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北方的你插過秧嗎?有3000年栽培史的晉祠大米插秧節等你來

生於北方的你插過秧嗎?

挽起褲腿 光著腳丫

和肥沃的稻田 堅實的黑土地親密接觸

手握一把秧苗

躬身在田野裡

一行行 一列列 種下希望

北方的你插過秧嗎?有3000年栽培史的晉祠大米插秧節等你來

6月2日至3日,以“千年厚禮 晉祠大米”為主題的晉源區首屆晉之韻——插秧文化節將在“大寺荷風苑”盛大開啟。 在現場,市民將可以捲起褲腿,與當地村民上演一場插秧比賽,親身體驗“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的樂趣,品鑑一幅鳥語花香的北國江南農耕圖景。

北方的你插過秧嗎?有3000年栽培史的晉祠大米插秧節等你來

北方的你插過秧嗎?有3000年栽培史的晉祠大米插秧節等你來

此外,參與者還可以觀賞到農民現場水彩畫創作和原汁原味的太原秧歌;聆聽天籟童聲朗誦經典名篇《晉祠》;嚐嚐現包現蒸、白糯嫩滑、香甜可口的粽子……此次插秧文化節,將通過各式米制食品的品嚐、青少年農耕文化科普教育、特色農產品展銷等各式休閒體驗活動,讓市民盡享初夏鄉村旅遊盛宴。

北方的你插過秧嗎?有3000年栽培史的晉祠大米插秧節等你來

享譽三晉的晉祠大米,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四季分明、溫度適宜的氣候,黑色弱鹼性有機土壤及水溫恆定、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的的晉祠難老泉水,共同造就了晉祠大米的獨特品質。顆粒大而飽滿,質色稍褐而透明,性軟而韌,味香而甜,吃起來清香爽口有嚼頭,民間有“香噴噴、肉筋筋”之說,亦有“七蒸不爛、味殊而美”之美譽。

正因如此,多年來許多老太原人及太原周邊縣市的群眾,都以能吃到正宗的晉祠大米為傲。晉祠大米也凝結了家鄉的味道和舌尖上的鄉愁。

北方的你插過秧嗎?有3000年栽培史的晉祠大米插秧節等你來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環境、水源、土地等原因瀕臨絕跡,晉祠大米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近年來,晉源區委區政府依託深厚的農耕文化傳統和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以恢復水生態環境為抓手,推動生態循環農業、特色觀光農業和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鼓勵農民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從2010年開始,在晉源區政府積極支持下,民營企業發揮龍頭作用,開始保護性複種晉祠大米。

今年,晉源區政府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農民恢復晉祠大米種植。每恢復種植一畝稻田,可獲1500元資金補助;另外,每年種植一畝水稻,政府再補貼500元。並在晉祠鎮王郭村、北大寺村、南大寺村、長巷村、赤橋村,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先後恢復試種晉祠水稻。截至目前,晉祠水稻恢復種植面積近2000畝。

北方的你插過秧嗎?有3000年栽培史的晉祠大米插秧節等你來

北方的你插過秧嗎?有3000年栽培史的晉祠大米插秧節等你來

據介紹,此番晉祠大米插秧文化節的舉辦就是要讓太原市民感受古老文化,重溫稻米之香。同時,插秧文化節系列活動也是文化與旅遊的高度融合,用旅遊的理念,把晉祠大米從解決溫飽的吃食,轉化為富有晉源特色的優質文化旅遊產業,讓這小小一粒米,帶著晉源區,乃至山西,走出一條全域旅遊發展新路徑。

北方的你插過秧嗎?有3000年栽培史的晉祠大米插秧節等你來

除了插秧文化節,圍繞晉祠大米保護恢復和品牌重塑的各項活動,也將從插秧到豐收,貫穿全年,依時而辦。

“晉之行”一一中小學生農耕文化研學營

活動時間:7—8月 主題活動:利用假期組織有關學校進行學生暑期研學旅行,通過看稻田風光、聽專業講解,瞭解水稻生長及種植技藝;品嚐晉祠大米及晉祠大米深加工小吃,如元宵、菠蘿米、爆米花等;深入稻田近距離親手觸摸水稻等方式,讓學生們從“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全方位近距離感知晉祠大米稻田文化,瞭解晉源區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北方的你插過秧嗎?有3000年栽培史的晉祠大米插秧節等你來

“晉之情”——摸魚節,採蓮子

活動時間:9月 主題活動:通過舉辦王郭村現有一年一度的“摸魚節”,以及在北大寺舉辦“採蓮子節”的方式,豐富遊客體驗,感受稻田生活。

“晉之源”——收穫季,研討會

活動時間:10月 主題活動:舉辦“行攝千年厚禮·晉祠大米”攝影大賽頒獎典禮。 邀請政府相關領導、相關行業專家,策劃舉辦召開晉祠水稻產地保護髮展研討論證會,研究制訂《太原市晉祠水稻產地保護條例》。責成有關部門編制晉祠水稻原產地保護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最低警戒種植面積,劃定晉祠水稻生產保護區範圍,確定保護受益主體對象,制訂晉祠水稻生產政策扶持補助措施。

北方的你插過秧嗎?有3000年栽培史的晉祠大米插秧節等你來

“晉之樂”——晉祠大米品鑑會,花式稻草人創意大賽

活動時間:11月 主題活動:品鑑推薦味美而殊的晉祠大米,讓遊客看得見、摸得著、吃得上。同時,創意花式稻草人大賽鳴鑼開賽。通過活動,成就晉祠大米從產品到商品,從精品到禮品的生長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