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未来,让物流“绿”起来(上)

【未来的快递业,“快”保证不输,“绿”才能赢】

□王海东

中国是全球第一快递大国。在全球2017年约700亿件的快递量中,仅中国就占了300多亿件。中国快递业包装总量庞大、种类繁多、增长迅速,运输过程和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促进快递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物流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它不仅能将空间上相隔甚远的供应商和需求者联系起来,而且也使供应商能在合理时间内将物品提供给需求者。虽然运输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它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成为物流污染的重要来源,是我们在物流中看不见的一块“黑暗地带”。

运输活动的完成离不开大量交通工具的使用,它们在提高运输效率、提高全社会流通速度的同时,也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运输工具对环境的污染突出表现在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两个方面。

交通运输工具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等运输工具所排放的尾气,其中含有许多有害成分,如一氧化碳、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氢化合物、铅氧化物和浮游性尘埃等,它们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交通噪声来源是多方面的,如汽车的发动机、轮胎、暖气和喇叭,轮船、火车的汽笛,火车行驶与铁轨的磨擦声,飞机起降产生的巨大噪音等。另外,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施工机械也会对附近的居民点和其他工作生活空间带来噪声污染。

快递业耗材惊人

海量快递背后,其实是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垃圾。在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购大国背景下,快递包裹的使用也大量增加。而很多商家为避免商品运送途中损坏,不惜层层包装,甚至一些商品被裹得像个“粽子”。

收到快递后:撕开胶带和运单、拆开快递盒、剪开层层辅助包装材料、撕掉商品外包装⋯⋯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让商品“重见天日”。这一个小小的快递盒竟然至少有五个引发污染的源头。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313.5亿件,按照平均每单快件使用1米长胶带计算,那么快递业所使用的胶带总长度为313.5亿米,可绕赤道784圈。2017年淘宝“双十一”不断刷新消费者的体验和速度记录。仅仅是一周配送的包裹,就已经接近2006年中国全年的包裹量。这些包裹平铺开来可以覆盖36个摩纳哥的面积,堆积起来可以填满4.5万个水立方。它们的累计配送距离长达6300多亿公里,按光速也要走24天。新华社也曾报道称,“双十一”期间至少产生逾30万吨垃圾。

据预测,2018年中国将达500亿个包裹。数量如此庞大的快递包裹和胶带,对环境资源的危害可想而知。眼下由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废弃物达到了百万吨级。生产一吨纸,需要砍伐17棵十年生大树;生产一吨塑料袋,需要消耗3吨以上石油。塑料引发白色污染,但是快递带来的污染,或许是更加严重的问题。快递包装中的胶带,撕开后就没有黏性,不会被二次使用,于是只能丢弃。而快递包装袋也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塑料袋,它主要由化工材料、生活垃圾等再加工而成,包装内可能残留了大量的塑化剂、阻燃剂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重新加工,而降解也需要近百年的时间。它们大多数只能填埋或焚烧,最终会对空气、土壤和水造成严重污染。若不重视快递业的绿色包装工作,不远的将来,我们将被快递包装废弃物层层包围。而目前,快递行业的现状就是这些已拆包的快递包装最终都会被丢弃,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严重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推进。

绿色物流的目标

为了促进快递垃圾的减量化进程,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共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国家邮政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十部委于2017年11月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创新驱动、源头治理,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推进源头治理,增加绿色快递服务产品供给,提高快递业包装领域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包装耗用量,减少环境污染。紧接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电商和快递物流的绿色发展理念,并就数据互通共享、过度包装等问题和矛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

《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要实现的三大目标,即: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取得明显效果,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大幅提升,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到2020年,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将提高到50%,基本淘汰重金属等特殊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基本建成专门的快递包装物回收体系。主要快递品牌协议客户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0%以上,平均每件快递包装耗材减少10%以上,推广使用中转箱、笼车等设备,编织袋和胶带使用量进一步减少。基本建立快递业包装治理体系。

(作者单位为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