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戊戌六君子”被處死時,為什麼百姓恨不得唾其面,食其肉?

魯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當中,有一句話:“——嗚呼,無法可想。”這就是魯迅先生對當時人民的精神狀態,最直觀的一句評價。當年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課堂上中國人看槍斃中國人的電影,竟看得津津有味,大聲喝彩鼓掌。這就是清朝末年,國人的靈魂之麻木,已經到了“無法可想”的地步。這就是今天題目的答案。

“戊戌六君子”被處死時,為什麼百姓恨不得唾其面,食其肉?

我看到網上有些人對這個問題的解釋,說這是因為清朝廷對他們進行了洗腦。這話一點不錯,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原因。總的來說,一共兩點,如今從頭說起。

“戊戌六君子”被處死時,為什麼百姓恨不得唾其面,食其肉?

首先,滿清入關以後,對於自己的統治地位是否穩固,並沒有多大的信心。於是他們採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來讓這些漢人死心塌地的臣服於滿清政權。最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下令全國男人都要留長辮子,讓我們在看清朝末期時候,對於這一制度的執行程度,不能看出來,這個政策還是實行的很成功的,有許多漢人甚至認為自己的長辮子剪了,就像剪了自己的命根子,這是因為他們從心底已經認定了自己,現在這樣的形象就是不可改變的,自己是清朝人的事實也是無可動搖的。

“戊戌六君子”被處死時,為什麼百姓恨不得唾其面,食其肉?

其次,除了留辮子以外,清朝還有文字獄的傳統。最開始大家只是敢怒不敢言,但是清朝廷除了在這方面以外,在其他的民生政策之上和其他的朝廷給人民所能帶來的福利,並沒有什麼落差,這就讓百姓漸漸的忘卻了這樁事情,轉而認為文字獄的受害者都是自己作死的,這和文字獄這樣的政策沒有任何的關係。在這樣長期的統治之下,人民變得愚昧、麻木,認為只要順服,就可以得到好的生活,這也是在抗日戰爭爆發以後,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漢奸湧現出來的主要原因。

“戊戌六君子”被處死時,為什麼百姓恨不得唾其面,食其肉?

所以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我可以想見他們當時的內心,應該都是這樣想的:“這幾個人日子過得好好的,非要搞什麼變法,這下好了,你們死了不要緊,我們還跟著緊張了這麼久。革命哎,滿大街抓人,抓了好長時間,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因此他們對這些素不相識的人心裡產生的憤恨,來的莫名其妙,表現得也更加酣暢淋漓,彷彿自己罵得越兇,就越有“覺悟”,越顯得自己忠於朝廷,忠於皇上。

“戊戌六君子”被處死時,為什麼百姓恨不得唾其面,食其肉?

我是作者傑哥,歡迎大家關注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