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且向《皇極》覓玄機——推算《推背圖》第一象

宋人岳珂在其《桯史 ˙ 藝祖禁讖書》記載,“唐李淳風作《推背圖》。五季之亂,王侯崛起,人有幸心,故其學益熾……宋興,受命之符尤為著明。藝祖(宋高祖)即位,始詔禁讖書,懼其惑民志,以繁刑辟。然圖傳已數百年,民間多有藏本,不復可收拾,有司患之。一日,趙韓王以開封具獄奏,因言‘犯者至眾,不可勝誅’。上曰:‘不必多禁,正當混之耳。乃命取舊本,自已驗之外,皆紊其次而雜書之,凡為百本,使與存者並行。於是傳者懵其先後,莫知甚孰訛;間有存者,不復驗,亦棄弗藏矣。”

且向《皇極》覓玄機——推算《推背圖》第一象

這一段記載的史實,不容置疑的告訴我們,目前的所有流傳的《推背圖》都不是五代時的原本,可相信的只有宋之前已驗證過的幾個象。老翁在以後的文章中不會著眼於哪個具體版本的真偽,而用根據每個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所值的卦來考究與流傳的推背圖中圖讖頌詩的聯繫,從而試圖釐清出正確的卦和圖讖頌詩的對應關係。

推背圖》第一象,干支紀時是甲子,卦象是乾,甲子僅是一個序數,它是六十“花甲子”第一位,就用甲子表示是第一象。卦象乾是怎麼來的呢?邵雍是這樣提示我們的,《易》首乾,《書》首堯,《易經》的第一卦是乾卦,《尚書》的第一篇是《堯典》,說的是堯帝,用乾卦對應堯時代。在堯登基那一時期,正值巳會和午會相交之際,為巳會最後一運夬之乾運,“當乾道乃革,而文德之懿,炳蔚昭明於書契治察之日也”(《皇極經世書》語),這時,人類進入一個革新時期,從野蠻走向文明,制定了治理國家的各項制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了一定的基礎,黃河中下游出現了龍山文化(公元前2500-前2000年),在這之前的中華大地上早已出現了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和良諸文化(公元前3300-前2000年)。堯登基是公元前2357年,為甲辰,值乾運,世卦為小畜,甲辰旬卦為大畜(畜是人類馴服馴化野獸而豢養的成果,以示人類的進步),所以,以運卦乾作為《推背圖》的第一象,為中國古代文明史的開端之卦。

順便說一下,甲骨文裡就有干支紀年,肯思考的人就要問了:“怎麼知道某年用某干支的呢?”其實,這是人為定的,古人早就定好了,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定堯登基之年為甲辰,這是中國干支紀時之肇端。好了,言歸正傳,我們先看網上流傳的金批本。

第一象 甲子 乾

且向《皇極》覓玄機——推算《推背圖》第一象

讖曰

茫茫天地 不知所止

日月循環 週而復始

頌曰

自從盤古迄希夷

虎鬥龍爭事正奇

悟得循環真諦在

試於唐後論元機

金聖嘆註解:「此象古今治亂相因,如日月往來,陰陽遞嬗,即孔子百世可知之意,紅者為日,白者為月,有日月而後晝夜成,有晝夜而後寒暑判,有寒暑而後歷數定,有歷數而後系統分,有系統而後興亡見。」

這第一象可理解為《推背圖》的前言,它不是在預測某一個具體的歷史事件,而是說明天地萬物的演化規律,陰陽、剛柔、動靜的生剋制化形成了天地萬物的變化。

且向《皇極》覓玄機——推算《推背圖》第一象

乾為陽為天為日,坤為陰為地為月,依《皇極》說,一元計為十二成九千六百年,滿一元天地將發生一次大的變化,而後又化生變化,生生不已,故有此圖此讖。

再看民國石印本的第一象

且向《皇極》覓玄機——推算《推背圖》第一象

讖曰:初劫世千變 戰爭無了時

遇著秋草蘭 方是迨成時

詩曰;自從盤古至希夷 虎鬥龍爭事可悲

萬代興亡誰能說 試從唐後定興衰

這一版本的讖詞,“初劫世千變,戰爭無了時”,劫是佛教用的一個表示時間的名詞,古印度傳說世界經歷若干萬年毀滅一次,重新再開始,這樣一個週期叫做“劫”,相當於《皇極》中的“元”,初劫即初元,就是甲元,目前我們所在的這個元,一元四千三百二十世。乾卦都是陽爻,初、三爻相應,二、四爻相應,三、上爻相應,皆陽陽相對,同性相拆相鬥。

“ 遇著秋草蘭 方是迨成時”,這要和本版本的第六十象一起來分析,六十象是鹹卦,是終了象,是世界大同象,鹹上卦兌為秋,下互巽為草為蘭,下卦艮為成,說的到了六十象世界大同了,人類也不戰爭了。第一象用到第六十象的卦,兩象呼應,說明該版《推背圖》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金批本也表現了這一特點,金批本第一象讖:“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環,週而復始。”和第六十象讖“一陰一陽,無終無始;終者自終,始者自始。”相呼應。

金批本的圖一圓圈表示陽,一圓圈表示陰,陰陽這一對矛盾的對立統一斗爭構成了物質世界的運動變化。石印本的圖描繪的是盤古開闢天地之象。

且向《皇極》覓玄機——推算《推背圖》第一象

上面兩個版本的頌和詩,意思一樣,都很直白,說明了《推背圖》推算的緣起和開始時間。這裡特別能提起大家興趣並可商榷是頌和詩的第一句,就是“自從盤古至希夷”,這句話在很多版本中不同之處就在第五個字,有用“分”,有用“迄”,有用“到”。“迄”和“到”“至”是一個意思,也符合“自--至--”語法習慣,所以就定為“自從盤古至希夷”,那麼,問題來了,“盤古”和“希夷”應當表示同一類的名詞,有可能表示時間,即從“盤古開天地”時,但“希夷”不是指時間,不是指某個階段,而是指狀態。《老子》有云“視之不見曰夷,聽之不聞曰希”,“希夷”是指道家修行所達到的一個虛寂玄妙的境界。所以,這二個名詞是不相統一的,也就是說它們表示的不是時間。那“盤古”只能表示的是個人了,哪“希夷”是誰?我所知的只有陳摶了,陳摶生於公元871年(唐鹹通十二年)卒於公元989年(宋瑞拱二年),亨年118歲,是得道高人,宋太宗趙光義賜其號為“希夷先生”,他歷晚唐、五代和宋三個時期,這段時期的“希夷”不是陳摶是誰呢?大家更要知道的是《皇極經世》作者邵雍是其四代再傳弟子。問題又來了,《推背圖》載於《宋史》,可見宋代有《推背圖》,岳珂《桯史》記載,《推背圖》興於五代而初禁於宋,那麼,五代就有《推背圖》了,陳摶叫“希夷”先生是宋朝的事,怎麼能說五代時就有的《推背圖》是陳希夷寫的呢?五代時陳摶還不叫“希夷先生”呢!從《推背圖》的內容來看,其圖、讖和詩頌與歷史事件太吻合了,準的不可思議。這能這麼說,《推背圖》自五代誕生以來,被歷代精通易學的人所修編,而現在的版本正是陳摶首先修編的,所以在《推背圖》第一象留下他的名號,而李淳風袁天罡二人正是他所修編《推背圖》裡的二個主人公。當然,也可能是宋朝造假者故意嵌入陳摶的名號,想讓人信以為真版本。這些都老翁的猜測,希望引起大家的爭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