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暑假已成“燒錢季”!背後3大原因令家長反思

近日,小易媽的一位同事的11歲女兒動身去美國參加遊學了,為期2周半的行程,她媽媽支付了3萬多元的費用。除了遊學,她還一直堅持讓女兒學畫,對培訓機構和老師都是一等一的挑剔,花費自然不菲。按這個計算,一個暑假的開銷輕輕鬆鬆過4萬元。如今的暑假,已經完全成了不折不扣的“燒錢季”。

暑假已成“燒錢季”!背後3大原因令家長反思

同時,小易媽還看到了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發佈的《2017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分析》所提供的多組數據:僅從全國小學範圍來看,不同地區的生均校外培訓支出差異較大,一線城市學生的平均校外培訓支出達7896元/年,二線城市為4541元/年,其他市縣為2336/年,不足一線城市的1/3,小學階段的生均支出平均為2537/年。

暑假已成“燒錢季”!背後3大原因令家長反思

從學科補習和興趣拓展分別來看,小學階段的學科補習參與率相對初、高中來說佔比較低,僅為33.4%(初中43.7%、高中48.2%),一線城市39.4%,二線城市42.5%,其中東北地區的小學生學科補習參與率則接近60%。相對應的支出方面,小學生學科補習的生均支出為1475元/年,一線城市4950元,二線城市2774元。

暑假已成“燒錢季”!背後3大原因令家長反思

小學生興趣類校外培訓參與率相對初、高中來說佔比較高,達到27.9%(初中16.2%、高中14.6%),一線城市48.5%,二線城市39.4%。相對應的支出方面,小學生生均興趣類校外培訓支出為1111元/年,一線城市生均支出達3183元/年,二線城市為1885元/年。

暑假已成“燒錢季”!背後3大原因令家長反思

該調查分析是以13110名中小學生作為分析的樣本。其中,小學生7487名,初中生3358名,普通高中生2265名;農村地區的學生5124名,城鎮地區的學生7986名。

這正如一些媽媽所說: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都去上各種興趣班,或出去遊學開闊視野了,讓自己的孩子窩在家中,我實在是坐不住啊!這是絕大多數家長真實的焦慮,小易媽也對比了一下自己和周邊同學、閨蜜給孩子的暑假開銷,竟有種不是親媽的感覺……

暑假已成“燒錢季”!背後3大原因令家長反思

【綿綿媽】暑假開銷上限¥#%&@ ——鑽石媽媽

座標:北京

孩子年齡:14/11/9

孩子性別:3個男娃,都在國際學校

報班:小兒子上數學暑假班12000、馬術夏令營5880,海外親子游15天費用10w+。

暑假已成“燒錢季”!背後3大原因令家長反思

【妮妮媽】暑假開銷21300元 ——白金媽媽

座標:廣州

孩子年齡:大寶7歲,小寶5歲

孩子性別:2個女孩

報班:游泳暑假班2000、網球暑假班3000、華東7日親子自助遊12800,小寶幼兒園暑期班3500

暑假已成“燒錢季”!背後3大原因令家長反思

【麒麟媽】暑假開銷13880元 ——黃金媽媽

座標:長沙

孩子年齡:10歲

孩子性別:男

報班:英語3200、數學2780、作文2400、夏令營5500

暑假已成“燒錢季”!背後3大原因令家長反思

【酒窩媽】暑假開銷12500元 ——珍珠媽媽

座標:北京

孩子年齡:6歲

孩子性別:女

報班:游泳暑假班3000、書法暑假班1500、舞蹈100/次、聲樂150/次、圍棋150/次

暑假已成“燒錢季”!背後3大原因令家長反思

【小易媽】暑假開銷5400元 ——吃土媽媽

孩子年齡:7歲

性別:男

報班:游泳暑假班3000、少兒編程360/次、英語600/暑假班5次

教育:暑假是拉開一個孩子差距的關鍵期

關於暑假,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叫“暑假退步”現象。這個現象來源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對美國亞特蘭大3000名學生所做的一個為期兩年實驗,研究成果顯示:

暑假結束後的新學期,優等生學習成績會進步;

成績最低的25%的學生,在假期裡把上學期學到的東西忘了大半;

中等生在暑假期間沒有變化,但也意味著又落後優等生一截。

年級越高,暑假學習退步的表現越明顯。

暑假已成“燒錢季”!背後3大原因令家長反思

可見,暑假對孩子的學習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敵人”。同時,也是一個關鍵期,只要利用好,就是孩子逆襲的最佳時期。所以不論怎麼安排,一定要留出學習時間。

