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去溫嶺療休養


溫嶺是一座海邊小城,我卻從沒去過,想象中該是原始、清冷、一望無際的景象吧,令人想起九十年代曾去過的舟山螞蟻島,永遠不變的風景,悠長的時光,女人在等待期盼中嗑著瓜子,男人就著海鮮喝老酒…這次和同事們去那裡療休養,還有些小小的期待。

一、溫嶺長嶼硐天

驅車五個小時後來到溫嶺,發現想象與現實的不同。灰灰的天,雜亂土黃的磚板房,穿梭的卡車,繁忙的交易,到處都在建設,空氣蒙著一層霧,沿路是水泵、電器,鞋帽、摩托車等各種產業的招牌和廣告…怎麼看都是一種奔波、勞碌、疲憊的形態,一種臺溫模式的發展。

匆忙午餐後就去長嶼硐天,這是溫嶺不多景區中的重點,也是溫嶺人非常驕傲的地方。車可直接開至硐口,其實景區就是先民開採石料後留下的洞窟。從隋唐時興起,一直開採到解放之後,這幾年才保護下來開發旅遊。經歷朝歷代開採後留下的巨大洞窟,一環套一環,一洞連一洞,進行人工修整並修築臺階、配以燈光,又編制各種奇石造型的故事和外面輸入的一些象徵性物件,形成一個景區。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石垌

一到垌口頓覺眼清目明。遊客不多,很有些古詩:“獨秀峰下翠作堆,幽樓如入小蓬萊。山中瑤草無人識,硐裡桃花空自開。”的意境。有點意思的是洞中音樂廳的創意,天然洞穴有一定的集音和迴音功能,音樂廳上面通天下面寬大,天光雲影照向垌內,各種民族器樂在裡面演奏,尤其是編鐘渾厚的撞擊聲悠遠古樸。可惜,遊客喧鬧的聲音也混雜其間,使得整個廳都沸騰了一般嘈雜,與一排排厚重的、形態各異的觀眾座椅的寧靜形成鮮明對比,這些用廢棄魚船木頭做成的船木椅倒是頗具歷史韻味。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石垌音樂廳

垌內還有直徑2.12米的石雕大碗,已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景區還特別打造觀音文化吸引遊客,石文化長廊有33尊石雕壁觀音,都為現代製作,其中送子觀音特別受歡迎,放開二胎後更有多子多福的祈願。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雕壁觀音

走到水雲垌區,幽深的採石長廊盡頭有一汪波光粼粼的地下水域,再往裡是一個平整的洞中大廳,放置一塊巨大的據說是一億多年前火山噴發後遺留下來的火山凝灰岩石,當年電影《神鵰俠侶》也在此取過景。這裡也是一個採石博物館,呈現了小城從隋唐的繁盛到今天的演變。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採石博物館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波光粼粼的地下水域

當年應該是地殼運動造就了這座濱海小城,那隆起的山脈全都是石頭材質,石料含量很高,非常適於建造房屋和戰爭工事等。人們以採石為生,給他們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也帶來終身辛勞的工作。博物館還展示了武康、寧波、仙居、黃岩、縉雲、寧海等地出產石料的特色。作為湖州人,看到產於明代的名貴建築石料武康紫石覺得特別親切,可惜本地小姑娘導遊對這些歷史知識避而不談,只顧對垌壁石頭的形狀、壁上天然形成的圖案,編造著一個個想象出來的故事,還一個勁的讓人猜這個像什麼那個像什麼的也是醉了。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原始艱苦的採石勞作

出了石垌遊覽獨秀峰,那岩石與林木組成的自然風景伴著習習涼風頓覺心情舒朗,遠觀是朝氣蓬勃的溫嶺縣城,近處是蒼勁古秀的岩石翠林,清風拂面、鳥鳴啾啾不亦樂乎?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遠望溫嶺縣城

二、玉環大鹿島

清晨的溫嶺尚有些許涼意,偶爾撒下幾滴小雨,空氣便溫潤而潮溼。上午要去玉環縣玉環大鹿島。玉環縣和縣級的溫嶺市同屬於台州市。提起玉環,不由回憶起上世紀90年代剛改革開放時走私物品的林林總總。開放初期的玉環港口率先接觸進口貨,販賣走私和假冒產品名聲在外,內地很多人都會來玉環買走私名錶,這期間發生了很多故事,有的哭有的笑。同行的阿龍做過海警,一路上講述著當年親歷的驚險。比如如何在海南買到發黴的整箱香菸後,通過計謀並假扮黑社會,軟硬兼施才拿回貨款;購買的六臺錄像機被壞機子調包;還親眼看到錄音機變成磚頭等等。在還貧窮的當時,每一筆交易都足以傾家蕩產,每一筆損失都可能一輩子難以翻身,那魚死網破的爭鬥、那軍人無畏的膽量,在我們聽來彷彿香港電影裡的黑社會重現。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大鹿島在織網的漁民

