他都勇敢的朝著自己的方向堅定奔走。

很多人都說,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當年青蔥歲月裡,那個為了夢想而拼盡全力的自己。

還沒邁入大學的“西瓜男孩”是令人羨慕的,他沒有羈絆,可以不顧一切;但是,當你踏入社會,闖蕩幾年,人生、事業、家庭略有小成的時候,你還有沒有勇氣為了夢想勇敢一次?

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金華“大米女孩”周劍君,兩年前,她從國企辭職,做什麼?賣米。

和“西瓜男孩”一样勇敢!国企辞职去“卖米”,金华“大米女孩”从员工逆袭成股东

1

國企辭職去“賣米”

“你是研究生,單位又是國企,還是政府引進人才,辭職去賣米太可惜了,而且孩子也不小了,萬一改行失敗,家庭都沒保障。”

兩年前,這段話一度讓周劍君磨出耳繭。女生一般都是“吃貨”,周劍君的研究生專業和“吃”有關——寧波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成績優異的她順利進入一家藥企,還是國企。

高文憑、高薪水、又體面,這幾乎是一個女生“好歸宿”的標配。但是,這份工作,周劍君做得並不開心——首先,和專業並不匹配;其次,感覺自己在混日子,沒有出現讓自己能忘記時間的那種奮鬥感。

2015年下半年,周劍君休假在家,一次機緣巧合,認識了浙江天下正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永勝,公司生產的大米是金華人熟知的正方米法

這一頭,李永勝的談吐、格局特別是對員工善於放權的行事風格,很快讓周劍君對正方米法產生了好感;那一頭,正方米法也有意“挖”周劍君——李永勝對大米品質追求苛刻,他特別希望能引進一個專業對口的人才來重整生產管控,周劍君的出現讓他意識到,可以嘗試

“用做藥品的標準來做食品”。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但此時的正方米法,卻還不是一棵大樹:此前,以路橋起家的正方集團一口氣投入5000多萬闖入農業領域,之後因為在尚未形成客戶規模時就投入巨資栽培高標準的有機大米,正面臨“入不敷出”的經營困境。

要放棄體面的工作去“賣米”,此時周劍君內心也一度退卻:上有老,下有小,要是一腳踏空怎麼辦?

前後經過兩輪洽談,最終,一個細節再次打動了初為人母的周劍君:對食品來說,很多商家都會選擇延長銷售日期來降低經營成本,但正方米法卻執意反其道而行,門店貨架上的大米,銷售週期不超過30天,到第31天就要全部回收,虧錢也這麼做。

“在大學時,導師會講很多食品安全方面的案例,聽到我們都麻木了。正方米法的這種做法無異於給自己帶‘緊箍咒’,當時我孩子還小,作為媽媽對食品安全特別敏感,正方米法的這份情懷打動了我。”周劍君說,關鍵時刻,董事長李永勝的個人經歷也給了她巨大勇氣:當年,李永勝也是30歲時公務員辭職,加入正方集團。

2

8個字背後的管理學

懷著對前途未知的忐忑,也懷著對食品安全的一腔情懷,周劍君加盟了正方米法,負責稻米生產環節的品質監控,馬上就碰了一鼻子灰。

去過碾米廠的人都知道,大米加工廠“嘣嘣嘣”機器轟鳴,而且稻穀脫殼粉塵飛揚,很快讓周劍君“完美癌”發作。

“以前在藥品生產車間,那是無菌車間,進車間還要經過潔淨消毒區,換上無菌服,地面舔上一口嘴裡都不會進灰。”周劍君上任三把火,雷厲風行要整改。

加工廠裡的員工,輩分都比周劍君大,對周劍君發出的指令左耳進右耳出,把她氣得眼裡含淚,回頭找到李永勝去訴苦,李永勝只回了8個字: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這句話出自《孟子》,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反躬自省,問題在自己身上,方法也在自己身上。

周劍君想通了:研究生又怎麼滴?到了車間,你也是工人,就得和工人們打成一片;看不慣怎麼滴?你就得把自己的理念用他們的語言,說到他們理解為止,讓他們也變成“完美癌”。

