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楚國方城綜合防禦體系佈防分佈軍事地圖》 圖

搜索參看:航拍湖北河南省界楚方城山寨遺蹟 有高清現場航拍視頻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漢水楚方城之荊阮塞、冥阸塞、連堤分佈圖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五十里楚國丹陽”與相臨諸侯國地理位置示意圖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漢水丹水“五十里楚國丹陽”疆域四至 圖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五十里楚國丹陽與彭國庸國谷國絞國鄀國鄧國申國盧國羅國夔國諸侯臨國示意圖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航拍湖北河南省界上的楚方城截圖1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航拍湖北河南省界上的楚方城截圖2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隱藏在濃密山林中的三尖山楚方城寨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建在山頂的堰寨山頂上的圓形荊阮楚方城寨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參看:朱連山下的二劈山“鴻磐寨”衛星圖 山頂上有洞 洞可藏兵 洞外有寨城的二劈山古稱“洞兒山”是標準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老河口與鄧州交界的大山寨衛星地圖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朱連山營寨與丹水一堤之隔的隔堤寺北方環山相連的連堤楚方城城牆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楚國雲夢之夢橋(自生橋)圖1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楚國夢地的老河口市孟橋川源頭的時消時現的如夢之橋“夢橋、自生橋” 圖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湖北省老河口市洪山嘴肖灣鬼谷王洞石洞遺址地西側山岡 圖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鬼谷王洞遺址圖1

大手筆 臥馬先生要湖北設立“楚國市”申遺保護楚方城傳承楚文化

老河口市洪山咀鎮肖灣發現的鬼谷子王禪修行的王洞石洞遺址(淤積的洞口) 圖

湖北省簡稱“鄂改楚”之路可謂曲折漫長,自2002年湖北省社科院劉玉堂副院長提出湖北省簡稱“鄂改楚”建議十五年來,2011年9月28日湖北商人的簡稱由“鄂商改楚商”踏上破冰之路。2016年3月14日臥馬先生髮表一篇“發現湖北“鄂改楚”強證不花一分錢妙招”為鄂改楚找到解決之道,掀起一股鄂改楚新風。2017年4月24日“鄂菜更名楚菜”的研討會一年後2018年8月湖北省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推動楚菜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將湖北菜簡稱統一規範為楚菜。鄂菜改楚菜再次助推湖北省簡稱“鄂改楚”。雖然湖北省多年來有積極爭取楚文化行動,湖北省何時能把鄂改為楚依然是未知數?

湖北省鄂改楚看似僅一個字的改變,其實牽涉很多楚文化根源的學術問題。除涉及改名費用外,省領導之所以遲遲難下決心改,與相臨的湖南河南陝西安徽等多省多地跟湖北省爭楚國爭丹陽存在考古論證質疑等學術問題有關。臥馬先生直言,至今包括湖北考古史學專家連早期五十里楚國丹陽在哪兒都不知道?存在楚國源頭方向證據錯誤等嚴重問題。湖北省考古學術界關於楚國丹陽的考古考察和論證一直是難以讓楚文化權威專家信服廣受各界專家質疑的學術爭端是直接影響湖北省簡稱“鄂”改“楚”進程的關鍵。

湖北省簡稱想順利實現“鄂改楚”,首先需準確找到早期的楚國到底在哪兒?找到五十里楚國丹陽在哪兒的過硬證據,讓所有史學專家考古專家心服口服無話可說,才能擺正湖北省是楚國丹陽楚文化之源的歷史地位。

而湖北省的楚文化考古研究七十年來一直沒有挖掘到楚國丹陽的正點上?周夷王七年的公元前863年,楚王熊渠滅鄂國,封其中子熊紅為鄂王,都城在今湖北鄂州市城區東,此時的鄂國只有2880年屬楚國曆史。湖北省在古荊州紀南城刨了四十多年只發掘考古出2200多年的戰國郢都證據。荊門市沙洋縣古權國於公元前738年被楚國滅而設中國第一縣權縣,只有2755年屬於楚國的歷史。公元前678年楚滅鄧國, 古屬鄧國的襄陽鄧城只有2695年的楚國附庸國曆史。公元前676-656年楚國滅谷國的今天谷城縣,只有2693年屬楚國的歷史。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為了擴張勢力,滅掉了盧羅兩國的今宜城市南漳縣,同年楚國滅今天隨州市的隨國,盧國、羅國、隨國,只有2707年的屬楚國的歷史。公元前700年絞國今丹江口市被楚國所滅,只有2717年屬於楚國的歷史。公元前622年秦國攻入今淅川縣的鄀都商密,鄀國人遷徙至今湖北省宜城市為上鄀。遷徙之後鄀國成為楚國附庸國,只有2639年屬於楚國的歷史。

