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手機配備水冷,到底有沒有必要?

雖然已經過了立秋了,但是天氣依然很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夏天,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的性能表現會明顯下降,發生卡頓的情況會變多。

這是因為處理器過熱之後,為了不死機或者發生自燃事故的安全考慮,會主動降頻的緣故。降頻之後,帶來的就是性能下降,之前蘋果的降頻門就是這麼來的。

手機配備水冷,到底有沒有必要?

圖片來源微博

具體性能會下降多少呢?

簡單來說,性能可以相差一個時代

拿驍龍845來舉例,是目前安卓手機的最強芯片。但是,當手機因為長時間進行大量運算,核心溫度上升到一定程度,系統就會發出保護指令,讓處理器降頻,跑得慢一點。溫度降下來的同時,性能也會下降。在這個時候進行跑分測試會發現,驍龍845的跑分只能達到19萬左右,和上一代的驍龍835的峰值分數持平。整整下降了一個時代。

手機配備水冷,到底有沒有必要?

一加5T以下機型均採用驍龍835、三星S9系列採用驍龍845、華為機型除外

溫度達到多少度就會降頻,每個手機可能都有不同的指標,但50多度往往就已經是臨界點。夏天戶外動輒就40多度,留給手機維持高性能運算的空間真的有限。

手機配備水冷,到底有沒有必要?

蘋果針對iPhone降頻導致關機採取的措施

買了個845的手機,日常使用的時候手機為了節約電量是降頻的,偶爾在最需要它發揮威力的時候,手機為了避免過熱還是降頻的,相當於全程只能享受到835的速度,這是所有玩家不能忍受的事情。

在跑分測試的時候為了跑高分,我們知道有些手機廠商會把手機放在冰箱裡面跑分,就是為了避免降頻帶來的分數降低。

手機配備水冷,到底有沒有必要?

放置冰箱內跑分

但是消費者是不可能把手機總放在冰箱裡的,於是為了保障性能,手機散熱系統就成了所有手機廠家的必修課。

現在,什麼液冷、風冷、水碳冷之類的過去給電腦機箱散熱的方法,正在一股腦地往手機上面招呼。

手機配備水冷,到底有沒有必要?

之前努比亞出了個紅魔手機,宣傳照上四個風扇,號稱採用風冷技術,結果後來才知道,就是四個角開了四個孔,號稱可以增加手機內部的空氣流通。畢竟手機上裝風扇,在噪音、功耗、穩定性方面都不可行。

手機配備水冷,到底有沒有必要?

紅魔手機官方介紹

水冷就多了,什麼三星Note9、黑鯊手機、魅族16、榮耀Note10,都號稱採用了液冷技術。可是這東西熟悉電腦DIY的朋友都知道,不太禁用,而且萬一漏液,那真有可能“機毀人亡”。

手機配備水冷,到底有沒有必要?

黑鯊手機官方介紹

但是當我們實際看到手機內部所謂的“液冷”系統的時候才知道,這一切原來又是廠家的套路。

手機最主要的熱量來源就是處理器,手機散熱主要的思路是,把手機處理器這一個點的熱源,迅速擴展到一個面,面積大了就好散熱。過去是通過銅等等導熱性比較好的材料,把處理器上的溫度直接傳遞到處理器背面的金屬背板上。

手機配備水冷,到底有沒有必要?

魅族16散熱介紹

這個散熱效果其實是很好的,但是最近這麼做不行了。首先,手機金屬背板不再流行了,玻璃背板的導熱性遠不如金屬。另外最重要的是,用戶不喜歡手機燙手的感覺。您可能已經發現了,這其實是一個巨大的矛盾——

我們既希望手機散熱好,又不希望作為散熱片的手機外殼發燙。

那怎麼辦呢?

手機廠商就只能在內部結構上再下功夫。比如利用凝膠和銅片把處理器的溫度先傳導到一個銅片上,然後再用一種內部包裹液體的銅管,把熱量傳遞到手機溫度相對比較低的區域。這樣手機就會整體輕微發熱,而不是局部嚴重發熱——這其實是手機散熱做得好的表現。

手機配備水冷,到底有沒有必要?

榮耀Note 10液冷散熱介紹

這個內部包裹冷卻液的銅管,就是所謂的水冷技術。跟電腦主機的水冷相比,結構上簡單很多,沒有什麼水泵之類的玩意。銅管壁也比較厚,又不存在接口,所以安全性是沒問題的。

手機配備水冷,到底有沒有必要?

利用毛細結構把水自動導流—圖來源新浪科技

因此,有的廠家宣稱的,什麼採用了航空、衛星甚至核電站的液冷技術,這就有點吹牛了。即便宣稱採用了液冷方式,這種銅管也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像凝膠、碳銅結構、石墨貼紙等等,這些散熱技術得同時採用,才能達到效果,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液冷銅管做好了,其他環節跟不上,照樣散熱效果不行。

手機配備水冷,到底有沒有必要?

凝膠、銅管液冷、納米碳銅、銅箔機身散熱是組合拳—圖來源新浪科技

但這些東西介紹起來太麻煩,還是“液冷”聽起來更高大上,所以手機廠商理所當然,把它當做了賣點。

看完這期節目,您還覺得手機液冷還是一項“嚇人”的黑科技嗎?或是廠商吸引用戶的噱頭?

歡迎關注科技富能量,互聯網第一科技播客,給您分享最酷科技訊息,最in科技產品!還有最新最潮的語音播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