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比太陽大的行星有多大?

神奇霜狐


首先說下太陽不是行星而是恆星,比太陽還大的橫行簡直太多了

隨便參考下吧

現在大犬座VY已經不是最大的了它被盾牌座UY代替了

把它放到太陽系會吞噬木星

最殘暴的恆星——R136a1恆星

R136a1的亮度約為870萬倍太陽光度,是已知最明亮的恆星。如果它代替我們太陽系的太陽,它將是太陽光度的800萬倍,從地球上看視星等是-39。視星等-39,什麼意思?當你閉著眼俯視地面的時候,它的光度相當於用高強的激光直射裸眼。這顆恆星在五秒的時間裡散發的能量相當於太陽一年散發的能量。R136a1已經超過50000K的溫度,比太陽要高近十倍,是極紫外線輻射峰值。一般的恆星溫度都在七八千度左右,能有兩萬度的恆星就已經要是逆天的藍色了,而這顆恆星的溫度超過了5萬度,難以想象它究竟有多兇殘。


宇宙小百科


其實此類文章在去年12月16日筆者就回答過!雖然寫的文章已事過境遷,但閱讀量還是上了兩萬多,認同的有20個網友。今天筆者再次重複一下文章,當然文章有大量的變動,這應該是人的認知變了,觀念就會變是一樣一樣的哦。答題如下: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恆星,什麼是行星?

一、恆星

恆星是一個自身能夠發光發熱巨大的星球!恆星的物質組成主要由氫和氦為主要組成部分。氫和氦在其內部發生著熱核反應,即核聚變,其實就是氫彈爆炸的原理。所以,恆星的溫度都非常非常高,恆星雖然是由輕元素組成,但他們的體積和質量以及重力都非常大。

二、行星

行星,自身不能發光發熱星球,體積也比恆星要小,自身大有的由輕元素組成,(如咱們太陽系中的木星,土星),有的則是由重元素組成(如咱們地球,水星,火星等)。行星主要是圍繞著恆星運動的!


那麼在宇宙裡有沒有比太陽還要大的行星呢?從目前來看,在整個宇宙還真沒發現比太陽大的行星。在太陽系中太陽的直徑為139萬千米 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它的直徑約為14.3萬千米。雖然木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屬於最大,但在整個恆星系統中,它只是個虛胖的大傢伙。理論:當一個天體位於這個恆星系統中心時,別的天體圍繞著它旋轉,它就是恆星,圍繞它旋轉的就是行星,所以木星雖大也只是個行星。


希望d田野


無論是質量或者體積,宇宙中都不會存在比太陽還大的行星。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涉及行星的大小極限問題,行星究竟能有多大呢?

在同一個行星系統中,行星和恆星都是從相同的星雲中形成。而之所以會有行星和恆星之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它們的質量差異。

如果星雲聚集成一個質量大於80倍木星質量的天體,那麼,該天體產生的強大引力坍縮效應能夠使核心部分的溫度和壓力變得極高,從而引發氫核聚變,這樣的天體就是恆星。

而如果星雲聚集成的天體所擁有的質量低於13倍木星質量,那麼,由於它們的質量太低,不會進行核聚變。並且它們會繞著質量比它們大得多的恆星公轉,所以這種天體被稱為行星。此外,行星還可以簡單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質量小於10倍地球質量的類地行星,它們主要由金屬和硅酸鹽岩石構成;還有一類是質量大於10倍地球質量的類木行星,它們主要由氫和氦構成,這與恆星很相似。

