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实、新、稳,“16+1合作”成为经贸人文合作的新典范

实、新、稳,“16+1合作”成为经贸人文合作的新典范

7月5日至10日,李克强总理对保加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首都索非亚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随后赴德国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的“16+1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与中东欧,也有利于世界多极化和贸易自由化,是经贸人文合作的重要平台。

  • 一、“实”——务实合作,硕果累累

2011年,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举办,至今已有七个年头。7月7日,以“深化开放务实合作,共促共享繁荣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圆满落幕,各方聚焦开放务实,旨在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七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一直聚焦务实合作,通过共建机制、编制规划、搭建平台等措施,实现了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合作网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贸易年均增长率达6.5%;2017年,“16+1合作”的贸易额达到680亿美元,在中欧贸易总额的占比由从9.3%提升至11%;2018年前5个月,这一比例又增长24.2%。不仅如此,“16+1合作”中的双向投资稳步发展,其中,中国在16国累积投资近100亿美元,16国在华投资超14亿美元;此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得以有序推进,中欧班列累计运行近9000列;人文交流显著提升,中国公民赴中东欧国家人次增长了5倍多。

“16+1合作”架起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桥梁,其中中国与保加利亚的合作尤为关键。2015年两国政府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旨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框架下其它领域的合作。此次李克强总理访问保加利亚,双方达成一系列共识,签署多项合作文件,可谓硕果累累。7月6日,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公报,将继续加强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旅游、新技术、创新、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双边贸易规模和水平。此外,双方在卫生事业、文化交流、体育、旅游、安全等领域也达成合作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两国不仅有合作共识,更有助推项目落地的平台与机制。例如,两国政府间经济合作联委会在促进双边经贸与投资合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联委会保方共同主席由保加利亚经济部长担任,2018年新一届联委会例会将在中国举行。两国签署了10份文件,包括4份谅解备忘录、5份合作意向和协议文件、1份总承包合同,涉及核能、中小企业、科技、植物检疫、烟草、数字产业、金融等多个领域。

  • 二、“新”——开放合作,和而不同

“16+1合作”是一个创新的跨区域合作机制,传递了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成为发展国家间关系的新范式。各方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致力于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自正式启动以来,中国积极践行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并将这一理念注入“16+1合作”框架,坚持平等协商、互相尊重,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携手同行,联动发展、共创共享四项原则,在构筑新型国际关系方面做了新的尝试。

“16+1合作”框架自建立以来就成为关注焦点,许多框架外国家和组织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希腊、奥地利、白俄罗斯、瑞士及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等纷纷表达了参与进来的愿望。此外,“16+1合作”还以自身开放包容的姿态打消了外界的疑虑。比如,欧盟最初对这一框架是持怀疑态度的,而“16+1合作”的历届峰会都会邀请欧盟机构代表参与进来。随着对“16+1合作”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欧盟态度发生了质的转变,从原来的怀疑变为当前的积极推动合作。

摒弃闭环系统,追求开放包容。在2014年贝尔格莱德峰会上,希腊受邀参加了会议,并积极参与打造中欧陆海快线;在2015年苏州峰会上,奥地利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被邀请参会,扩大了“16+1合作”在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以及金融维度上的影响力。2015年里加峰会,白俄罗斯和瑞士作为观察员受邀参会。其中,白俄罗斯是中欧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它的加入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助力。事实证明,中国政府推动的“16+1合作”框架践行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理念,在推动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方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和而不同,灵活处理差异性。中东欧国家在历史发展、内政外交以及具体国情方面各有不同,差异明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欧盟一体化进程的不同导致了“万花筒现象”。这些差异已经成为地区常态,在一定程度制约了中东欧地区的合作与发展。“16+1合作”框架以合作共赢为原则,强调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互相借鉴经验,相对灵活地处理了差异和分歧。比如,在“16+1合作”框架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问题上,不同国家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巴尔干国家关注“多瑙河倡议”,强调开发多瑙河;波罗的海国家关注“琥珀之路”,即波罗的海国家内部的互联互通;中东欧入盟国则更为推崇“三海协议”,强调入盟国之间的合作。为解决各个倡议的排他性问题,中国提出“三海港区合作”方案,对上述差异进行优化,更好地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

  • 三、“稳”——常态化合作,行稳致远

“16+1合作”框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未来,如何保持“16+1合作”的优势成为一个重要命题。李克强总理与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共见记者时一致表示,“16+1”不是地缘政治平台,而是经贸人文合作平台。所以,推动“16+1合作”成为经贸人文合作的新典范将成为重要着力点。

巩固传统友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传统友谊深厚,这是长期历史交往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未来双方扩大合作的独特优势。“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保持传统友谊优势,进一步扩大人文交流是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例如,通过旅游领域的合作推动双方民众的往来。2018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将以“中国-欧盟旅游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在旅游资源推广、数据交换、开发旅游线路等方面合作。此外,创造条件让更多民企和中小企业参与合作项目,让更多民间外交和人文交流发挥基础性作用

推动多边自由贸易。李克强总理指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经济有“三个不会变”。一是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二是市场化改革的取向不会变。三是扩大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第二大对外投资国。预计未来15年,中国将进口24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2万亿美元,这将给包括中东欧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坚持多边自由贸易才能行稳致远。

加强统筹协调。目前,“16+1合作”的观察员国已经是第三方合作的典型代表。未来,可以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发挥第三方合作这一独特优势,化解诸如德国等利益相关者的关切。此外,第三方将来能不能成为“16+1合作”的正式成员国,也需要提早做好研判,并在政策上留有空间。需要指出的是,“16+1合作”机制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仍相对松散,所以,未来几年内,加强政策协调,保证各方平衡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综上,“16+1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与中东欧,甚至整个欧洲,也有利于世界多极化和贸易自由化。务实与开放是其突出优势,而要行稳致远,还需进一步优化整合现有资源,推动“16+1合作”框架成为经贸人文合作的新典范。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总监、区域合作与开放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原标题:推动“16+1合作”成为经贸人文合作的新典范

编发:冯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