宜昌市秭歸縣的夔國公元前634年為楚國所滅,只有2651年屬於楚國的歷史,加上公元前877前後熊繹的六世孫熊渠的嫡子熊摯,由於身體育殘疾不能立為王封其別居於夔(今湖北秭歸縣東),作為楚國的附庸國,稱為夔子國之始,也只有2894年曆史。公元前701年《左傳》“楚屈瑕將盟貳、軫”的貳國今廣水市,只有2718屬於楚國的歷史。公元前675年之後《左傳》桓公十一年的鄖國地處今安陸市雲夢縣一帶並在此滅國。鄖國的今安陸市只有2692年屬於楚國的歷史。公元前655年軫國被楚成王大軍所滅,其地歸於楚國的今應城市,只有2672年屬於楚國的歷史。公元前623年,被楚國所滅的江國今江陵縣,只有2640年的屬於楚國曆史。公元前701年春楚武王滅州國的今洪湖市,只有2718年曆史。公元前710年楚國滅彭國的今保康縣,只有2727屬於楚國的歷史。

湖北省考古發掘這麼多古遺址,卻一直在楚國滅亡的附庸國裡轉悠,連楚國的國門兒都沒入?就是在保康隨州有再多的考古發現,也只證明是楚國附庸國彭國隨國曾國的歷史。這些與楚國為臨被楚國所滅的諸侯國屬楚國附庸國的歷史也沒一個超過2900年的。而無被楚國滅亡歷史,真正符合與楚國疆域東西毗鄰的陰國今老河口,卻被湖北省考古專家遺忘外連繫列重大鐵證的發現也不屑一顧?

關於早期的楚國到底在哪兒?找到五十里楚國丹陽在哪兒的如山鐵證,其實自2014年4月15日第一次提出楚國丹陽在老河口,到2017年4月10日間湖北省已經發現漢水丹水楚方城等系列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大量證據。

自2016年10月航拍湖北省河南省界上的楚方城,考察還原《楚方城綜合防禦體系佈防分佈軍事地圖》,一楚方城城池方位軍事防禦主體為依據,核查510年前1506-1521年明正德以前楚方城所在地的區域歸屬,準確發現楚方城內外以江山為界劃江而治的五十里楚國丹陽疆域四至的山水地理歷史證據。參看:正德《光化縣誌》輔證“五十里楚國丹陽”疆域四至。楚方城下發現符合楚國雲夢地望雲台山夢橋(自生橋)的雲夢確地,在老河口霸王墳發現證明楚武王陵楚文王墓的記載鬻拳生平的楚簡證據等。

楚國以抵禦外侵和軍事防禦為主要目的的楚方城位置,決定了攻防防禦主體的楚國方位,老河口楚方城遺址的準確發現,為尋找早期楚國丹陽地找到了完全能夠準確定位楚國地望的依據。可惜因明清民國以後省市區域劃分與歷史變遷的緣故,早期的五十里楚國丹陽雖然山水依舊,因以楚方城為界的劃分,已分別被湖北省老河口市、丹江口市和河南省的淅川縣、鄧州市兩省四縣市管轄,不是一個完整屬地了。

好在河南省和湖北省省界的淅川縣、老河口市與鄧州市的部分邊界線,是以建築在以山峰分水嶺走向的楚方城寨牆為界只劃出了漢江丹江口以東,楚方城寨以北的淅川縣3-5公里山林坡地在防禦地以外,老河口市大部在楚方城以南,明確劃分出楚國防禦範圍以內的楚國丹陽主體全屬老河口市轄。查看今老河口地圖的北方界線楚方城走向清晰可見。

楚方城地研究論證,不同於古墓葬,需要申請申報才能夠發掘和論證,楚方城的遺蹟是地上文物遺蹟,老河口已經在湖北河南省界發現符合《左傳》“以方城為城”的“楚方城”,與楚方城唇齒相依千年流淌不曾改道“漢水為池”的漢江之池,並歷經數年實地考察研究航拍楚方城遺址視頻資料,在楚方城遺址地準確的找到符合歷史記載的“荊阮、冥阸、連堤”等楚方城確址。查到東晉時代東晉時代僑置魏郡於襄陽在(今湖北省光化縣北),且在楚方城遺址下光化縣北今老河口市洪山咀及付家寨地區準確找到符合郭仲產《襄陽記》中“楚方城在苦菜於東之間”的茯苓溝、艾家溝苦菜之地及袁衝鄉四河淤以東的於東地。發現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引用郭仲產《襄陽記》把楚方城注到“河南省方城縣黃城山”的證據錯誤的根源。公元前567年古繒國滅亡的歷史證明,在公元前656年楚國大夫屈完說“楚國方城為城漢水為池”退齊桓公伐楚之軍並與楚國結盟的楚方城時,早於繒國滅亡89年。繒國的歷史清楚的記載了古繒國今河南省方城縣與當公元前656年時已經建成的重要軍事防禦設施的楚國方城無關等史實證據。