至於質量介於13至80倍木星質量的天體,它們被稱為“失敗的恆星”——褐矮星。這種特殊的天體能夠進行氘核聚變,但無法進行氫核聚變。

總之,宇宙中各種天體表現出的不同性質取決於它們自身的質量。


火星一號


比太陽還大的行星其實是不存在的,如果真有這樣一顆行星,其內部會因為萬有引力產生的巨大壓力而發生核聚變反應,這樣這顆行星最終會成為一顆恆星。

行星的大小得從質量和體積還得從兩個方面來說。

相對於恆星來說,行星是指那些不需要核聚變的天體。如果一顆行星的質量大到內核產生的熱量和壓力會引發氘的聚變反應,這樣的行星會被稱作為褐矮星,而不能再稱作行星。

而行星的臨界質量取決於星體內部的各種化學元素。在合理的化學元素範圍內,行星和褐矮星的劃分界限是模糊的,但目前科學界公認的所有低於11倍木星(或約3500倍地球)質量的星體必定屬於行星類,而質量高於16倍木星質量的星體無疑能夠自己產生能量,不再被定義為行星了。至於質量介於11~16倍木星質量的星體,有可能會是行星也有可能會是褐矮星,除非能看清它們的內部是否存在核聚變反應,否則很難界定。如果行星質量再大到木星質量的80倍以上,那它將成為一顆真正的恆星。

至於行星的體積,其實木星的體積幾乎是行星尺寸的極限了,如果再往木星上堆東西,萬有引力只會把木星壓得更加密實一些,而尺寸不會變大。如果木星質量增大,它體積並不會隨之變大,而它的密度會不斷增大,直到發生核聚變反應,直到成為一顆恆星。

但凡事總會有些例外,有些行星運行軌道距離恆星非常近,表面溫度會非常高,體積會膨脹得異常大。比如,KELT-11b就是一顆高膨脹系外行星,它跟木星一樣,是一顆超級氣態行星,但體積大於木星,半徑大約是木星的1.37倍,質量又僅有木星的20%。

再比如人類已知最大的行星叫做HD100546b,這是一顆巨型氣態行星,直徑相當於木星的7倍,表面溫度超過600攝氏度。不過從目前的觀測來看,它的性質還無法完全確定,或許這只是一顆初期褐矮星。

而我們的太陽,質量是木星的一千多倍,體積也是木星的一千多倍,如果有比太陽還大的行星的話,就會因為內部壓力過高而產生聚變反應而成為一顆恆星。所以,不存在比太陽還大的行星。


熊貓愛飛行


從體積和質量上來看,比太陽大的行星理論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天文學家們卻發現了一個面積比太陽大的行星,你沒有看錯,就是面積比太陽大,而且大得多。



太陽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天體,體積可以裝下130萬個地球,質量相當於33萬個地球,是因為太陽是恆星,通常恆星的質量都會比行星大得多,理論上講最小的恆星也要相當於太陽質量的8%才可以達到,我們的地球距離這個數值還差得遠,木星的質量相當於地球的330倍,然而它要想成為恆星,還要增加到自身80倍的質量,所以行星相比於恆星,無論是體積和質量通常都差的遠。


但是在2012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們探測到一個巨型系外行星,雖然這顆行星的體積和質量沒有太陽大,然而它有一個十分巨大的光環,這個光環和土星的光環很相似,但是規模要大得多,如果把它"套"在土星上,那麼我們在晚上看土星的時候,會發現它比月亮還要大好幾倍。

這一行星被命名為J1407b,圍繞橙矮星J1407運轉,距離地球420光年,它擁有30多個光環,總直徑可達1.8億公里,是土星環的200多倍,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系中心,那麼它最外圍的光環實際上已經吞併了水星,並且逼近了金星的軌道,可以說比太陽本身乃自太陽的大氣層延伸所涵蓋的面積都要大得多。



天文學家估計J1407b的質量約為木星的20倍(因此也有人認為它或是一顆褐矮星),推測J1407b誕生於約1600萬年前,算是一顆年輕的星球,天文學家們還在J1407b的光環中至少發現了一個清晰的間隙,認為是形成衛星後留下的痕跡,這顆衛星的質量在地球與火星之間。



科學家們推測J1407b行星的光環在未來幾百萬年裡會逐漸變厚,最終凝聚成許多大的衛星,其過程和土星環形成衛星的過程類似,這顆行星的光環非常巨大,但是其總質量也就和地球的質量差不多。


科普大世界


比太陽大的行星有多大?

其實比太陽大的行星應該是不存在的,很簡單的原因,如果是一顆氣態行星,在13倍木星質量的時就會成為一顆氘聚變的褐矮星,如果超過80倍木星質量則將成為氫聚變的紅矮星...再以上就是黃矮星....對了我們太陽就是一顆黃矮星!

