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工信部油耗和實際油耗會有差距呢?

化骨綿掌6


大家在買車時非常關注汽車的油耗,在汽車的配置表中有一項工信部綜合油耗,在新車風擋玻璃的右上角,貼著一張黃色的小紙片,上面也寫著汽車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一般分為市區、市郊和綜合三種工況,對我們最有參考意義的是綜合工況油耗。但是車主朋友在實際使用中卻發現,汽車的實際油耗要比這個數值高得多!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來看看工信部的油耗究竟是怎麼測出來的。



中國目前使用的油耗側方法是歐盟工況油耗測試方法(NEDC)。這種測試方法可不是把車開上路,根據實際消耗的油量除以行駛的里程得出來的,而是在實驗室裡面測出來的。



你沒看錯,老侯也沒有說錯,工信部油耗就是在實驗室裡測出來的。測試的理論基礎是碳平衡法,通過測算尾氣中的碳濃度,來間接計算燃油消耗量;測試的場地和設備是實驗室油耗測試機;測試條件是在理想狀態下,沒有風阻,沒有突發情況,沒有紅綠燈,不開燈光,不開空調,也沒有個人的駕駛習慣;測試車輛是由汽車廠家提供的,做沒做過手腳就只有天知道了。



下面重點來說說測試過程。把廠家提供的測試車輛停放在測試臺架上,接好儀器後,按照規定要求駕駛車輛,分為四個城市工況和一個郊區工況。其中市區工況汽車平均時速為19公里,每個循環的理論距離為1.013公里,四個循環的總距離為4.052公里,測試時間為195s;在市郊工況平均車速62.6km/h,最高車速為120km/h,行駛6.955km路程,測試時間為400s。然後根據市區和市郊兩個循環的總排放量,除以完成這兩個循環的總里程(4.052+6.995)後,利用排放量對應計算出燃料消耗值。這個數值就是汽車的綜合工況油耗。



可以看出,工信部油耗的測試條件和行駛工況與我們日常實際使用相差非常大,主要有以下不同:

1、工信部油耗的行駛工況只是簡單的重複4個市區和1個市郊的理想工況,不能反映城市中紅綠燈多,經常堵車的情況。

2、工信部油耗測試的條件是環境溫度控制在25度,不開空調、燈光、導航、音響等用電設備,而在實際駕駛中這些電氣設備消耗的電能也是燃油轉化而來的。

3、測試是在試驗室的測試臺架上進行的,測試車輛行駛阻力與實際相差大,比如實際道路的行駛阻力可能會比測試臺架的阻力更大,實際行駛中有很大的空氣阻力等,在測試中都被忽略了。

4、汽車的實際技術狀況和每個人的駕駛習慣都不一樣,油耗測試車的技術狀況要優於實際使用的車輛,油門的操作也更合理,這也是測試油耗低的重要因素。



所以,工信部油耗比實際油耗高也就不足為奇了。一般汽車的油耗都要比工信部油耗高20%以上,有些車型甚至會高出一倍以上。在那張標註油耗的卡片上也註明:由於駕駛習慣、道路狀況、氣候條件和燃油品質的影響,實際燃油消耗量與本標識的燃油消耗量不同。這句話就與方便麵袋上的那句“圖片僅供參考”是一樣的。



總的來看,工信部油耗測試,用時595秒,行駛里程十幾公里,一個產量幾十甚至上百萬輛的汽車的油耗就被測出來了,怎麼看都像鬧著玩似的。雖然說與國際接軌了,但總也要差不多才好。真心希望工信部能夠改革測試方法,讓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更真實的汽車油耗!



