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難道真的是妲己紅顏禍國滅了商嗎?

難道真的是妲己紅顏禍國滅了商嗎?

難道真的是妲己紅顏禍國滅了商嗎?

中國有句古話:母雞不打鳴,母雞如果打啼報曉,這一家就要徹底毀亡。

妲己這個女人是隨著《封神榜》的流傳而為人所熟知的。

《封神榜》上說她豔如桃花,妖媚動人,美麗多姿,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蠱惑紂王縱情女色,荒淫誤國,對她言聽計從,不務正事,日夜宴遊,使商朝滅亡。

在眾人心中,一直以為是紂王的無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機發動諸侯伐紂,在牧野之戰,一舉滅商,紂王逃到鹿臺自焚,妲己也被斬首而死。

看來,真的母雞一打鳴,家國即將傾!

《史記•殷本紀》記載,殷紂王

“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他“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在後代,人們常將亡國之君的過失與女色聯繫起來,因此,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就成了詛咒的對象。

難道真的是紅顏禍國嗎?

毛澤東另有解析,他說:

“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做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

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使商朝亡了國。

史書說:

周武王伐紂,“血流漂杵”,這是虛張的說法。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傅斯年就是一個對史書抱著懷疑態度去閱讀的大師,他力求用最豐富資料和文物,客觀準確的論證上古三代的史實。

我們所讀過的歷史書籍,很多都帶有杜撰性,而閱讀《傅斯年說中國史》的意義就在於,我們能從傅斯年的論證中得到比較準確的歷史事實,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華夏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

《封神榜》畢竟是神話傳說,不能全信,《史記》記載也確有其事,但一個女人,並不能真正的使得一個五六百年的朝代頃刻被滅。

為什麼紂王被滅了呢?主要原因是內部分裂,當時比干反對他,箕子反對他,微子反對他。

紂王去打徐夷(那是個大國,就是現在的徐州附近),打了好幾年,把那個國家滅掉了。紂王是很有才幹,後傳那些壞話都是周朝人講的,不能全聽。

比如周公作《牧誓》,全文分作兩段。

第一段痛斥商紂王只聽婦人(妲己)的話,不祭祀祖先天地之神;連自己同祖兄弟都不進用,反而重用四方逃亡的罪人,讓他們暴虐百姓,導致天怒人怨,招致殷紂王滅亡。

第二段申明自己是躬行天罰,宣佈作戰紀律,鼓勵戰士勇猛殺敵。

看到沒,是鼓勵戰士勇猛殺敵的誓師檄文。

《傅斯年說中國史》中記載:

商朝以一個六百年的朝代,數千裡的大國,在亡國前不久,猶是一個強有兵力的組織。

商朝為什麼會分裂?就是因為以上三個人都是反對派。

而微子最壞,是個漢奸,他派兩個人作代表到周朝請兵。紂王把比干殺了,把箕子關起來了,但是對微子沒有防備,只知道他是個反對派,不曉得他通外國。

武王在呂尚的輔佐下,頭一次到孟津觀兵沒開戰,歷史上有名的“孟津觀兵”,召集八百諸侯會師盟誓。

強兵之國,外來侵犯不可能幾年內就滅了,看來毛澤東分析得有理,主要是內部分裂。

妲己這個女人只不過是商滅的導火索,周武王姬發是借題發揮,借紂王沉迷女色之事在商朝內部分裂的火勢上加了一把油,時機成熟後,武王兵出潼關,聯合各方國諸侯,揮師東向。

傅斯年說:

周武王初東征時,他的部隊裡有不少像范文虎、留夢炎、洪承疇、吳三桂這樣一流的漢奸為其效命。

在牧野以摧枯拉朽之勢打敗商朝的軍隊,史稱“武王滅商”,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周朝,開啟了奴隸制社會最興盛的時代。

紂王其實很有威名,商朝的老百姓很擁護他。紂王自殺了,在花重資投建的鹿臺自焚,他不投降。

而微子是漢奸,周應該封他,但是不敢封,而封了紂王的兒子武庚。後來武庚造反了,才封微子,把微子封為宋,就是商丘。

傅斯年查證,在牧野之戰中,武王徵四方,武王滅掉了99個諸侯國,割來敵軍耳朵177700個,虜得奴隸人口30萬零230人,用武力臣服之國多達652個。

那麼多的商遺民,竟然到周朝後沒有聽說保存任何部落,怎麼會消亡得那麼幹淨?傅斯年很疑惑,於是他又開始研究古籍,查證文物史料,考究周武王如何處置殷遺民之事。

傅斯年說有一本詰屈聱牙的古籍《周誥》上記載周人對殷遺民是用一種相當懷柔的政策讓他們對周武王俯首稱臣,做了周朝的奴隸。

周朝成立,周武王以一個“臣妾之”之策,迅速鞏固成立王業,而殷商的黎民百姓只能抱著這種不太有尊容的名分成為周朝的子民生存下去。

這些奴隸被分封在哪裡去了呢?如何統治他們的呢?

《傅斯年說中國史》通過詳細的論證,得出結論,周以殷遺民作東封,魯國、衛國是殷遺民之國,而晉國是夏遺民之國。

《左傳》中也有殷遺民何去何從的詳細的記敘。其中所謂“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很明顯是一種殖民地政策,殷遺民雖被周統治,但百姓的生活一切還是按原來的舊俗進行。

《左傳》的記載,傅斯年通過查閱了《春秋》、《通鑑外紀》、《論語》、《檀弓》、《孟子》、《荀子》等書,證明“啟以商政,疆以周索”這話絕對信實。

武王滅商後,為了收服人心,鞏固新建的政權,採取了許多政策和措施,滅商後不久逝世,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攝政當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