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外資加速進入A股,是“撿便宜”還是“洋韭菜”

A股破淨股數量再創歷史新高,而A股對外資的吸引力並未因此而減少。

所謂“破淨股”,就是股票的價格比公司的每股淨資資產還低的股票。今年以來,A股持續震盪,破淨股的數量也在逐月增加。今年4月底破淨股數量已經達到87只,而截至上週收盤,兩市破淨股陣營進一步擴容至261只,佔在交易股票數量的7.64%,破淨股佔比創歷史新高。

破淨股的大面積出現,在市場上有種說法認為,這或許正預示著市場底部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這種情況下,外資正加速進入A股。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涉外投資者累計淨買入A股達1696.12億元,明顯高於去年同期,僅6、7兩個月,淨流入A股市場的境外資金就達到498億元。

就在今天,滬股通淨流入A股40.09億元,創下今年以來第二大單日流入規模,也是今年下半年以來單日的最高紀錄。

面對跌跌不休的A股,外資加速進入A股,到底是來撿便宜的,還是來當“洋韭菜”的?

外資加速進入A股,是“撿便宜”還是“洋韭菜”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 製圖

A股要被外資撿了便宜?

要回答這個問題,重要的判斷依據在於現在是不是抄底的好時機。

回顧2018年股市,從跌幅上來看,自年初股指見頂以來,滬深股指延續下跌的走勢,目前跌幅均超過20%。而從破淨股數量上來看,似乎距離股市大底也不遠了。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當前破淨股數量已超過2005年、2008年和2013年等幾個A股歷史重要低點時水平。

難道2018年中國股市的底部就在這裡了嗎?

“僅憑破淨股數量來判斷是否道理底部,是沒有說服力的。”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直言:“現在正是中國產業轉型時期,傳統產業尤其是重化工產業,存在產能過剩的現象。目前破淨股主要集中在重化工產業以及銀行股中,所以這種結構性的市場行情充分地反映出目前的產業導向以及投資者的投資偏好。”

實際上,261只破淨股中,8成以上來自主板,集中於房地產、公用事業、交通運輸、汽車、銀行等領域。而相比之下,計算機,電子等板塊走勢卻保持穩定。

在董登新看來,此次破淨潮並不具有普遍意義。股價破淨值的股票主要是大盤股以及傳統產業的股票,前者在於股民對大盤股缺乏興趣,後者則在於傳統產業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因此該行業不容易被投資者看好。

“破淨股主要集中在這些產業是在情理之中的,這種結構性的市場調整,更符合當下的市場特徵。”董登新說。

A股市場有何吸引力?

既然抄底一說還缺乏說服力,外資又為何跑步進入A股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分析,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在於政策支持。

調整QFII、RQFII的相關外匯管理政策、允許外資通過滬深港通投資A股、取消相關資金匯出比例的限制……隨著近年來中國股市對海外投資者投資渠道的放寬,外資投資A股更加便利。

而外資加速進入A股的第二個原因,在尹中立看來,則在於從長期來看,中國股市依然具有投資價值。

“外資投資者的投資風格以及行為特點與境內A股投資者有很大不同。”尹中立說:“A股投資者大部分是散戶,更在乎差價,而境外投資者大部分是機構投資者,特點是被動配置資源,根據自身的投資預期,將資金在各個國家以一定的權重進行配置。中國企業發展潛力巨大,所以即便是目前股市下跌的情況下,傾向於做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的外資依然會選擇進場。”

值得注意的是,滬港通從2014年開閘到現在已經有4年時間了,2016年開閘的深港通到目前為止也運行有2年時間了。手握大筆資金的外資,即便當初是把初入A股的“洋韭菜”,經過時間的歷練,也未必如此容易就被收割。

“從QFII到滬港通、深港通,當年對中國股市有期待的外資基本上想進來的都進來了,所以說誰割誰的韭菜還說不準。”董登新說。


來自: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