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宋慶齡明明是女士,為什麼被稱為“先生”?

毒刺劍客


與現在不同,“先生”被認為僅僅是對男士的一種尊稱。

在古代,稱別人先生,有向別人學習的意思。所謂達者為先,師者之意,而後被延伸為對人的一種尊稱。

因此,在當時,只要有學問的人一般都會被統稱為“先生”,與性別無關。

而宋慶齡,不僅是孫中山的夫人,是一代國母。而且,她的學識十分淵博,她在青年時代就開始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終其一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祖國的統一和保衛世界和平而鞠躬盡瘁,殫精竭慮。

這樣的宋慶齡,得到毛主席,周恩來等人的尊重,毛主席更是尊稱她為先生。

這樣的宋慶齡,稱一聲先生以表心中敬佩之心,那是綽綽有餘的。

不說古代,單單是民國,被稱為先生的大才女都很多,諸如楊絳、冰心、何香凝、林徽因、許廣平等等,真可謂巾幗不讓鬚眉!

宋慶齡,民國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家千金,宋氏三姐妹名揚天下,大姐宋靄齡聯姻孔祥熙,其妹宋美齡嫁給蔣介石,權勢顯赫。而宋慶齡,嫁給了孫中山,一代國母。愛國愛民,萬民敬仰。

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宋慶齡一直在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巨大的努力。西安事變後,宋慶齡在香港創建了“保衛中國同盟”,致力於戰時醫療和兒童保健工作。向著名的醫生白求恩,柯棣華等都是經她安排進入解放區的。

日本投降後,宋慶齡將“保衛中國同盟”改為“中國福利基金會”,從事婦幼衛生、文化教育和社會福利救濟事業。此時國民黨發動內戰,宋慶齡曾將大量物資送往解放區,支持共產黨的解放戰爭。

解放後,宋慶齡更是身兼數職,但是她更多的把精力放到婦女兒童教育這一方面,之後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因病逝世。

宋慶齡先生這一生,真是令世人敬佩之至。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宋慶齡是女士,為什麼被稱為先生?

人們稱宋慶齡女士為先生,這是一種尊稱。

今年元宵節晚會上,主持人李思思就稱著名女歌唱家郭蘭英為“先生”。我們知道,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楊絳女士,也是被很多人稱為“先生”。



《現代漢語詞典》上,關於“先生”一詞的解釋,其中一條就是,“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有時也尊稱有一定身份,有聲望的女性)”。

看到這裡,大家明白了吧?在我們國家民間,有的地方一些老人們,現在還“女老師”為“女先生”。

現在3回到這個問答題目上。宋慶齡先生是1981年在她北京的寓所裡因病去世的,她的住所就是現在北京什剎海附近的宋慶齡故居。她去世後,全國人大和國務院為她立碑紀念,銘文上說,“宋慶齡是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她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深受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國際友人的愛戴和讚譽,她一生享有很高的威望。



宋氏三姐妹

宋慶齡先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傳奇人物,可以說家喻戶曉,舉世聞名。她的一生的豐功偉績,汗牛充棟,怎麼說也不為過。她先後擔任過中央政府副主席,後來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名譽主席等職務。簡單概括一下,她的主要工作成就有一下幾個方面。



1.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先生,並於孫先生結為革命伉儷,協助孫中山先生革命鬥爭。2.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宋慶齡先生繼續高舉“三民主義”大旗,在鬥爭中,她認同共產黨主張,逐漸與共產黨並肩鬥爭。



3.受毛主席周總理親筆信邀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積極投身建國大業。4.建國後,主要從事婦女兒童福利事業,是中國婦女兒童事業的奠基者和領導人。5.她還在華僑,海外華人,國際友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這裡就不在詳細論述了。


學文說話


這其實就是一種尊稱,以表示尊敬!宋慶齡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是社會上公認的優秀女人,將其稱為“先生”,乃是在表達對偉人的尊敬!

事實上,“先生”這個稱謂對於咱們來說有著特殊的含義,古人只稱呼“老師”或是“有地位的學者”為先生。

例如,陶淵明隱居田園之後,在私塾中當了“教書先生”,私塾中學生們在向他問好時,便必須要以“先生”來稱呼陶淵明。


而到了近現代,這個詞逐漸演變為對“有學問有聲望的男性或女性知識分子”的禮貌稱謂!

“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有時也尊稱有一定身份,有聲望的女性)”——《現代漢語詞典》

因為到了近代之後,普通女性同樣擁有了讀書識字的權力,為了展現男女平等的社會權益,在稱呼冰心、林徽因、楊絳、宋慶齡等等,這些在民國時期享有盛名女性知識分子時,可以用“先生”來作為一種禮貌的稱呼。一般來講,女人少年則為淑女、中年則為夫人,老來則尊為先生。


楊絳先生

當然了,在咱們大多數的認知中,“先生”還是比較傾向於男性,這是一個“社交性禮稱”!

