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驢板腸的三生三世

這是WeWrite發佈的第328篇用戶投稿

By 中讀用戶@成都錦官

老郭去邯鄲出差,買回來一包驢板腸。 這是一包已經滷製好的驢板腸,包裹在塑料袋裡,顏色是灰褐色的。因為冷凍而凝固出白色的動物脂肪,在這一大坨肉之間若隱若現。

驢板腸的三生三世

豬肥腸、驢板腸、鴨腸這類動物內臟,提起來不登大雅之堂,炮製起來也頗費工夫,實在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食材。可是倘若尋得高手,烹調得法,便能夠化腐朽為神奇,讓喜歡者愛如性命,難捨難棄。

豬肥腸適合紅燒。川菜做法能夠很好掩蓋其土腥氣,熗鍋時加入大量辣椒、生薑,蒜瓣,猛火熱油一頓烹炒,肥腸在濃油赤醬中浴火而重生,肥嘟嘟的腸段紅潤油亮,肥美豐腴的特質完全激發出來,與白米飯是絕佳搭配。

鴨腸常見於火鍋。處理乾淨的鴨腸是淡淡的粉紅色,縮在碟子中皺巴巴、黏糊糊的,沒有什麼吸引力。但是鴨腸是屬於靠才華吃飯的,不需要高顏值。吃鴨腸必須要涮辣鍋,滾燙的紅油中燙過十幾秒,鴨腸沾滿湯底的濃厚味道,黏軟的質感也變得脆爽可口。

但是肥腸油膩,鴨腸小氣,相比之下,驢板腸集中了二者的優點,肥美軟嫩,又沒有過多油脂,算得上是腸中精品。

這包驢板腸價格不菲,又是專門從外地帶回來的,為了不辜負它,老郭可是費了一番心思。

晚上。 一進家門,老郭就喜孜孜地亮出這包驢板腸。他先是替驢板腸表白了一番,大意就是這些驢板腸出身名門,產地正宗,製作講究,絕對是天下第一驢板腸,不枉他幾百裡帶回來。隨後躍躍欲試,走進廚房割下一大段板腸,然後飛刀切成兩釐米寬的長段,蔥白爆香油鍋,再經過旺火爆炒後出鍋。

驢板腸的三生三世

一大盤油汪汪的驢板腸放在茶几上,香味撲鼻。這真是最粗糙直白的做法,不單單是因為調味品單調,只放入油鹽、一點點醋,更是因為用料實在。滿滿一盤子都是肉,只有零星蔥葉點綴其間,在飯店可從來不會有這麼實在的做法。

老郭的刀法很是粗獷,驢板腸切得長而寬,有些沒有切斷的地方還連在一起,用筷子搛起來,勾勾連連的一長串。

先揀小塊的吃,再吃大塊的。驢板腸柔嫩中帶著幾分韌性,很有嚼頭又不至於嚼不爛。吃得有些膩了,將旁邊的燒餅撕開,把滋味豐厚的板腸塞到燒餅裡,肉香和麵香相得益彰,又是別有一番滋味。

老郭害怕痛風,嚐了幾口就放下不吃,閨女拘謹沉穩,不喜歡這類非常規的食物,也是淺嘗輒止。 哈哈,這一盤肉統統歸我了!大盤吃肉,原是很爽快的事情,這個時候不考慮減肥,一切自律先讓位給口腹之慾。

這一世的驢板腸霸道彪悍,是獨霸江湖睥睨天下的東方不敗。

第二天晚上。 這一天我回來早,照例是稀飯饅頭。晚飯吃完了,老郭仍然有些意猶未盡。 “這麼好的板腸,會不會放壞了?”

“不會吧。”我看出他的心思,鼓勵道:“要不再去炒一盤兒,這麼貴買來的,別白白放壞了。”

好!老郭振作精神,重入廚房,繼續書寫驢板腸的第二世傳奇。

這一次他吸取了教訓,刀法細膩,將板腸切得更細些,然後配上了蒜苗、木耳入鍋翻炒。

出鍋後,熱氣騰騰的一盤菜葷素搭配,黑色的木耳、綠色的蒜苗、白色的板腸互幫互助,這菜十分家常,以致於我又去舀了半碗稀飯,直接下飯。

第二世的驢板腸進化成了桃園三結義。

第三晚。 老郭今晚沒有和驢板腸戰鬥,而是偃旗息鼓,苦練內功,趴在沙發上看了一晚火山小視頻。

他時而大笑,時而拍腿驚歎,時而點頭稱是,時而似有所悟,經過一晚閉關修煉,老郭靈感如同火山般迸發,宣佈: “明天早上做板腸米線!”

以往一想到第二天要早起上班,我就心煩意亂、心灰意冷、心情沉悶……但是這個驢板腸米線讓我對第二天有了一些期待感。

早起抓緊時間洗漱,和閨女爭奪洗手間的使用權。另一旁的廚房裡火光閃爍,鍋碟齊響,一會兒,老郭從裡面拿出了自己的作品。

兩個超級大的青花瓷碗,大得可以稱為瓷盆。凡是老郭祭出這兩個瓷碗,必定是對自己作品極為得意。

果不其然,一陣濃郁的香味先飄出來,具體感受可以想象深夜的麻辣燙小攤傳出的味道,那是清寒的夜最可愛的人間煙火,是美味,是溫暖。

大瓷碗裡盛著滿滿的湯,湯麵上是一層厚厚的紅油,幾縷香菜點綴其上。撥開紅油,白色的米線在湯中沉沉浮浮。經過滾水的洗禮,紅油的浸潤,板腸變得更加滑軟,吃幾口米線,搭配一片板腸,平常的米線有了更豐富的味覺層次。

這個時候,減肥的事情可以暫時放到一邊,一邊有滋有味吃著,一邊想出很多安慰自己的理由:

又不是天天吃。

早飯是吃不胖的。

中午少吃點。

晚上少吃點。

今天多運動。

……

“怎麼樣?好不好吃?”老郭有些得意。

“好吃。和街上麻辣燙的味道一樣,有地溝油的風味。”

“怎麼可能,咱家用的都是好油。”老郭有些不以為然,然後自言自語,“味道不夠豐富,還缺少一些回味,下一次加進去四川麻椒,再撒一層白芝麻……”

我暗笑不語。地溝油,出身於骯髒的陰溝,內含無數有毒物質,加入各種詭異的化學材料,還是讓廣大人民群眾趨之若鶩,欲罷不能,全靠其勾魂攝魄的香氣。能用家常好油再加上一點豆瓣醬,調出街頭地溝油的味道,這才是真正的調味高手。

就像《射鵰英雄傳》裡黃蓉給洪七公做菜,做的都是炒白菜、燉豆腐,這些平凡食材做出的菜,讓見多識廣的洪七公心馳神往,大為歎服。

驢板腸的第三世,市井味道,酣暢淋漓,是大俗之中功德圓滿的韋小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