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武威旅遊——白塔寺

武威旅遊——白塔寺

白塔寺

白塔寺,位於城南20公里的武南鎮白塔村劉家臺莊。白塔寺為元代忽必烈(1260年-1295年)時期藏傳佛教薩迦派法王赴涼州會談西藏統一、並達成協議的居所。

武威旅遊——白塔寺

白塔寺

始建於西夏的涼州白塔寺是甘肅古代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薩迦班智達在白塔寺駐寺五年,講經弘法,同當地各族群眾建立了密切關係。這位宗教領袖一二五一年在此圓寂,同他會談的蒙古汗國皇子闊端按照藏式佛塔形式,修建了一座高四十二點七米的靈骨塔,周圍環繞著九十九座小塔。

武威旅遊——白塔寺

白塔寺

白塔寺遺址由寺院、塔院、塔林等建築構成。寺院有圍牆,佔地277畝,東西420米、南北430米(一說為440米),牆基寬31米。有4座城門,8座烽墩。規模宏大壯觀,金碧輝煌,是元代時涼州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號稱"涼州佛城",邊長2675米、殘高51米。相傳寺內有大塔一座,周圍環繞小塔99座,故名百塔寺。

武威旅遊——白塔寺

白塔寺

公元1247年,元太宗窩闊臺之了、西涼王闊端與西藏地方宗教領袖薩班在涼州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涼州商談”,使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其後,薩班在涼州講經說法,宣傳佛教。他先後改擴建了涼州四部寺(藏傳佛教寺院),其中白塔寺是他主持擴建的最宏偉的藏傳佛教寺院。據史料記載,寺院規模宏大,巍峨壯觀,有4座城門,8座烽墩,東西長420米,南北長440米,四周有圍牆,猶如城垣。寺內建築眾多,有山門、鐘樓、鼓樓、金剛殿、三寶殿、大經堂等,殿堂重簷七彩,雕樑畫棟,佛像千姿百態,莊嚴肅穆。白塔寺在涼州城東雜木河流域綠洲拔地而起,莊嚴肅穆,金碧輝煌,其規模和造型,均為涼州諸寺之冠,號稱“涼州佛城”,融政治、經濟、宗教、民族、文化於一體,成為蒙古王室及各族官員、群眾和僧侶聽經禮佛的聖地和從事貿易的場所。

武威旅遊——白塔寺

白塔寺

薩班在白塔寺圓寂後,闊端在白塔寺內按藏式佛塔修建了一座高16層40多米,周邊60多米的白塔,將薩班靈骨葬於塔內。明宣德五年(1430)《重修涼州白塔寺》碑記載:帝師薩班居,師後化於本寺,乃建大塔一座,高百餘尺。其後凡由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前來朝拜的善男信女都到塔前頂禮膜拜。白塔寺及薩班靈骨大塔毀於1927年的大地震。700多年過去了,白塔寺及大塔塔基和《重修涼州白塔寺》(明)、《建塔記》(明)、《重修白塔碑記》(清)碑刻尚存。這些遺址和碑刻,將永遠記載著西涼王闊端和薩班大師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所開創的偉業。白塔寺保護維修工程已被國家列為“十五”期間重點文物保護工程。

武威旅遊——白塔寺

白塔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