大部分時候,“先生”是對成年男性、男性知識分子、已婚男性配偶的禮貌稱謂:

區別於十一歲至十九歲的青少年,我們一般將二十歲以上的成年男性禮貌的稱呼為“先生”,稱呼“先生”是給予對方尊重的表現。


此 “先生”這個稱謂,對於男性來說有著很多種的含義,例如一位已婚女性向他人談論起自己的丈夫時,便可以用“我先生、你先生”來稱呼自己的丈夫,和他人的丈夫。

另外,在同男性知識分子交談時,直呼其名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因此在交流時,會在對方的名字後面加上“先生”兩個字,以示禮貌。

比如魯迅先生、沈從文先生。 在以普通話為主要現代語言的中國來說,“先生”是一種對於男性來說很普遍的稱謂。

此外,古人對醫生、賬房的一種稱呼:

治病救人的醫生和教書育人的老師,自古以來都是人們尊重的對象。 古人將醫者稱之為“先生”,展現了對醫者的尊重。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家老人,還是會把醫生稱作先生。

另外,古人也將當鋪或是商鋪內的“賬房”稱之為先生。


白話歷史君


“先生”在此,很顯然不是謬用,而是一個尊稱。能被大家普遍尊為“先生”的女性,當時當世,並不是那麼多。也就是說,女先生向來就有很高的門檻,普通的家庭女性夠不著,平凡的職場女性同樣夠不著。


(宋慶齡先生)

宋慶齡作為中國盡人皆知的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矢志不渝,推動了社會進程的發展,是被刻寫在建國里程碑上(且排位相當靠前)的人物,尊她一聲先生,是敬她人生履歷表上這些耀眼的成就。


(冰心先生)

“先生”這個詞,在大家的一貫認知裡,指的往往是男性。的確,這個詞最早的含義就是父兄、長輩。子曾經曰過:“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在這個語境裡,“先生”與“弟子”是並列起來的,指的是父兄。

(潘玉良先生)

後來,“先生”這個詞的外延在不斷擴大,年長而有學問的人,諸如私塾老師、知識分子、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男性,都可以叫做“先生”;一些特定的職業,如當大夫的、管賬房的、寫文章的、看風水的、說書的、相面的,也都能被稱為“先生”;到了民國時期,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女性開始把自己的老公,稱為“先生”。

總而言之,這些專指男性的使用方式,從戰國時期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


(楊絳先生)

民國以後,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社會結構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女人逐漸擺脫傳統的相夫教子的身份,和男人一樣接受系統的教育,走向職場。其中有不少人,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以其智慧和勤勉,在不同的社會領域做出過傑出的貢獻,一言以蔽之,德高望重。這樣的女性也被尊為“先生”,受人愛戴和敬仰。


(葉嘉瑩先生)

細數近當代史,能被尊位先生的女性誠然不多,但她們構成了一幅閃亮的星圖,照耀著這個時代。如宋慶齡、何香凝、冰心、潘玉良、楊絳、李佩、葉嘉瑩等。她們有的已經長眠大地,有的已經風燭殘年,惟願她們的精神有後來者不斷傳承,也願有更多能被尊一聲先生的女性,以柔弱之軀兼濟天下,繼續推動時代車輪滾滾而前。


飲水君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漢語內容豐富多彩。其中漢語詞彙內涵頗豐,寓意深遠,一詞多解。

“先生”一詞,字面上看,是比自己先出生,比自己年長之人。還有一種意思就是先接觸或學習過陌生事物的人,古人稱之為先生, “先生”也就是現在的老師。這裡有向其學習的意思,因為達者為先,師者之意。現代的人們喜歡稱男士為先生,以示尊重。

從古至今,稱女性為先生的較少(教書先生除外),能被稱為“先生”的女性,大多是非凡之人。如:


宋慶齡先生

宋慶齡先生,我黨的高級領導都稱其為先生。宋慶齡女士是孫中山先生的夫人,是中國的國母,是一位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她是集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於一身的偉大女姓,是在國內外享有崇高威望的傑出人物。

冰心先生

冰心先生,是中國民主促進會成員,是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散文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她在文壇耕耘數十年,出版散文、詩歌、小說等數十部,是中國文壇上的一顆耀眼的巨星。


楊絳先生

楊絳先生,是中國文學大家錢鍾書的夫人,是中國著名的翻譯家、戲劇家、文學家、外國文學研究家。她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她一生作品無數,僅她翻譯的《唐·吉訶德》就已發行近百萬冊,她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到舞臺近七十年。在其102歲時,還完成了近250萬字的《楊絳文學》。

