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雍正皇帝為何下旨廢除腰斬酷刑,背後有什麼故事?

等是什麼



楚風說歷史


先了解下腰斬,所謂腰斬自然是將犯人以斧鉞攔腰斬斷,使其成為兩截,歷史上最著名的腰斬行刑用的鍘刀,自然是包拯包青天府衙之上的龍頭鍘,虎頭鍘和狗頭鍘了,當朝的駙馬爺陳世美就是用這個刑法被正法的。

而歷史上腰斬的刑法最後一次使用和終止,是清代的雍正年間的一則案件引起的,事情是這樣的:清雍正一朝有一個叫做俞鴻圖的朝廷命官,他負責科舉考試的出題和主考,其人風評一直不錯,辦事公正嚴明且業務心很強,往往在府內出題之時,不準任何人進入他的辦公室,但百密一疏,俞鴻圖府內有一新納的妾,人長的漂亮而且腦袋聰明,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她見俞鴻圖整日忙於公事,也無暇顧忌她的感情生活,於是她結結實實的給俞鴻圖帶了一頂綠油油的帽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後,這個小妾開始打起了盜賣試題的勾當,準備變賣些銀兩後和小白臉私奔,結果每每等到夜深人靜之時到俞鴻圖的辦公室內偷題,由於是內賊屢屢得手,他們把試題高價變賣後嚐到了甜頭,便剎不住車了,經常性的幹起了賣試題的勾當,於是那些購買過試題的人紛紛考中升官,坊間一時輿論譁然,紛紛指責俞鴻圖為了貪財而不惜出賣試題,此事傳到了雍正皇帝的耳朵裡,雍正的性格大家都懂的,那是眼裡絕對不會容沙子的人,於是他立即派侍講大學士鄒升恆前往無錫逮捕俞鴻圖,命就地腰斬。

(鄒升恆身份很尷尬,他是俞鴻圖的親家)於是鄒升恆不忍心他親家過多受罪,把俞哄到刑場附近的大酒樓吃飯喝酒,等酒足飯飽過後,拿出了雍正的聖旨便就地吧親家正法腰斬了。但是俞鴻圖被斬成兩截後沒有立刻死去,覺得此事真實太冤枉了,於是用最後一絲力氣在地上寫了慘慘慘慘慘慘慘七個血字,看得圍觀的吃瓜群眾是汗毛直立。

事後,鄒升恆把此事如實上報,雍正聽後也覺得太殘忍了,於是從此下令廢除腰斬酷刑。今後統一改成砍頭。。。


老豬的碎碎念


幾年前一部《舌尖上的中國》火爆熒屏,人們在為劇中菜品垂涎欲滴的同時,也深深的被那樣式繁多的烹飪手段所折服。

“煮,蒸,燉,燜,炸,煎,溜,爆,烤”是古中國人為了滿足口欲而發明的烹飪手段,每一種都十分講究。為了吃看來我們的老祖宗還是蠻拼的,甚至連古時的刑法都是圍繞著口欲展開的。

據野史記載,殷商時期有些部族還保留著吃人的習俗。

“醢”、“脯”、“炮”、“鑊”,“脯”是當時對待死刑犯的主要手法。“醢”是把人剁成肉醬,“脯”是把人做成肉乾,“炮”是把人綁在大火爐的金屬外殼上烤成熟肉,而“鑊”則乾脆把人扔到飯鍋裡煮成肉羹。

被這樣處理過的犯人,到底有沒有進入別人的腹中我們只能猜測。

到了周朝,這些滅絕人倫的刑罰方式才漸漸的被其他刑罰所取代,這其中就有腰斬。

所謂腰斬可不是那麼簡單,腰斬所用的斧鉞必須夠硬,只有夠硬才能斬斷人體內堅硬的脊椎骨。起初所用的銅製斧鉞材質較軟,往往斬到犯人身上,沒幾次就扛彎了,後來這種銅製斧鉞便慢慢的被更硬的鐵製的所代替。

而對執刑人也有相當的考驗,執刑人必須選擇好下刀的部位,一般選在兩節脊椎骨的間隙,這樣一到下去,才能乾淨利索的把人切成兩半。要是執刑人選錯了下刀位置,正好砍到脊椎骨上,外加此時的“工具”(斧鉞)不太給力的話,一次肯定成功不了,那就會被人嘲笑學藝不精的!

無論是“工具”不行,還是執刑人不行,受苦的都是受刑人。一次被腰斬的受刑人,算是幸運的,可憐那些一次腰斬不成功,要好幾次才能成功的受刑人,臨死還不能痛痛快快的,真慘! 當然所有被執行腰斬的犯人,都不能痛痛快快的死去。


被腰斬後,人還是有知覺的,上半身會在疼痛一兩個小時後死去;有時候為了懲罰他們,有些犯人在被執行腰斬後,上半身會被放在油板上,油的存在,讓犯人的血流出的更慢,死的就更慢,承受的痛苦就更多。

傳言雍正在位期間,朝廷官員俞鴻圖因貪贓枉法被執行腰斬,俞鴻圖連在地上寫了七個慘字才氣絕身亡,雍正聽說後覺得此刑太過殘忍,於是便下令廢除這一刑罰。

但無論《清史稿》,還是《清朝編年》均無明確記載,關於俞鴻圖腰斬的說法更是被推翻,所以看來雍正時期這一刑罰被廢出的說法也是無稽之談罷了!