圈圈處就是太陽的命運,未來紅巨星晚期由於沒有輻射壓力對抗引力,太陽的內核將坍縮成白矮星,其大約會保留50%-60%的質量!因此上文中如果有一顆非氣態天體的岩石質行星,當其質量超過0.8倍的太陽質量一半時,即40%的太陽質量,會在其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縮成一個白矮星!

當然這種可能性極低,因為超大質量的天體基本都是走向氣態天體而非岩石質天體,但如果假設條件的話岩石質行星不可能超過0.4個太陽的質量!

太陽未來發展的命運,現在正當壯年時,但未來也就沒幾十億年了......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沒有那麼大的行星。

雖然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但最基本的規律還是有的。宇宙雖然奇,但也是講道理的。

行星也好,恆星也罷,它們的起源是相同的。都源於物質的積累。

恆星的形成源於星雲聚集時相互的碰撞,融合,而當它的質量到達一個臨界值的時候,星球的核心地區就會發生核聚變反應,從而,一顆新恆星就誕生了。

這個臨界值很小,遠遠達不到太陽那麼大。理論上13個木星質量的行星,其內部就可以發生有限的核聚變了。此時,該星球就不能稱之為行星了。而要稱之為“褐矮星”。一種被稱作“失敗的恆星”的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的星體。也可以將其當做最低級的恆星。因為它本身恆星的特徵要多於行星的特徵。

而要成為一顆最小的,真正的恆星,也僅僅需要80個木星質量而已。

因此,不可能有比太陽更大的行星。


陌上雲白


歡迎關注➕黑洞家的鏟屎官➕,嚴謹的態度討論科學問題,希望這裡有你喜歡的。

無論是行星還是恆星都是人類對已知的天體根據它們自身的某些性質所定義的。比較通俗的來講恆星內部會發生核聚變進而發光發熱,行星本身不會發光並且繞恆星公轉。迴歸到本題目,無論是在質量上還是體積上不存在這樣的行星。

質量

行星一類是岩石天體,太陽系中如水星、金星、火星,稱作類地行星;一類是氣態行星,太陽系中的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稱作類木行星。如果是類木行星也就是氣態巨行星當質量達到太陽的質量的7%就可以發生核聚變,這個時候就不在被稱為行星而是變成了小恆星。木星是太陽系內質量最大的行星,是其他七大行星質量的2.5倍,是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如果木星的質量在增大七十倍,木星也許就變成了恆星;而岩石類行星,如果質量達到太陽的質量,因為內部根本不會發生核聚變,會直接塌陷成特殊致密的天體。

體積

從體積上來講也是不可能存在的,當然這裡不能去跟中子星、黑洞等極端天體去比較,無論是類地行星還是類木行星都不可能體積達到太陽的大小,那個時候行星也就不是行星了。目前人類一直在致力於尋找地外行星,希望找到適合人類生存的,並把它變成我們的第二家園,但是這個過程中充滿著荊棘。這並不是一代人的任務。

結論

茫茫宇宙,太陽系可能連一個小螞蟻都不如。更何況地球上的我們,一代代人前仆後繼的去探索宇宙。在未知的前方是否會出現題主認為的那樣的天體?大家只能拭目以待了。


以上是我的不專業回答,期待更多優質答案,想拍磚的不要吝嗇。


科學黑洞


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出錯了,太陽不是行星,而是恆星,恆星普遍是比行星大的,但是比太陽還大的恆星那就太多了,基本上除了愛情以外,其他的恆星體積都比太陽大,而且質量也是這樣。目前最大的恆星是盾牌座UY,它的體積是太陽的120多億倍,太陽在他面前連一個像素都佔不到。



所以答案就是,宇宙中比太陽還大的恆星有非常非常多,而比太陽還大的行星沒有。


文史大世界


從觀測的角度,人類現在還沒有能力回答你這個問題,因為以目前的科技水平還無法直接觀測到任何一顆太陽系外的行星,只有少數幾顆恆星根據它們被遮擋的光線變化推測它們有行星,除此之外所說的就只能是猜測了。從理論的角度,行星體積超過一定範圍就會發生核聚變變成恆星,所以存在比太陽大的行星可能性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