李佩先生

李佩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她知識淵博,開辦了多個高級英語進修班、出國人員英語培訓班。許多知名的學者或院士都是她的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李佩先生被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中關村的明燈”。她長期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英語教授。曾獲得中國科學院教書育人特別貢獻獎等多個獎項。

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發佈公告,編號為212797號小行星被命名為“李佩星”。

由此可見,能被稱為“先生”的女性,應俱備如下幾個特徵:

1. 在某一領域有著特殊貢獻或取得巨大成就的。

2. 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社會威望極高的人。

3. 是愛國人士,與中共肝膽相照的人。

4.在各自領域奮鬥、奉獻數十年以上的人。


機哥聊野史


在老一輩的人中,包括宋慶齡、何香凝、冰心、楊絳在內的民國時代女性,都被世人稱作“先生”。

那麼,大家為什麼稱呼這些人為“先生”呢?

所謂先生,自古以來就是對有才學、有知識、有地位人的尊稱。

例如,明朝的王重陽被尊稱為陽明先生,還有著名學者王夫之,被世人稱作是船山先生,都有先例可循。


在民國時期,先生這個頭銜逐漸也被用在女性頭上。

當時的人,喜歡尊稱女性社會精英為先生。宋慶齡是20世紀著名的女政治家,備受世人尊敬,所以會被稱作是先生。

但是,先生的頭銜顯然也是有問題的。

在封建社會,女人講究三從四德,很少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所以,先生這個詞語是屬於男人的專有頭銜。

進入晚清民國以後,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增加,有些成為社會精英人士,於是人們就把男人的尊稱讓渡給少數的女性。

這種操作,看似是尊重了這些精英女性的成就,卻在實際上貶低了女人的身份。從根本上假設:

女人只有達到精英的程度,才配享用稱呼男性知識分子的頭銜。這實在是荒謬啊。


HuiNanHistory


現代漢語裡,“先生”一詞的用得最廣泛、最基本的一個含義是:稱呼所有的成年男子(無論其身份如何、學識如何)。也就是說,“先生”的最常用的詞義是用於稱呼所有男士的、不帶褒貶的中性詞。

既然如此,本來作為男子普遍的禮貌稱謂的“先生”一詞,卻被用來稱呼德高望重的、有學識的女性。這種做法,不僅不是對女性的尊重,反而體現的是語言上的男尊女卑。

而且,本來是男性的普遍禮貌稱謂,硬要加在一部分女士姓名前,弄得讀者有時難以區分被稱呼者的性別,誤以為指的是男的。

我不贊成把“先生”一詞用於稱呼女性裡的一部分人。

稱呼成年女性時,“女士”一詞既體現了性別,又典雅大方,更體現了對成年女性的一視同仁的尊重,所以,稱呼“女士”即可,實在不必、也不應該借用“先生”一詞套在一部分女士頭上。


曉帆輕舟


絕筆歷史,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優秀的女性,她們可以說是巾幗不讓鬚眉,因此被稱為“先生”,也是對她們的一種尊敬。當然在民國時期,能被稱為“先生”的女性有很多,除宋慶齡之外,還有很多女文豪也被稱為先生,比如楊絳、冰心等等。當然宋慶齡被稱為先生,最大的原因還是她對於祖國的貢獻,而和她相似的女性還有辛亥革命元老廖仲愷夫人何香凝。



大家都知道,宋慶齡是偉大的革命先驅孫文先生的第三任妻子,她在嫁給孫文先生的時候年僅二十二歲,但是當時孫文已經四十多了,因此他們的婚姻受到了很多宋家族人的反對。不過宋慶齡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義無反顧的決定追隨孫文先生革命,並且給孫文先生的革命提供了不少幫助。



而在孫文先生去世之後,宋慶齡便成為了遺孀,但是她是一個左派人士,對於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非常痛恨,多次反對右派的統治。無論是在大革命時期,還是在抗戰時期,宋慶齡先生都始終站在人民的一方,這是她能夠被稱為“先生”的最大原因。當然這個先生裡面,包含的是人們對於她的尊敬,以及對於她無私奉獻精神的崇高讚美。

而在新中國成立後,宋慶齡先生更是成為了民主人士的代表,被國家任命為副主席,此後更是出任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全國婦聯主席等等一系列職務。



縱觀宋慶齡先生的一生,她確實是偉大的,他年輕之際追隨先總理革命,受苦受難,無論是起義失敗,還是逃亡國外,她都追隨孫文先生顛沛流離,更是在革命危難之際,陪伴孫文先生避難永豐艦,一時傳為佳話。而在孫文先生逝去之後,她又繼承總理遺教,為國事奔走終生,因此宋慶齡先生,堪稱是民國時期中國女性中的“完人”!