、而現如今玉環大麥嶼的港臺商城,或許還有人懷念曾經的輝煌,循著歷史去看上一眼;或許一些大媽還去淘個便宜貨,但早已門前冷落、風光不再。中國三十多年的發展,主流人群已大步跨過走私、假冒的鴻溝奔向前去了。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跋涉

一小時後車到玉環棧臺碼頭,再搭乘20分鐘快艇抵達大鹿島。這個島嶼知名度不高,遊客也不多。登上島,迎面巨石上刻有“中國詩歌之島”,心中很是疑惑,後來看到,島上有一個浙江省作家協會主辦的《江南詩》詩刊工作室,或許有些關係,但還是不能確定詩歌之島的來歷。帶隊的小導遊則玩笑般把一些沒有依據的史料和島扯上關係,比如八仙過海;比如玉環——楊玉環等等。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嶙峋的海礁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江南詩刊工作室

、其實在我看來,這個面積兩平方公里的小島樹高林密,環境清幽,礁岩嶙峋,風景秀美,作為海防戰線,還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在江南詩刊工作室一樓有個個小小書吧,可以隨意進去坐坐看看,牆上有大鹿島歷史內容介紹:五十年代初,解放軍和民兵聯合與退守大鹿島的國民黨胡宗南殘部展開過激烈的戰鬥,短兵相接,戰火紛飛,直到1953年才正式收復成為新中國的一部分。

戰爭是殘酷的,一千多個鮮活的生命埋葬於大鹿島之戰。在島上,我們還看到解放軍軍營舊址,部隊駐紮的營房和一些鍛鍊器械等,我們一起同行多位是部隊退役,此時此景激發了他們對於曾經參與過的、瞭解過的戰爭的一些熱烈討論,似乎又重回那青春燃燒的歲月。我們努力跟著,沿著小島上上下下攀爬遊走,竟也是一場不經意的意志考驗。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解放軍軍營舊址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但戰爭過後,這裡又一片鬱鬱蔥蔥

戰爭過後,這樣一座曾經荒蕪多年的無人島,1963年建起國有苗圃林場,在荒島碎石間栽種木麻黃、馬尾松、黑松等,使島上樹木茂盛,荊草蒙茸,1992年11月,林業部批覆建立1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大鹿島是唯一的海島森林公園。近幾年,才由蘇泊爾公司開發旅遊,創造出許多景點,包括龍游洞、索橋風月、八仙過海、五百羅漢、壽星巖、漁翁老洞、亂石穿空、千佛龕等八大景觀。這些,對匆匆遊歷的我們來說,都是過眼就忘。到島上來,只為看看大海,親近海水,聽聽海濤的呼吸和翠鳥的啼囀,在綠色的林間穿行。孩子們瘋玩的尋找沙灘上的寄居蟹,大人們玩味著每一塊經過幾億次沖刷的鵝卵石。我望著泛黃的海水衝擊礁岩,掀起一層層白色的浪花,而浪花褪去只留岩石那嶙峋的骨架,坑坑窪窪的皮膚,迂迴交錯的溝壑,還有被海水擊穿的孔洞,顯得那麼蒼老,遒勁和永恆,它們從遠古走向我們,又棄我們而去,我們只是大自然一個瞬間的過客。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驚濤拍岸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遠古向我們走來,又棄我們而去

三、溫嶺濱海綠道

迎著早上清新的空氣,一小時車程後我們來到溫嶺的濱海綠道、珍珠灘度假區。這是臨時調整的地方,卻有出人意料的驚喜。只見四面環山,滿目蒼翠,放眼放去,寬闊的海面浮著幾座綠島,海水拍打著沙灘邊突起的岩礁,瞬間浪花四濺,面海靠山的盤山步道前後八公里長拒絕汽車,僅供遊客散步或乘電瓶車巡遊。海風拂面移步換景,不受汽車干擾徐徐展開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詩興大發甚至高歌一曲。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舒坦的濱海綠道

