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祭悼先師王聞歸先生

驚聞王聞歸先生駕鶴西去,聽到噩耗,我心痛如割,不禁潸然淚下。追憶往事,先師德容,宛然如生,感念不已。

祭悼先師王聞歸先生

王聞歸,浙江省蘭,溪市梅江鎮塔山腳村(原屬浦江)人,鄉間的中醫師,中學教師,但他在我的心中,卻是一位極有分量的尊師、隱者、恩師。他知識淵博,品德高尚,治病救人,無慾無求,扶掖後進,不遺餘力。仁者壽!

10月19日,先生在家中老宅壽終正寢,享年91歲。逝者離去,生者哀思,客居京城的我,千里之外,焚香祭拜,心香一瓣祭先師。

我的母校是浙江省蘭溪市蜀山中學,先生就在這所中學代課。1987年,讀高中二年級的我,有幸成為先生的學生。說起這所學校,可謂源遠流長,創辦於1958年。家鄉梅江,雖然是彈丸之地,窮鄉僻壤,卻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宋元明清,人才輩出。宋代就出過兩位尚書、名宦梅執禮與錢遹,他們名垂青史。元代儒林四傑之一的理學大師、詩文大家柳貫,就生於斯長於斯。明代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祖籍地與後裔聚居地,也在我們的家鄉宋宅村。現代有著名作家曹聚仁,當代則有著名畫家柳村、方增先等等。尤其是柳貫,他教書育人,江西儒學提舉任滿後,年屆六旬的他,就歸隱鄉里,創辦了蜀山書院,弟子不計其數,聞名中外的就有宋濂、戴良、王褘、危素等。元時蜀山書院,可謂是蜀山中學的前身。

先生的第一堂課,至今記憶猶新,那時剛剛文理分班,我有幸被推選為班長。先生一走進教室,就找班長,當我應聲而起後,王老師就用粉筆在黑板上流暢地寫下“群龍之首”四個大字,以此來勉勵我這小小的一班之長。我倍感溫暖,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先生的英語課,幽默風趣,課中還夾帶著講一些人文掌故,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我和先生慢慢熟悉起來,通過攀談才知道,先生出身名門世家,大作家曹聚仁就是他的姐夫,王春翠是他的堂姊。他的父親王位誠,是曹聚仁父親曹夢岐創辦的育才學園的高材生,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擔任過中級軍官,曾追隨北京道德學社社師、有“現代孔夫子”之譽的段正元先生,為道德學社的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先生還是段正元的女兒、兒童作家、《段正元傳》的作者段平女士的舅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高一足、教育家王琳先生,也是他的本家。

解放後,作為民國時期的名門望族,又是國民黨家屬,先生的人生,屢受衝擊。一度務農在家,聊以度日,後到家鄉醫院工作,退休後,發揮餘熱,寶刀不老。有道是“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善天下”、“不為良相,即為良醫”,這正是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如果不是時代的變故,先生作為杭州高級中學的高材生,也一定會與先輩們一樣,功成名就,揚名於後世,也就不會演繹出這段感人至深的師生情。

也就是那個時候,讀到了先生堂姊王春翠女士贈送的曹聚仁先生自傳《我與我的世界》,讓我大開眼界,從此迷上了鄉賢曹聚仁。1989年,我高中畢業,高考落榜後,先後擔任過橫溪初中代課的老師、國慶村的團總支書記、橫溪文化宮的專職管理員。酷愛鄉土文化研究的我,曾於1994年5月,發起創辦了金華市首家民辦學術機構——蘭溪市梅江文化研究中心,下設曹聚仁研究會。1994年9月至1996年3月,我應邀至浦江縣圖書館籌辦曹聚仁資料館。為了更好地研究曹聚仁,1996年3月,我負笈北大,在中文系自費進修。1998年7月,我在京發起創辦了曹聚仁研究資料中心,得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程思遠、原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羅青長、原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童小鵬,著名作家夏衍、冰心、柯靈、黃源,曹聚仁胞弟曹藝、女兒曹雷以及先生等各界名流與曹氏親屬的鼎力支持。

記得那時先生收到曹聚仁研究資料徵集函後,很快覆函給我,鼓勵有加,還把珍藏了數十年的曹聚仁與王春翠的合影照和因公殉職的曹聚仁兒子曹景仲遺照贈送給了我,以供學術研究之需。

2012年7月23日,曹聚仁先生逝世40週年之際,由我發起,家鄉有關部門組織的系列紀念活動,我應邀參加。在紀念座談會上,我與先生都作了發言。他對於家鄉曹聚仁故居、王春翠故居等保護事宜,可謂關切之至,盡心盡力,始終如一。北漂京城,遊學北大二十餘年,返鄉的機會,寥寥無幾。每次回鄉,只要時間允許,我都會去探望先生,把酒言歡,樂在其中。記得半年前,有事返鄉,再次去塔山腳看望先生。令人遺憾的是,先生在蘭溪城裡調養身體,未能碰面,無奈之下,拜託熟人,略表心意。回京不久,先生來電,我們一聊就是大半天,戀戀不捨。我暗下決心,下次回鄉,一定要見上先生一面,先生年事已高,見一面少一面。不成想,這次通話,竟然成為永訣。杜鵑啼血,草木含悲!鄉歿良醫,吾失良師!高山仰止,景行景止!憾未執紼,遙寄哀思!(新媒體頭條編髮 作者:柳哲 責編:雄亮)

祭悼先師王聞歸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