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长大后,我开始羡慕那些曾经嘲笑过的人

初中的时候班里有一个男同学,开学第一天就让所有人记住了他:皮肤白皙,长相清秀,但一开口就是一副娘得太明显的嗓音,格外有辨识度。

此后大家不断从他身上挖掘出新的“笑点”——绝不参加任何一项会晒到太阳的集体运动(课间操除外),对自己不喜欢的人翻白眼,还写过一篇赞美《大长今》的作文被同学课间抢来大声朗读……最严重的一次,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因为忍不了一小群同学的“玩笑”,他和带头的女生起了点肢体冲突,最终被讥讽打不过一个女孩子。

高中时他本色不改,最有名的是在一次代表学校参加的露天公演中,他戴了假发的头饰,穿了一身唐代的裙装去弹古筝。

后来大学再看到他的消息,是一个旧同窗发出的一则朋友圈分享:XX大学校报对本校一位女装大佬做了一期采访。具体的文字内容我忘了,但从配图里看到许多他一个人带着假发,穿着女装在校园里行走、看书、吃饭(被同学侧目的)日常。

那时候我才突然发觉,他好像从初中开始就这样,身处于一个群体中,却从未属于这个群体,更遑论交到朋友。

当然那时候我也大四了,一下子开始习惯各奔前程的个人生活,体会了一个人也不是多大个事儿的时候,突然开始佩服他9年前就开始为了做自己不妥协的勇气。

像王尔德说的:“做你自己,因为别人有人做了”

长大后,我开始羡慕那些曾经嘲笑过的人

短短几个字,以前读着热血,现在才体会到这背后的分量。人人都知道要做自己,可在那么多无奈的现实面前,只有少部分人能真真践行得决绝洒脱。

我上周和朋友一起去看的音乐剧《长靴皇后》(Kinky Boots)就说了这么一个做自己的故事。

长大后,我开始羡慕那些曾经嘲笑过的人

和大多数人一样,除了听过百老汇的大名,和像《猫》、《悲惨世界》这样的名剧,我很少关注音乐剧。哪怕是这几年,诸如《爱乐之城》和《马戏之王》这样的音乐电影大受好评,也没有更多的激起我对音乐剧的热情。

不过《长靴皇后》(Kinky Boots)成了例外。

长大后,我开始羡慕那些曾经嘲笑过的人

光看两个主演的经典造型和剧名,你十有八九能猜到这是一部带着drag queen(变装皇后)标签的音乐剧,由于涉及题材的敏感度,此前一度被豆瓣网友评为“下辈子也不会引进国内”的作品。

长大后,我开始羡慕那些曾经嘲笑过的人长大后,我开始羡慕那些曾经嘲笑过的人
长大后,我开始羡慕那些曾经嘲笑过的人

光有“变装皇后”的噱头不足以支撑它的口碑。毕竟,用“少数群体”为切入点探讨“做自己”内核的套路已经见得不少了,所以要从老套路中走出新花样,就得在情节上下功夫。

可能是取材于真实事件的原因,你很难在《长靴皇后》(Kinky Boots)的情节演进中看到太多违和的地方。

像女装大佬萝拉初识刚刚接班鞋厂的查理,和他抱怨市面上的长靴不能很好的支撑住男人的体重这个情节,为全剧埋下重要伏笔,就是查理的现实原型史蒂文的遭遇。也让萝拉后来在保守的北安普敦郡出现没那么突兀。

长大后,我开始羡慕那些曾经嘲笑过的人

当然,作为一部百老汇新贵,能在短短几年间风靡世界,音乐和歌舞的质量自然不用多说。虽然演员们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完成了几千场表演,但为了尽可能的保持住首演的状态,两位主演还是在变与不变中寻求平衡。

演绎的人物是有固定标准的,但是我不能每一次演出都按照刻板的要求去演绎Charlie,我需要让自己每次的演出状态都要非常新,我在不同地方演出的时候,会根据当地的演出台上的情况而调整自己的状态。

——Lance

通常来说我会用一个很简单并且有点蠢萌的方法:在演出前我经常会告诉自己,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为一切都有可能发生,我只需要完全去享受当下会发生的一切事情就好。

——Jos

长大后,我开始羡慕那些曾经嘲笑过的人长大后,我开始羡慕那些曾经嘲笑过的人

可能也是因为这个的缘故,才能让《长靴皇后》(Kinky Boots)的整个观影过程充满欢笑吧。

散场的时候,我听到自己身前的妈妈对着她戴眼镜的小女儿说“宝贝,以后要做自己哦”,突然想到自己之前看过的一则“德国爸爸陪儿子穿裙子的报道。”

长大后,我开始羡慕那些曾经嘲笑过的人

因为5岁的儿子喜欢穿裙子,这位爸爸怕他因为被嘲笑和欺负,果断陪他一起穿。因为他发现即使儿子脱掉裙子,也交不到朋友,所以既然儿子没有榜样,那他就做儿子的榜样。

后来,每当他再遭到别的男孩子嘲笑的时候,他都会微笑着回应说:“你爸爸不敢穿裙子,所以你也不敢”。

我相信那帮孩子长大后应该会羡慕他能有这样一个父亲,就像我现在,开始羡慕曾经和同学一起取笑的那个男生那样,毕竟,可以早早懂得做自己,真的是一件太难能可贵的事。

长大后,我开始羡慕那些曾经嘲笑过的人

真心推荐大家去剧院看一下这部精彩的音乐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购票,直接到现场体会一下它所带来的欢乐和感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