療休養已經過半,正需要休整一下,這樣場景下的身心完全放鬆了。女伴兒喜歡擺pose拍照,男同胞凝望霧濛濛的海面,透過幾座小島望向了更遠的海的盡頭,交談著解放初期國共兩軍在此激戰的情形,易守難攻的一座座小島曾浸染過戰爭的風雲。而今天,面對這樣涼爽的天氣,這樣漂亮平靜的景色,戰爭似乎已很遙遠。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乾淨漂亮的民宿

沿著步行山道,能看到用漁民的舊船木、船上管道、繩纜等製成的各種小景觀,甚至座椅、垃圾桶、燈塔形路燈都十分可愛。沿山坡有石頭壘砌的民宿,鮮花環繞層層相疊,紅、黃、褐色的石塊在林間顯得古舊沉重,會錯以為歐洲城堡的感覺了。風吹起飄揚的紅裙,散步的人也成了風景。我們選了一間民宿喝茶,鋪滿鮮花的小徑、原木裝飾的花園、五彩石料壘起的房子,如夢如幻,看書、喝茶、聊天,或者檯球、遊戲、看電影…放鬆就需要這樣徹底。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如詩如畫的海景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小船成了道具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船木創意

四、溫嶺石塘

跨入新千年,有個地方一夜成名,那就是石塘。午餐後約一刻鐘就到了石塘。總是有人在問:“中國大陸迎接新千年的第一縷曙光真的就在石塘的這一塊礁岩上嗎?”答覆說:“是專家根據經緯度測出。”或許是吧,或許也是炒作,對於這樣一個無關輕重的話題也沒有人頂真探究,而石塘的知名度確確實實打出去了,這個藉著新千年第一縷曙光打造出來的景點,也將原本平常的臨海石山,圈起來稱千年曙光園。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石屋

我們從山腳往上面爬,一路上石條臺階塗上各種色彩,寓意讓曙光照亮夢想。而在我看來,明明有天生麗質,卻偏要塗脂抹粉。到了山頂,開闊的圓形大平臺上矗立著用鋼筋水泥不鏽鋼建成的千年曙光碑,透過碑的縫隙,能看到當年軍用機密的004工程(一個無線電指揮機構),熟悉的人知道,這系列的001工程在杭州三臺山,說起來又是一段歷史。如今這004該不在工作了吧。不遠處有個天文臺,下面還有一個航模展示館,從到處灰塵無人管理的情況看,也是門前冷落遊客稀。這種靠炒作概念、到此一遊式的人造景點,終究不會長久吧。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登頂大平臺,欣賞曙光碑(004工程在夾縫中)

但石塘曙光園的自然景色卻是上天賜予,一路上清風幽林、疏影翠景,腳步也輕快起來,這些最美的風景都是不要錢的,只有到了最上面的水泥平臺,才看到收費亭每人35元,既然被賦予了各種意義,這35元還是要掏的,掏了35元登上平臺,面對遼闊的大海和世紀之交的感慨,總也能激發出撫今追昔的人生感悟,同遊的楊哥即興賦詩一首:

打開心窗

迎一縷陽光

讓溫暖和快樂

瀰漫心房

餘生 不頹廢

亦不張揚

只攜一抹微笑

款款走向遠方

那是一種舒暢奔放的心情,至得意滿的人生,對未來充滿自信與憧憬。這樣的情緒也感染了大家,去哪裡不重要,關鍵是與什麼人一起去。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五彩石道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的很快,到溫嶺已第三天,明天就要離開,趁著下午時光還早,我騎著共享單車在市區兜了一圈。作為一個縣級市,隨處可見其經濟發達的跡象,比如不斷增長的外來人口,遠超我們地級市的房價,奔波忙碌的商貿集市等。在街頭髮現,他們的共享單車利用率很高,步行街區管理很好,沿河的城市綠道很長很美,但走路騎車的人很少。城市規劃有些雜亂,市容市貌不夠精美,一切都在建設發展之中,溫嶺,已經創造了一個傳奇。我只希望下次再來,能有更好、更美的城市體驗。

菱子/ 去溫嶺療休養

新千年第一縷曙光

(完)

*版主編後小注:作者:遠方93,浙江湖州人,畢業於浙江大學,公務員。工作之餘,時常散文隨筆。文筆娟秀,意境寬邃,字裡行間流淌著詩情畫卷,且飽含真情。

*版主自注:薩堡兒,工科大學畢業,從事製造業,愛好閱讀及旅行。業餘主持“薩爾茨堡”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