關鍵時刻,團隊裡的小夥伴邵雅娟幫了大忙,她是留學加拿大名校的可愛“海龜”,性格開朗活潑,是團隊裡的“開心果”。相比於國內教育,國外教育模式更強調團隊合作,受此影響,工作中一有什麼事,邵雅娟第一反應就是叫同事一起來商量。這在無形也影響了周劍君,她發現團隊力量遠比單打獨鬥要行得通,於是,兩人經常一起深入車間做工作。

過了一段時間,正方米法的大米加工車間裡,出現了一次改頭換面的變化:

帶私人水杯進車間的現象不見了,圖方便從倉庫門進車間的現象不見了;大家按規矩更衣、洗手、消毒再進入車間;

機器管道要每天清理,確保第二天加工的大米不混入頭一天的米,為此每天要浪費50斤大米;

車間裡溫度常年保持在18℃,最大限度的保持大米的鮮度;

和“西瓜男孩”一样勇敢!国企辞职去“卖米”,金华“大米女孩”从员工逆袭成股东

千島湖農戶老徐是正方米法的在千島湖基地的種植戶,種了40多年的水稻,他給省內無數稻米合作社、加工廠送過貨,“碾米車間裡還有消毒池和更衣室,送了大半輩子稻穀,這樣講究的加工廠我還是頭一回見。”

3

員工變成股東

改造好了加工廠,周劍君越幹越有信心,之後她發現,儘管正方米法的品牌在金華名氣很響,很受認可,但是產品單一,公司只有大米一項產品,還有很長的產業延伸鏈有待開發。

“比如說像我寶寶很小,有時候耍脾氣不吃飯,我就想能不能用這麼好的大米,加工成兒童食品?做成貝殼、海螺等各種孩子喜歡的形狀?”

一粒稻穀,從外向內剝開,可以分為稻殼、果皮、糊粉層等多層結構,而我們吃到的大米,是經過清理、碾米後最中心的部分。

所謂的“米皮粉”,就是大米加工的副產物,是去除保護皮層後的稻米碾製成精白米過程中的碾下物。它只佔稻米質量的6%~8%,卻含有稻米中大部分的營養成分。

和“西瓜男孩”一样勇敢!国企辞职去“卖米”,金华“大米女孩”从员工逆袭成股东

周劍君主動請纓,經過大量市場調研,經過一年的努力,相繼推出了彩色米皮粉等系列產品,米皮粉用模型捏成了各種卡通形象,因為加入了不同的蔬菜汁呈現出了紅黃綠等顏色,讓寶寶胃口大開,而且也很受老年人喜歡,瞬間贏得了市場認可。

和“西瓜男孩”一样勇敢!国企辞职去“卖米”,金华“大米女孩”从员工逆袭成股东

這一頭,周劍君的工作日益得心應手;那一頭,對大米品質的堅守,也讓正方米法不斷收穫顧客,形成穩定的客戶群,公司經營漸入佳境。此時,李永勝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讓出公司部分股份,請員工當股東。

“我們有16個字的品牌理念,持正守方、顧客為上、品質為重、共謀發展。什麼是共謀發展?企業和員工是分不開的,一家好公司,除了把顧客奉為上帝外,更要把自己的員工也當上帝看待。只有善待自己的員工,讓員工與企業共發展,員工才會更好地服務顧客。”李永勝說。

經過報名、篩選、注資,最終包括周劍君在內的多名優秀員工成為了正方米法的新股東,並進行了工商登記註冊。

周劍君說,回顧自己的這段職場歷程,自己拿到的三張“通關密碼”分別是勇氣、合作、創新,“我們正方文化雙十觀中有三句話,如今我算是真正實現了——生存有保障、情懷有寄託、志向有追求。”

事實上,不管是“西瓜男孩”李恩慧,還是“大米女孩”周劍君,他們的故事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人生沒有失敗,只有不曾勇敢的後悔。

當然,想嘗試一下週劍君和團隊小夥伴一起研發的寶寶米皮嗎?這一次,她為大家準備了100份寶寶米皮禮品,趕緊添加客服微信,前100名添加都有機會獲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