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卡塔爾正成為第13個去美元化國家,美元“失寵”,美國會如何?

摘要:卡塔爾正成為第13個去美元化國家,美元“失寵”,美國會如何?


【一牛財經】訊:為打破美元的壟斷地位,使世界經濟不被一種貨幣所操控,在中國、俄羅斯、伊朗、安哥拉、委內瑞拉、尼日利亞、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耳其這12國已正式去美元化之後,第十三國也正在浮出水面。

美元的霸.權地位史

卡塔爾正成為第13個去美元化國家,美元“失寵”,美國會如何?

從1894年開始,美國經濟實力迅速崛起,GDP一直位居世界首位,1945年美國GDP和黃金儲備均佔世界50%以上,軍.事實力獨霸天下。

此後,美元開始謀求江湖一哥地位,在經濟領域主導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以美國經濟實力為基礎、以西方經濟觀念為準則的世界經濟框架——佈雷頓森林體系。

將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有權按這一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對換黃金,但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維持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於是,美元等同於黃金,被稱為“美金”。

1973年石油價格大幅上漲,世界石油出口一哥沙特極為擔心美元貶值,美國利用其擔心,與沙特簽訂一系列“不可動搖的協議”,與美元所主導的世界三大石油指數一起,形成了石油美元。

通過石油美元,美國在國際石油貿易中單方面享有權利而不承擔任何義務。一方面美國無疑可以獲得巨大的國際鑄幣稅,另一方面,美國還可以根據自己的一己之利,通過美元貶值和石油指數操作,人為地抬高或壓低國際油價,對主要國際競爭對手經濟發展進行戰略打壓。

這一點,無論其競爭對手為主要石油輸出國如俄羅斯,還是為主要石油進口國如歐盟、中國、日本等,都深受其害。

而只有打破美元的壟斷地位,世界經濟才可以避免被一種貨幣所操控,世界各國紛紛向美元正式亮劍。

馬來西亞、俄羅斯、土耳其等國紛紛向美元“亮劍”

卡塔爾正成為第13個去美元化國家,美元“失寵”,美國會如何?

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此前宣佈在三國商品結算中採用非美元貨幣或本幣化交易;尼日利亞在2014年油價暴跌以後,至今依然陷入美元荒困境中,為了促進商業聯繫並減少在雙邊貿易中使用美元的必要性,在今年5月與中國央行簽訂貨幣互換協議。

再以土耳其經濟為例,該國貨幣里拉今年以來幾乎成為美元的眾矢之的,迄今為止,里拉兌美元已下挫逾40%,因此,去美元化已成為土耳其經濟當下的重要目標之一。

目前,土耳其當局批准了莫斯科關於兩國間轉向盧布、里拉直接進行貿易的提議,並直接使用本幣結算。

不僅如此,土耳其官方稍早前表示,土耳其今後將把中國、墨西哥、俄羅斯、印度等列為出口優先市場,同時,土耳其即將計劃首次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與此同時,土耳其還和中國、俄羅斯等重要貿易伙伴之間的結算,採用雙方的本幣結算,而這就相當於繞開了美元(或歐元)計價。

另據土耳其媒體稍早前報道,土耳其決定把儲藏在美國的所有黃金運回本土,在近幾年,土耳其從海外運回220噸黃金,其中去年從美國運回28.7噸,這點和俄羅斯類似,今年開始俄羅斯就大量儲備實物黃金抵禦美元風險,截止今年8月,俄羅斯黃金儲備已增至1,944.0噸,位列世界第五。

卡塔爾向美元說“不”之姿正在崛起

卡塔爾正成為第13個去美元化國家,美元“失寵”,美國會如何?

然而事情還遠沒有結束,卡塔爾央行8月19日稱,卡塔爾央行和土耳其央行已簽署一份貨幣互換協議,為金融穩定提供流動性和支持,承諾將向土耳其提供150億美元經濟支持。

據悉,卡塔爾本月批准對土耳其的經濟支持,包括眾多經濟項目、投資和存款,提振了倍受打擊的土耳其里拉。也就是說,面對美元對土耳其經濟的限制,中東石油國卡塔爾挺身而出,對土耳其在貨幣和金融上施以援手,這意味著卡塔爾或正在突然公開向美元“叫板”,成為第13個向美元說“不”的國家。

眼看美元似乎正將山河日下,若是美元失去霸.權地位,美國會如何?

一:美國經濟將遭到重創

卡塔爾正成為第13個去美元化國家,美元“失寵”,美國會如何?

如果大部分國家不使用美元,美元匯率大跳水,國際購買力下降,美國進口額將大幅縮減,很多東西都“買不起”,例如石油、礦產品、化工產品等都是美國的重要進口產品,這無疑會制約美國眾多行業的發展,使美國經濟遭到重創。

二:或將觸發金融危.機

美國製造業遭到打擊,消費品就需要進口,而美國又是一個消費大國,個人消費支出(PCE)佔美國GDP比重高達68%,因為貨幣購買力下降,美國人民的消費成本將明顯增加,導致美國消費陷入萎縮、低迷的狀態。

而美元的“不值錢”,與美元掛鉤的金融資產,例如股票、債券、衍生金融工具等等的價值都會大幅縮水,這樣一來美國金融業遭到嚴重打擊,可能觸發美國金融危.機。

卡塔爾正成為第13個去美元化國家,美元“失寵”,美國會如何?

最後,與多國的去美元化不同,人民幣正在外匯儲備中崛起,根據央行發佈的2017年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把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

特別是俄羅斯,去年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有15%使用人民幣結算,而僅僅在三年前,這一比例只有2%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