翻滾吧腦洞君


蚯蚓被斬成兩截還能夠掙扎著逃走,而人被斬成兩截會怎麼樣呢?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會是一致的:這又不是腦筋急轉彎,肯定不能像蚯蚓一樣,早就沒氣了,還能咋樣呢?然而在大清王朝的時候,卻出現了這樣一個奇異的景象,一個小官被判處腰斬的酷刑以後,竟然沒有當場死去,反而用手蘸著鮮血,寫下了七個字,全都是些大小不一的"慘"字,並在此後過了一個多小時,他才最終失血過多而死。

這個活著寂寂無名,死後轟轟烈烈的官員,就是大清王朝的俞鴻圖。給他判處腰斬極刑的,自然是那個暴戾的皇帝雍正了。大清王朝的時候,南方通過科考走上仕途的讀書人特別多,俞鴻圖也是其中的一位。他出生在浙江海鹽,後來就考上了進士,雍正當皇帝的第十個年頭,他入選了庶吉士,此後仕途越走越穩,一度出任了河南學政,相當於一個省裡專管教育和文化的廳級官員。大家知道進士考試是國考,而舉人考試是省考,因此省考也是他的主要職責。

從史書記載來看,他為人十分的謹慎,做事十分的認真,對於公差之事是盡職盡責,特別是能夠嚴格執照大清律法和規章制度來辦事情。特別是對於省考這樣的大事,他更是高度重視,每到一個地方,首先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大門封鎖起來,第二件事就是把屬下分成兩班,一班在內、一班在外,來回巡邏,這樣做的主要目的,自然是防止考試過程中徇私舞弊。儘管他對於自己和屬下要求十分嚴格,卻忘記了訓導家裡的兩個老婆,最後被她們聯起手來坑慘了。

俞鴻圖個人並不愛慕錢財,然而他家裡的老婆和小妾卻都是十足見錢眼開的主。她們看到老爺是個油鹽不進的迂腐之人,於是就自己打起了主意,想靠著自己的門路,來賺取白花花的銀子。在她們的相互配合和掩護之下,一條產業鏈很快就形成了,有的人專門管跑腿,負責為花了錢財的考生送題;有的人專門管推介,負責對考生中去聯絡合適的主顧;而他的大老婆和小妾,則坐在家裡專門負責收銀子。

俞鴻圖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對家裡的事情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就在自己根本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人推進了這趟渾水裡。洩題事件發生以後,很多平時只懂得遛鳥逗狗的紈絝子弟竟然榜上有名,而那些飽讀詩書的寒門學子卻名落孫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多了,當時社會上的人就認為俞鴻圖是個偽君子,表面上看起來道貌岸然,實際上徇私枉法。然而俞大人這時還在自命不凡,認為自己的防備措施做得好,自己也是坦坦蕩蕩,因此並不怕別人的汙言穢語。

這件事過了一年以後,河南的巡撫看到這事實在鬧的不像話,就向皇帝上書彈劾俞鴻圖,告的就是他利用職務之便,徇私枉法、竊題賣題、獲取不法利益。雍正皇帝對於這種事情自然是不能容忍,也是十分的重視,為了查清這個案件,他派出了戶部侍郎陳樹萱,讓他與兩省總督一同核查、審理這一案件。當時雍正皇帝下旨措辭之狠歷來少有,他表示如果查證屬實的話,一定要從嚴查處、絕不輕饒。當時還是清朝初年,無論是朝廷還是官員,對於科場舞弊的查處是十分嚴厲的,為此還多次殺過地方官員。

讓俞鴻圖感到意外的是,這案一審下去,他府上的那些僕人竟然都是幫兇,當然他們一個個也都不傻,紛紛將主謀指向了他的大老婆和小妾。在對那些參與舞弊考生的審理中,他們也都招認了自己所得的試題就來自於俞大人府上的僕從們。這下證據鏈相當的完整,俞鴻圖即使有一百張嘴,他也說不清問題了,很快案件的審理結果就被報給了雍正皇帝。皇帝的判決當然也就很快下達,毫無疑問就是處死。

然而直到處斬的當日,俞鴻圖才知道自己被判處的是腰斬的酷刑。由於他並沒有向劊子手送上好處費,劊子手在對他處斬的時候也就沒有留情,並沒有想辦法乾脆利落地將其處死。只是隨隨便便地把他斬成了兩段,使得他並沒有死去。他疼的在地上爬來爬去,就用顫抖的手指,蘸著自己身上淌下的血,接連寫下了7個"慘"字!此事最後報給了雍正皇帝,他自己想起當時的情景都覺得害怕,於是就把這種酷刑給廢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