正是這些科學的研究成果,讓家長更加憂慮,同時,也讓校外培訓機構、興趣班、研學項目、博物館/大學等遊學活動風生水起。

媽媽:不“燒錢”我焦慮!“女性焦慮”時代已到來

當我給酒窩媽打電話時,她正在輔導閨女學英語。一個聰明、機警又能幹的職場女性,為了孩子教育全身而退當起了全職媽媽,這是她規劃已久的,希望時刻把孩子放在學習花園裡汲取養分,分秒必爭,可想而知她對孩子的期待以及孩子承受的壓力。她說:“看見孩子學東西,我就不焦慮了!我還想著再給她買點線上的課程學,你有推薦的嗎……”

不僅孩子學,酒窩媽自己也上過“戒吼”課,學習怎麼控制情緒,不對孩子發火的同時,還能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引導和教育孩子。

暑假已成“燒錢季”!背後3大原因令家長反思

可見在給孩子“燒錢”的背後,作為輔導和養育孩子的主力母親來說,更多的是對自己知識儲備、信息處理、情緒管理、生活技巧、社會交往、職場技能等各方面能力的深深不滿和焦慮。

一篇題為《知識付費下半場:販賣“女性焦慮”》的文章中也提到,養育子女和工作的雙重壓力,讓媽媽這一角色的焦慮和求知慾成為了知識付費的主力。

文章建議,女性必須從功利化學習走向興趣化學習,只有這樣,學習行為才能持續,學習效果才有保障,學習習慣才能建立。放在孩子身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社會:潮流的、熱門的、有用的,讓知識被等級化

前幾日,我給我大姑姐家的孩子買了一套文學讀庫,裡面有《憤怒的葡萄》、《十字軍騎士》等名著。昨日,我打電話問小外甥觀感如何,12歲的孩子認真地回覆我:“謝謝舅媽給我買的書,還沒看,老師要我們抓緊時間學習,說時代發展這麼快,一定要學點有用的。”這番話真叫我一時語塞,不知道怎麼回應。

梁文道在《悅己》中說過:“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況且,小易媽在想,社會發展科技進步,本應讓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合理,教育層次更加豐富多元,降低教育成本,但事實上,它卻成了家長為孩子加分、考級、升學、留學、就業等教育“有用論”的“幫兇”。

暑假已成“燒錢季”!背後3大原因令家長反思

近一兩年,社會上一些新興的、新鮮的教育形式和內容,也有不少家長不加甄別地盲目為之買單,不惜重金。

前幾日,北京日報報道,目前國內的各種以博物館、大學、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夏令營、體驗營活動一席難求,如“中國通史”學習營、“清華北大”京城名校探訪、“龍的傳人”故宮深度研學等,形式新穎,收費不菲,如“10天帶孩子走遍中國歷史”暑期班,非會員標價每人3550元,“深度講解故宮”每名兒童報價88元起(不含門票)。其中一家旅行時在暑假期間,打出“國博《復興之路》大型主題展覽研學之旅深度講解高端團”的廣告,2個小時講解收費399元。一位學生家長抱怨:“這收費趕上家教了……”

各位寶爸寶媽,敢問:

出國遊學真的比回老家看爺爺奶奶更高級嗎?

學跳芭蕾真的比打乒乓更高級嗎?

會打高爾夫真的比會爬樹更高級嗎?

瞭解黑洞原理真的比知道知了的公母更高級嗎?

暑假已成“燒錢季”!背後3大原因令家長反思

“燒錢”燒不出“精英教育”和“牛孩子”

隨大流的遊學、探校、上興趣班,是真的為孩子長見識,還是用金錢築起階層的壁壘?值得每個父母冷靜思考。

小易媽不認為單一靠“燒錢”就能燒出“精英教育”,燒出“牛孩子”,那些靠“燒錢”燒出眼界和高度的孩子,多數是家長一邊“燒錢”一邊有目標地在為孩子規劃未來。如果說,孩子至少在“燒錢”後自信心得到了提高,那麼一定是家長欠缺“失敗教育”這一課的學習。自信心來自自身對失敗不恐懼,包括正視、接納和體驗。

小易媽跟每位父母一樣,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但我們更需要尊重教育規律,尊重孩子的個體發展規律,補充自己在養育方面欠缺的常識和知識。

在我們與時間和金錢博弈的過程中,不盲從不焦灼,儘可能地給孩子更多自主支配的空間,讓孩子能夠遵循自己的成長方式和速度、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夢想,選擇如何度過自己的暑假以致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