明正德《光化縣誌》封建沿革表載:春秋,楚陰。左傳、遷陰於下陰。清(光緒)卷一《光化縣誌》沿革載“光化縣即古陰國。周陰仍為國,後入於楚”。老河口關於楚收陰的歷史,只有“楚陰”和“周陰仍為國,後入於楚”的十一個字,把陰國春秋時期陰國入於楚的歷史時間記載的很清楚。與《左傳》記載的公元前758-741年先君蚡冒在位時“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楚厲王服陘隰收復陰國的歷史相吻合。老河口早期唯一僅存的古陰國與楚國曆史,與先秦前後漢唐宋多代均以酇城縣和陰城縣,明正德年以前光化縣境四至東西南北正好在縱橫五十里之內,符合古人劃江而治傳統,證明楚方城內外西至漢江北至丹江屬光化縣轄,老河口以縱貫南北的分水嶺二劈山為界東為陰國陰城縣西側酇城縣的二縣歷史,為尋找楚國丹陽地提供區域劃分的史證。

且在以明正德年以前光化縣境四至東西南北正好在縱橫五十里之內,準確的發現了符合楚國曆史的荊阮、冥阸、連堤、苦菜、於東”等眾多楚方城確址地外,境內還發現了周昭王攻打楚國丹陽的老河口安崗霸王墳楚簡的文物證據,發現了楚國雲夢田獵場的楚國之夢的孟橋川之源的孟橋(自生橋、夢橋)、發現了司馬相如《子虛賦》中雲夢之側的“陰林”,發現了屈氏之祖屈瑕宗廟封地的屈家殿,在肖灣王洞發現了鬼谷子王禪修行的鬼谷地與鬼谷洞,在荊家棚發現古荊國等證明楚國荊山遺蹟,在老河口與鄧州市交界地發現了清華簡《楚居》中的“季連初降於隈山”的“析隈山”,發現《左傳》中”“楚武王伐隨,除道梁溠”的大梁河等等大量能夠證明五十里楚國丹陽的山水地理歷史證據。這麼多關於楚國丹陽的山水地理歷史遺蹟,能在五十里範圍內的老河口準確集中的發現,完全出乎我的預料。

第一次看到湖北省關於“鄂商改楚商”、“鄂菜改楚菜”等“鄂改楚”時,臥馬先生曾幻想過,湖北省史學專家如充分挖掘湖北省歷史文化考古論定早期五十里楚國丹陽地後,在湖北省的楚國丹陽地範圍內設立個“楚國市”就好了?

如今雖然發現的五十里楚國丹陽,因屬地變遷不能完整再現楚國丹陽曆史全貌外,極不利於旅遊規劃開發和管理,嚴重製約和影響楚文化傳承和未來發展令人堪憂。作為楚國丹陽所在地的湖北省,應借“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東風,積極開展關於楚方城、楚國丹陽等相關楚文化歷史挖掘,把楚方城和楚國丹陽問題,徹徹底底的綜合考察和坐實論定不再留任何歷史遺憾。

縱橫五千裡的楚國,在中國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發現楚國丹陽是中國歷史的重大突破。臥馬先生建議湖北省在論定楚方城楚國丹陽地望的同時,妥善規劃和協調河南省相關市縣,將歷史上屬於五十里丹陽的楚國疆域重新劃回一個統一管轄範圍之內,設立“楚國市”。這樣即可形成便於統一規劃管理,更利於申報歷史文化遺產及傳承和保護。將平息所有關於楚國、丹陽、楚方城、周昭王溺漢地、雲夢、滄浪等一系列楚文化之爭的楚國曆史文化亂象,徹底終結兩千年的楚國丹陽之爭,真正達到正本清源,還原楚國曆史本來面目保護傳承楚文化的目的。

如果湖北省有了“楚國市”地理座標的明確定位,再也不會上演幾千年尋找楚國在哪兒的歷史尷尬,任何省市沒有這麼多符合五十里楚國丹陽的史實證據的話,都將無法撼動湖北省楚國丹陽的楚文化根源的歷史地位。

您認為:為了楚方城合理有效保護和楚文化傳承,湖北是該不該為楚方城申遺設立“楚國市”?

2018.8.18 文字考古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