老侯解車


開頭放結論:1.測試工況脫離實際路況(時間/里程短、勻速多、加速肉、不開空調、測試前發動機已預熱)2.鑽空子潛力很大,相當於半開卷考試,送檢車可以事先做好應試優化,和真實量產車的調校版本不一樣。3.郊區工況里程遠大於市區工況,導致綜合工況油耗值更接近郊區工況。


結論2按下不表,我重點介紹油耗測試的工況問題。

我國工信部現行的油耗測試工況源於歐盟20世紀70年代定型的NEDC工況,包括4個市區循環和一個市郊(高速)循環,全程不開空調。(如下圖)駕駛方式以勻速、怠速、緩加速準穩態行駛為主,過於烏托邦,嚴重脫離國內複雜的實際用車環境。

美國EPA現行的油耗測試也是市區和高速兩大主要工況,但還有低溫冷啟動(零下6.7攝氏度)、夏天開空調(35攝氏度)、激烈駕駛(最高時速129km/h)三個補充工況,側重於反映瞬態和激烈駕駛時的油耗表現。雖然這讓測試成績沒那麼漂亮了,但是更加真實,更具有參考性。

我們以奧迪車型為例(因為奧迪大部分車型在全球都是一樣的動力總成),看看兩種標準下油耗差異有多大吧。

工信部油耗測試總時間1180秒,總里程11km(36.8%市區+63.2%高速)。EPA測試總時間3821秒,總里程km(55%市區+45%高速)。由於綜合油耗是市區油耗與高速油耗按照里程進行加權平均算出的結果,哪個工況里程長,綜合油耗數值就更接近哪個工況。大多數人實際駕駛都是低速市區工況居多,而工信部綜合油耗則更接近郊區油耗,這就進一步加大了誤差。而美國的市區工況和高速工況比例相差不多,必須兩個工況都省油,綜合油耗才能省油。假如一款車市區10個油,高速5個油,那麼工信部的綜合油耗是6.85,EPA綜合油耗則是7.75。


不難看出,美國EPA的油耗測試規定的駕駛方式比工信部油耗更激烈——勻速和怠速更少、加減速幅度更大、測試里程和時間更長,兼顧了動力總成在各種負荷下的燃油經濟性。


還有一點,現在的車普遍搭載自動啟停系統,測試時怠速油耗直接歸零。工信部市區工況有近1/3的時間都是怠速,一個啟停就能讓測出來的市區油耗大幅降低。以我的蔚攬為例,熱機不開空調怠速油耗是0.8升/小時,算下來可以讓市區油耗降低1.3升/百公里。蔚攬工信部市區油耗是8.4,假如沒有啟停可就是9.7了。所以你知道為什麼啟停的口碑很差但是車企卻要堅持用了吧。


至於加速度,NEDC肉得簡直不像話,從0-15km/h居然要5秒,0-32km/h長達14秒。實際駕駛中,3秒加速到20km/h,10秒加速到40km/h已經是很溫柔的開法了,只要沒走神、非新手,大部分司機都能做到。都像工信部這種加速度開車,市區道路可以直接當停車場了。

在這種嚴重脫離實際的工況測出來的油耗,跟實際油耗差別不大才怪。


學究又不正經的雜貨鋪



聊一下樓上沒有提到的點。


工信部油耗數據一般是作為實際油耗的參考,實際差距一般會在20%-30%,比如一般SUV廠方說油耗在7個點,實際油耗會在9-10個點。


(圖片僅為示意)


工信部油耗和實際油耗產生偏差,原因還蠻多的。比較簡單的來說,歸結於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工信部標準並不適用於各個車主實際用車情況;

二是工信部標準需要和廠方減排掛鉤,車商在實際測車時,會對測試車做一個必要的減法。


先說第一個:工信部標準的問題


工信部對於國V及之前標準的車輛,採用的工況測試標準是歐洲NEDC的標準,且還是1992年還是1997年的版本(以下我們暫且以就近的1997年為準),和如今2019年的歐洲和我們國內的道路狀況因不相同了,在測試時間、模擬路況變化情況、怠速時間等方面都已經不適用於現狀。而相關部門在油耗的項目測試方式依舊沒有變,很多都是嚴格按照流程化標準去做。


在這樣的測試環境下的油耗,理想狀態下很可能適用的是1997乃至往後十年(2017年)的道路情況,不適用2019年的現狀。更何況我們國家發展的迅猛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高了10年的限額,誰能想到,現在車會這麼多,路會這麼堵??


