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70後民間藝人自學成才玩核雕 十年間猴子表情從7種豐富到108種


70後的吳鵬,自稱“民間藝人”,從小學開始就喜歡木雕的他,沒有任何師承,完全自學,其實他有正式的工作,靠業餘時間在摸索中成長、成熟。2008年,他首次接觸到猴頭核桃這種形狀、紋理和皮質都很特別的原料後,突發靈感,開始用這一品種進行猴頭雕刻,一做竟做了十年。

“傳統的核桃雕刻多了,我就是想做得與眾不同。”吳鵬說,為了充分表現猴子的各種情態,他還在傳統的蘇州刻刀之外,創制了“獨門武器”——刮皮刀。這套刻刀伴隨吳鵬整整十年,是蘇州的一個朋友專門為他打造的,用得越來越順手。除了春節等重要節日外,它們幾乎每天都在吳鵬的手指間翻飛著。

在小小的核桃上雕刻出各具情態的猴子,需要技巧,更需要專注與體力。狀態最好的時候,吳鵬每天能雕出3只“猴子”。這些猴子可以做成手串、手持和脖掛等。

“每顆核桃總有一個最適合它的表情。”吳鵬說,他的工作就是把這個最適合的表情刻畫出來。從一顆素核桃,到一件藝術品,需要結合核桃的形態、紋理、厚度等因素綜合考慮。最早的表情,就是擬人化的七情——喜怒哀樂悲恐驚。後來,吳鵬借鑑了十八羅漢,把表情拓展到18種。

為了豐富雕刻的“表情包”,吳鵬開始深入觀察猴子,以及所有與猴子有關的藝術形象和作品,當然也包括經典電視劇《西遊記》。對於西遊記,他甚至能說出其一、二、三部之間的細微差別。觀察得越多,越能發現猴子和人表情的差異,越能掌握其細微變化。經過這些年的研究、揣摩、領悟,目前,吳鵬已經推出成熟的猴頭表情48種。

這48種不同的表情,“模板”都刻在吳鵬的腦子裡,他沒有時間出書,更願意免費教徒弟。“要有天分、有悟性,最重要的是能坐得住。”這是吳鵬對收徒的基本要求。此前,他曾先後帶過七八個徒弟,有的是坐不住跑了,有的缺點悟性。曾經有一個學生,坐在老師身邊的時候,能很好的控制刻刀下的表情,但一離開老師,就沒有了靈感。“做手藝,有時候也需要一點緣分。”吳鵬說。


培養個徒弟不容易,但用電腦刻刀模仿已經成熟的作品卻很快。目前,國內不少地方已經有人推出了機制的核桃雕刻。問及兩者的不同,吳鵬說,機器的雕刻快,但是平面化,有刀工所不及之處,對細節稍加留意,就會很快發現兩者的差別。

比如不同的嘴巴和舌頭、不同的眉眼,嘴巴和眉眼之間的搭配,都是有講究的。吳鵬的手頭,沒有完全相同的兩隻猴子,精細的手工雕刻,猴子的五官表情不會盲目搭配,都會準確傳遞一種情緒,而且在細節上,也有著機器批量雕刻難以企及的精細。

因為精細,所以受追捧。吳鵬的手工雕刻猴頭核桃,總是被預定到至少兩三個月後。十年來,他不知雕刻了多少隻猴子,但都是製作完成,就被人迅速取走,因此,他的手裡幾乎沒有“存貨”。

當提出看一個成形的作品時,他不得不專門跟朋友“借”回來了一串——這串已經把玩了三年,呈現出玉色,他也是多年後再次見到。

最近,吳鵬正在籌備年底時,自己這些年作品的“聚會”。一個朋友給取了個好聽的名字——猴王歸山。其實,他就是想再見見自己這些年來的作品,同時他還有一個心願,以此為契機,激發靈感再次上路。他希望自己能用幾年時間,最終把猴子的“表情包”豐富到108種,向自己的偶像“孫悟空”——六小齡童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