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毛澤東詩詞——毛澤東的七絕詩: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

七絕·觀潮

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

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

毛澤東詩詞——毛澤東的七絕詩: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

1957年9月11日毛澤東在杭州視察工作時,適逢是錢塘江傳統的觀潮節,毛澤東及其隨從人員到鹽官鎮鎮郊七里廟附近觀潮。這天天氣晴熱毛澤東在警衛人員臨時搭起的小帳篷內小憩。錢塘江湧潮時毛澤東就步出帳篷眺望。只見湧潮洶湧海塘相撞層層浪花彷彿千堆雪。毛澤東凝神沉思直到江面漸漸地平靜他又才回到椅子上,問警衛員潮水是怎樣形成的,又將月球潮汐的理論向他們講了一遍。並且說“南宋的時候錢塘江可直到杭州那時我們可以站在吳山上觀看了。現在錢塘喇叭口因為泥沙堆積變小了,所以就要跑到海寧,再過幾百年海寧也要看不到潮了。”後來他又面對錢塘江凝視、思考吟成了這首《七絕·觀潮》。

《七絕·觀潮》從頭至尾氣勢如虹,不僅寫出了錢塘潮的氣勢,也寫出了詩人自己內心的一貫的氣勢。內氣與外景同時耦合可謂真正的天成。江山的大氣碰上了一個真正能理解它的知音當然這個知音胸中的風雲也只有萬里江山才能容納。

七絕·為女民兵題照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毛澤東詩詞——毛澤東的七絕詩: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

該詩通過對女民兵軍事訓練的勾畫,描繪了中國婦女前所未有的颯爽英姿,讚美了她們“巾幗不讓鬚眉”的英雄氣概,頌揚了新中國婦女嶄新的時代精神風貌和隨時準備保衛祖國的不平凡志氣。

這首詩是毛澤東1961年題贈給在身邊工作的一位姓李的女機要員的題照詩。當時,由於國際形勢很緊張,中央號召大辦民兵師。一天早晨,那位姓李的女機要員到毛澤東的菊香書屋去送文件,將離去時,毛澤東問她有沒有參加民兵組織,她回答說參加了,還從隨身帶著的筆記本里拿出一張自己在民兵訓練之餘持槍而立的照片給毛澤東看。毛澤東看了很高興,沉思片刻,他順手拿起一本自己讀過了的介紹地理常識的小冊子,翻到有空白的地方,用鉛筆龍飛鳳舞地寫下了這首詩,送給女機要員,並對她說:“你們年輕人要有志氣,不要學林黛玉,要學花木蘭,穆桂英噢!”

這首詩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出版的《毛主席詩詞》。

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毛澤東詩詞——毛澤東的七絕詩: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

這首詩通過對勁松和仙人洞生動的描寫,歌頌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了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而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

1961年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中共中央在廬山舉行工作會議,討論工業、財貿、教育、科技等問題,以便深入貫徹“調整、鞏固、充分、提高”的八字方針,是國民經濟走出困境。由於時處“三年困難”時期,一方面有國際反華勢力對我國的封鎖及施加壓力,另一方面由於作者本人在前一時期的失誤,作者此時的心態較為複雜,處境也想當困難。作詩之日,是作者引以為豪的“秋收起義”三十四週年紀念日。因此,作者此時心中雖有憂憤蒼涼成份,但更多的卻是作者性格中的堅韌自信及不畏壓力的奮爭精神。

本詩寫於1961年9月9日,首次發表於1963年12月版《毛澤東詩詞》。

七絕·戲改李攀龍《懷明卿》

豫章西望彩雲間,九派長江九疊山。

高臥不須窺石鏡,秋風怒在叛徒顏。

毛澤東詩詞——毛澤東的七絕詩: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

此詩不是毛主席的原創之作,而是改寫明代李攀龍《懷明卿》一詩而成。李攀龍,山東歷城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進士,歷事嘉靖、隆慶兩朝、官至河南按 察使,明代著名文學家,“後七子”的領袖。原詩如下:“豫章西望彩雲間,九派長江九疊山。 高臥不須窺石鏡,秋風憔悴侍臣顏。”李攀龍寫此詩時已謝病辭官家居,此詩是他因懷念遠在江西的吳國倫而作的。

毛主席對李攀龍這首詩最後一句作了改動。詩的最末一句,當時毛澤東念罷,順口將“侍臣”改為“叛徒”,並且說將此詩送給林彪是最恰當不過的了,那意思是藉助比興來說:憤怒的秋風橫掃了叛徒的嘴臉。

“高臥不須窺石鏡,秋風怒在叛徒顏”,後來人們認為這是毛澤東送給林彪的輓詩,也是給林彪的一幅絕妙畫像。

毛澤東詩詞——毛澤東的七絕詩: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