不知道各位的看法是什麼呢?喜歡點個關注吧!


絕筆歷史


“先生”一詞最初的意思是先出生的人,春秋時期指的是父兄長輩,戰國時期指的是對年長而有學問的人的尊稱。


隨著時代的發展,先生廣泛用在普通人身上和很多的職業上面,但基本還都是用在男性上。


比方說稱呼某男性為某某“先生”,妻子給別人介紹自己的丈夫為“這是我的先生”。



還有教師這個職業被稱呼“先生”。


先生用在女性身上最多的是在近代社會。


辛亥革命時期,很多的女性為了改變國家貧窮落後的面貌,走出家門,她們追求男女平等,和男人一樣學習文化知識,參加革命鬥爭。


她們用青春和熱血為建設新的國家做出自己了的貢獻,人們把這些有突出成就的女性尊稱為“先生”,宋慶齡就是她們傑出的代表。


宋慶齡的一生都是在為國家和社會做事,她有著堅定的信仰,寬厚慈悲的胸懷,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中國的和平、發展和建設中,積極推進國家的福利事業,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女性。



所以宋慶齡被世人尊稱為“先生”表來達對她的尊敬和熱愛。


荒海拾書


“先生”是尊稱

稱呼一位女士為“先生”,是一種尊稱。特別對於宋慶齡來講,與其夫孫中山先生終身為民族崛起、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和理想而奮鬥,其精神更值得後人尊敬與推崇。宋慶齡為國家、為民族奉獻的一生還要從她的家庭,以及與中山先生的相知相識說起。

宋慶齡的家庭

中山先生在早年有一位親密的好友和堅定的支持者,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宋氏家族的大家長宋耀如。宋耀如原名韓教準,從小因父母染疾、久病不愈,導致家境窘迫,後來被舅舅收為養子,改姓為宋。再後來因為與養父不合而離家出走,又被一位叫查理的老人所收養。可謂顛沛流離、命運多舛。最後,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和朋友的幫助攻讀完大學學業。於1886年回到上海擔任基督教傳教士。但在傳教期間又受到其他在華傳教士的排擠和歧視。一氣之下,他改弦經商,從此發跡。在美國讀書時,宋耀如深受自由、民主思想的啟發,與中山先生結為好友後,對革命和反清事業鼎力支持,是孫中山早期革命主要的財力支撐之一。

革命伴侶,志同道合

宋慶齡在宋家的六個子女中排名老二,因為父親的緣故,她從小就對孫中山充滿了崇拜和敬仰,並同樣希望投身革命。1913年9月,宋慶齡的大姐,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宋靄齡與東京華人基督教青年會幹事孔祥熙結婚。宋慶齡主動要求大姐為自己向孫中山介紹,接替秘書工作。在以後的工作中,宋慶齡的工作熱情和工作能力,以及對革命獻身的理想與中山先生不謀而合。

在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會。自由戀愛恐怕是隻有在英文字典裡才能找到的詞語,何況兩人相差27歲。據說,孫中山的兒子孫科都比宋慶齡大一歲。而宋慶齡卻說:革命不問年齡,愛心也沒有年齡,這不應該成為我們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然而,宋耀如夫婦以及大姐宋靄齡都反對這段姻緣。宋慶齡與人家據理力爭,暈倒在家裡。最後,離家出走,不顧家人的反對,到日本東京與孫中山成婚。

宋耀如一開始非常惱怒,企圖解除婚約。但他畢竟多年接受西方教育,見多識廣,只是覺得多年的好友突然成了女婿,有點接受不了。最終,宋耀如夫婦還是讓女兒和好友走到了一起。孫中山與宋慶齡的婚姻在國民黨內部也受到了反對。中山先生對反對他的人說:我來的目的是與你們商量國家大事,不是來談我的家庭私事。孫中山在黨內很坦白的講:我不是神,我是人。

對志同道合、兩情相悅的人終身相許,本來就是光明磊落的事情。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這都是正常邏輯所應該賦予的結果。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什麼門當戶對並不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更不值得傳承,不過就是一些封建陋習而已。所謂“門當戶對”不外乎利益驅使,而“利”是要靠人才能創造的東西,非志同道合者不能為之。

繼承中山先生遺志,為民族、國家奉獻終身

中山先生逝世前留下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須努力。宋慶齡追隨先生的遺志,秉持夫妻倆一貫的革命主張,最終完成了先生未完成的遺願。1949年解放前夕,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分別親筆寫信邀請宋慶齡到北京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她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81年,宋慶齡因病逝世,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開國至今,只此一例。

丈夫和妻子,在不同的時期於不同的政權中各為國家元首,但都在為共同的理想奮鬥終身。人雖身死,英魂永存!因此,“先生”二字,宋慶齡理所當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