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福建省划分为1市6区6县的2线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6区6县的2线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6区6县的2线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6区6县的2线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乡”之称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隶属于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省会,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国家卫生城市”、“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2]、“国家环保模范城”[3]、“全国双拥模范城市”[4]、“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全国文明城市”[5]等称号。

2018年8月,2018年上半年福建各市GDP排行榜出炉,福州GDP总量3130.23亿元,GDP增速8.6%,排名第2位。

福建省划分为1市6区6县的2线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6区6县的2线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6区6县的2线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乡”之称

建置沿革

秦置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闽越王无诸都此,称东冶,武帝后为冶县,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282)分建安郡立晋安郡,为郡治,属扬州,元康元年(291)属江州。南朝宋初领侯官、原丰、晋安、罗江、温麻5县,泰始四年(465)改晋平郡,齐建元二年(480)复称晋安郡,梁天监(502-519)中分设南安郡,普通六年(525)属东扬州。陈永定元年(557)属闽州,为州治。隋开皇九年(589)改为泉州。大业三年(607)州废,改为建安郡,领闽、建安、南安、龙溪4县,闽县为治所。

唐武德元年(618)改郡为建州,六年(623)复称泉州,八年(625)又改名丰州,置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又称泉州,属岭南道。景云二年(711)改为闽州。开元十三年(725)始称福州,治福州,天宝元年(742)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复称福州,领闽、侯官、长乐、福唐、连江、长溪、古田、尤溪8县。唐末,地为闽王氏所有。五代梁开平三年(909)王审知为闽王。闽长兴四年(933)闽王王延钧称帝,改福州为长乐府,领14县,闽天德二年(944)号为东都,析出顺昌,三年(945)闽亡,属南唐,五代汉乾佑元年(948),地为吴越所有,称福州威武军,分出尤溪、德化2县,五代周广顺元年(951)改彰武军。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复称福州威武军,属两浙西南路,六年(981)由闽县分立怀安县,雍熙二年(985)属福建路,为治所。景炎元年(1276)端宗即位于此,改福安府。元称福州路,领闽、侯官、怀安、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9县及福清、福宁2州,属福建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属福建布政使司,领闽、侯官、怀、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福清10县,万历八年(1580)怀安县并入侯官县。

清顺治三年(1646)仍为福州府,属福建行省,领县仍旧,

雍正十二年(1734)析古田县增置屏南县。

福建省划分为1市6区6县的2线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6区6县的2线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6区6县的2线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6区6县的2线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6区6县的2线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6区6县的2线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乡”之称

1912年废府,设东路道(1914年改闽海道),领闽侯、长乐、古田、屏南、闽清、永泰、连江、罗源、福清、平潭、宁德、霞浦、福鼎、福安、寿宁15县,为福建省省会。

1925年废道。

1933年11月20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及所属“闽海省”省会设此,为特别市。

1934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驻长乐),辖长乐、闽侯、福清、连江、罗源、永泰、平潭。

1935年永泰属二区。

1938年一区迁驻闽侯。

1942年4月成立福州市政筹备处,

1946年元旦划鼓楼、大根、小桥、台江、仓山5警区,正式设福州市。

1949年8月17日解放后,为省辖市,市区仍设5区。12月,实行市县划界,从林森县划入松鼓、双岳、西豹、净屏、江南、江北、双湖、白湖、开闽、平远10乡。市区面积由原来17平方千米扩大为206平方千米,增设洪山、鼓山2区。

1950年市区增设水上区,市郊设鼓山、洪山、盖山3区。

1952年市郊增设新店区。

1955年撤鼓山、洪山、新店3区。

1956年市区并为鼓楼、台江、仓山3区,市郊撤盖山区。

1958年闽侯县划入,翌年划出。

1960年市郊设鼓山、新店、马尾3区。

1961年市郊增设北峰、建新、琅岐、亭江及盖山区。

1962年连江、罗源2县划入,

1963年又划出。

1968年9月鼓楼、台江、仓山更名红卫、赤卫、朝阳区(1978年4月复原名),10月设郊区。

1970年撤郊区,市郊设北峰、马江2区。

1973年闽侯县再划入。

1975年市郊撤销北峰区,设郊区。

1978年马江区并入郊区,增设环城区。

1982年环城区并入郊区,另设马尾区。

1983年闽清、永泰、长乐、福清、连江、罗源7县划入。全市总面积由解放初期的206平方千米扩大为11968平方千米(市区面积1043平方千米)。福清、长乐分别于1990年、1994年撤县设市(县级)。

