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這邊殺狗,那邊放狗,衝突幾時休?

據報道,日前,在江蘇省江陰市一羊肉狗肉店門口,老闆正在當街殺狗,愛狗人士符阿姨看到後認為太血腥、太殘忍,“怎麼可以殺狗呢”,於是趁老闆不注意,符阿姨偷偷放了其中一條狗。

一邊是店老闆要殺狗,一邊是愛狗人士拼力救狗,雙方互不相讓,結果起了衝突。據當地警方披露,目前此事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這邊殺狗,那邊放狗,衝突幾時休?

此事在互聯網上一經發酵,即迅速演變為一場“選邊站”的遊戲。擺好“姿勢”的人們各陳其辭,莫衷一是,誰也不願意聽別人的意見,誰也不放棄自己的立場。這種互撕其實也是當下圍繞“狗事”而紛爭不休的一個基本場景。大家都覺得自己有道理,都覺得對方不冷靜、不理性,而雙方的情緒,也在不斷的對抗碰撞中累積。

愛狗人士的心情並非不能理解。作為與人類接觸最頻密的動物朋友,狗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生活伴侶,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與眾不同的角色,“寶寶”“孩子”等稱呼,也標誌著狗介入人類日常生活的深度。愛屋及烏,以此類推,把對自家狗的愛心撒播到其他狗類,並不奇怪。

而恰恰是這種邊界的模糊,讓很多愛狗人士做出一些激烈、激進的舉動。像以前媒體報道的高速公路攔狗,以及這一次的偷放狗肉店的狗,均屬個人愛好的放大與泛化。熱忱地過了界,不免變成了一種干擾與僭越,甚至成為對他人生活的強迫,這種熱忱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更不合法。

這邊殺狗,那邊放狗,衝突幾時休?

畢竟,對於一部分人來說,除了是人類的朋友之外,狗也是一種食材。你可以不喜歡狗肉,也可以指責別人當街殺狗,但卻並不能責令別人不吃狗肉,更沒有權利把屬於別人私有財產的狗放跑。這種行為一旦發生,便是侵犯了別人的合法財產。

這實際上也關係到人與人如何相處的問題,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希望別人不吃狗肉乃至愛狗?還是守住自己的邊界,管好自己?想來並不難做出選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這也是現代社會公民調節彼此關係的基本準則。

當然,具體到這一事件,狗肉店老闆並非完全沒有過錯。即使其店鋪是合法經營,作為食材的狗的來路也問題,但也不應該當街殺狗,這種在公共場所進行的行為應當考慮其他人的感受,避免將血腥殘忍的場景展現給公眾。

這邊殺狗,那邊放狗,衝突幾時休?

這中間,照顧愛狗人士以及一般公眾的觀感固然是一個原因。從另一個層面講,即便正當殺狗,也應該採取更文明的方式,最大限度減輕動物的痛苦,這也是一種“動物福利”。事實上,目前大多數屠宰場均已採用催眠的宰殺方法,以減少動物的痛苦。既然已經有了更先進與文明的方式,為什麼一定要在大街上虐殺狗呢?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會只是體現在宏大的理論與抽象的概念上,而更體現在公眾對具體社會事件的認知上。

儘管這個世界並不存在一律相同的認知,但基本的共識應該是有的,如果我們總是圍繞“狗事”撕扯衝突,毫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總是在人為設置對立面,恐怕這些衝突將難以休止。(胡印斌)

這邊殺狗,那邊放狗,衝突幾時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