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下肢動脈硬化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初夏61249


下肢動脈硬化是指年齡和高血壓病長期控制不力而引起動髒內中膜(目前超聲檢查無法區分)內膜下層疏鬆結締組織、彈力膜、膠原纖維和中層即以幾十層環形平滑肌的增生和彈力纖維、膠原纖維老化、纖維化而逐漸喪失彈性的結果。

這兒指的動脈硬化應該是指在家屬史、大量嗜煙、控制不良的高血壓、高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引起的動脈血管內有較多的粥樣斑塊形成使血管腔狹窄血流減少,或兩者都有。

從輕到重與斑塊導致血流減少程度有關:

輕的表現為:狹窄嚴重一側下肢皮膚因缺血變得蒼白、足背溫度低怕冷,發麻,走路多了患側容易感到無力。

中度缺血表現為:走多了、患側無力和疼痛,休息後好轉,再走多了又會疼痛無力像跛行,因此叫間歇性跛行,說明血管腔內粥樣斑塊至少使管腔狹窄超過50%。腳部怕冷。足背動脈搏動大多消失。兩側下肢膕窩部血壓差別很大。

重度缺血:血管內斑塊或破裂的斑塊導致血小板激活聚集成血栓,或血栓脫落形成栓塞幾乎完全閉塞時,下肢先蒼白、麻、痛,發展下去成下肢乾性壞疽,腳及腳趾變細小,發紫發黑或逐步腳趾開始脫落。也可以長不好的潰痬形成老爛腳。

所以防止治療三高、戒菸是至關重要的,粥樣斑塊不一定發生在大腦動脈、冠狀動脈、大動脈或中等大小動脈,這也是個體差異。

2018.8.6


我想說點真話


本病病理變化上文解釋詳細。從臨床現症觀察也說的|分明。我也八十歲了,有符合早期,中期的自覺症狀。以致病外因講:不論年令大小,兩下肢突受0度以下寒涼水浸易造成此病,出現靜脈變症多動脈變症少於靜脈或合併出現。有病早治,外用藥方或內服藥,中醫藥機動靈活,早,中,期療效還可,晚期出現乾性,溼性脫骨疽狀態只能對症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