1995年10月27日,国务院(国函[1995] 102号)批复同意福州市郊区更名为晋安区。并对福州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作相应调整。(1)鼓楼区:辖水部、安泰、东街、鼓东、鼓西、华大、南街7个街道办事处,五四街道的思儿亭、汤边2个居委会,东门街道的东大、温泉、金汤、琼河、东水、琼新、河西、河东、东湖、澳桥、汤门11个居委会,从原郊区划入的洪山镇和新店镇的义井、湖前2个居委会,从台江区划入的茶亭街道的斗中、西营里、福中、九福庵4个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台江区:辖瀛洲、新港、后洲、茶亭、洋中、双杭、苍霞、帮洲、义洲、上海新村10个街道办事处,从原郊区划入的台江镇及所辖的南公、曙光、红旗、双丰、红星5个居委会和洪山镇的祥坂、长汀、高桥3个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3)仓山区:辖仓前、对湖、临江、上渡、下渡、三叉街6个街道办事处,从原郊区划入的建新、仓山、盖山、螺洲、城门5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4)马尾区:辖马尾街道办事处和马尾镇,从原郊区划入的亭江、琅岐2个镇和岐山镇的魁岐、建坂、龙门、双协、快洲5个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5)晋安区:辖鼓山、新店、宦溪3个镇和日溪、岭头、红寮、鼓楼4个乡,洪山镇的东门、紫阳2个居委会,台江镇的登云、鹤林、竹屿、岳峰、象园5个村(居)委会,从鼓楼区划入的王庄新村、东门、五四3个街道办事处和水部街道的紫阳、紫新、砌池、丝绸厂、福马5个居委会,从台江区划入新港街道的连潘、连辉、象园3个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鼓山镇。

1996年1月,福州市区行政区划正式调整。鼓楼区从原郊区划入洪山镇及新店镇的湖前村委会,从台江区划入茶亭街道的斗中、西营里、福中、九福庵4个居委会;划出晋安河以东的五四、王庄新村2个街道及原东门街道的塔头、桂香、康山、琯尾、晋安、浦一、浦二、浦三、浦四9个居委会和水部街道的紫阳、砌池、丝绸厂、紫新、福新5个居委会归晋安区;划出琼河、东西河以南水部街道办事处的龙庭、状元2个居委会归台江区;划出鼓西街道的农大居委会归仓山区;撤销东门街道,设立温泉街道;增设五凤街道。台江区从鼓楼区划入龙庭、状元2个居委会;从原郊区台江镇划入南公、红星、曙光、红旗、双丰5个行政村;从洪山镇划入祥坂、长汀、高桥3个行政村;划出茶亭街道的斗中、西营里、福中、九福庵4个居委会归鼓楼区;划出连潘、连辉、邦辉、象园4个居委会归晋安区;增设宁化、鳌峰2个街道。仓山区从原郊区划入建新、仓山、盖山、螺洲、城门5个镇,从鼓西街道划入农大居委会。马尾区从原郊区划入的亭江、琅岐2个镇和岐山镇的魁岐、建坂、龙门、双协、快洲5个居委会。郊区正式更名为晋安区,划出洪山镇归鼓楼区,划出建新、盖山、仓山、城门、螺洲5镇归仓山区,划出亭江、琅岐2镇归马尾区;划入鼓楼区的五四、王庄新村2个街道办事处并分别更名为茶园街道、王庄街道,增设象园街道,划入水部街道的紫阳、紫新、砌池、丝绸厂、福马5个居委会,划入原东门街道的塔头、桂香、康山、琯尾、晋安、浦一、浦二、浦三、浦四9个居委会;划入新港街道的连潘、连辉、象园、邦辉4个居委会。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福州市常住总人口6386015人,其中:鼓楼区559858人,台江区368400人,仓山区482039人,马尾区203527人,晋安区510611人,闽候县580048人,连江县599962人,罗源县232351人,闽清县288598人,永泰县324344人,平潭县371922人,福清市1174540人,长乐市689815人。

2000年末,福州市常住人口63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12万人。全市辖5个区、6个县、2个市,共有33个街道、106个镇、50个乡(含待统一的连江县马祖乡)、2个民族乡,676个居委会、2438个村委会。2001年-2002年,全市辖5区2市6县,仍为33街道106镇50乡2民族乡(包括马祖乡)。2003年,全市辖5区2市6县,共有36街道105镇50乡2民族乡。

2004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6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43万人;户籍总人口609.3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70.85万人;总面积11968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l036平方千米;共有34个街道、105个镇、46个乡(含待统一的连江县马祖乡)、2个民族乡,86个居委会、336个社区和2431个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福州市常住总人口7115369人,其中:鼓楼区687705人,台江区446891人,仓山区762746人,马尾区231929人,晋安区792491人,闽侯县662118人,连江县561490人,罗源县207677人,闽清县237643人,永泰县249455人,平潭县357760人,福清市1234838人,长乐市682626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