(1992年)

(2012年)


更何況但是,標準是死的,路況是活的。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工信部油耗測試方法貌似要改了,今年(2019年)工信部公開在官網發佈了對強制性國家標準《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的意見。



前面我提到的NEDC標準在2021年WLTC測試法。新標準的測試波動比較大,也不規律,這是因為車輛行駛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時的反應,不會像NEDC那樣非常的規律,WLTC標準下得到的數據更能反應真實情況。


注:WLTC(Worldwide-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即全球統一輕型車測試規程,相比之前的NEDC,諸多測試項目在時代前沿,更靈活,也更加嚴苛。


(圖片僅為示意)


再說第二個:車企廠方的問題


“工信部油耗是廠家每年汽車減排的重要控制指標,是否過關就看測試結果,所以在測試過程中採取一些針對性措施是無法避免的。比如為了減少風阻,去掉後視鏡,把所有縫隙磨平,比如測試前儘量減重,拆掉後排座椅,備胎必須拿出,或者更好性能更好的輪胎,至於測試前車必須熱好,到達最佳溫度等等。”——資料源自某車商


對於車企而言,拿去工信部的測試車,如果油耗測試裡多一個油,可能幾十億就人間蒸發了,你是車商你怕不怕?


但是落實到實際駕駛中,尤其是SUV,哪個車主會為了節省油耗,把家人全部趕下車,扔掉備胎,拔掉後視鏡?


當然了,工信部油耗不是每個都比實際用車高,也有車主反映,實際駕駛會低於工信部出的油耗數據。


(圖片僅為示意)


為什麼?因為你們碰到良心車企了,測油耗的時候,以消費者為導向正經測。拿幾十億錢冒風險,只為讓消費者滿意,可以轉粉了。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車則


相信各位車友在購車時最為關注的除了車的舒適性和外觀外,就莫屬於車本身的油耗了。一輛油耗低的車自然會受到廣大愛車朋友們的追捧,但是對於很多車友往往很容易受到汽車廠家宣傳資料的誤導,天真的以為廠家宣傳的油耗數據是真實可信的,結果導致買的起車卻養不起車的窘境。現在小編就為車主朋友們普及一下相關知識。

什麼是工信部油耗,廠家綜合路況油耗,網友耗用?

工信部油耗,即由工信部指定的專門檢測機構進行認證認定後的數值,就是指官方公佈的數據。

廠家綜合路況油耗,就是由汽車廠家測試的理論油耗。所謂“理論油耗”就是指90公里或60公里等速時的油耗。即在等速、無風等特定環境下產生的測試數據,但其中還排除了剎車、起步、爬坡、下坡等各種因素。

網友耗油,即是車主根據自己車的真是油耗,將其發佈到網上共其他車主們對比之用的真實油耗。

那為什麼有了廠家綜合路況油耗還要有所謂的工信部油耗以及網友油耗呢?這是因為工信部管理所有廠家申報國家公告油耗,通過法規設定油耗限值,推動並鼓勵廠家採用新技術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並給予油耗值低於一定限值的車型一定的補貼。與前兩種不同的是,網上油耗這是車主自發的將自己的真實油耗公佈在網上的耗油量,不具有官方背景,純屬車主自發行為。

網友油耗與工信部油耗,廠家油耗有多大不同呢?

各位車友們在開車的過程中肯定體會到,自己所購的車輛並不像購車時宣傳的那樣省油。上網對比官方網站上給出的相應車型的數據,你會發現數據的出入還是很大的。當然其中自有原因,要明白這種差異就要對測試環境有了解。一般的,工信部所測的油耗的行駛路況就是簡單的重複四個市區一個市郊的簡單的行駛工況,自然不能充分反映實際交通路況。工信部官方給出的油耗數據一般會分為以下三種:1)是市郊路況下的油耗。測試車輛的平均時速為62.6km/h,最高時速120km/h。一次測試的時間為400秒,其中包括怠速、減速、加速、等速等不同工況;2)是市區路況下的油耗。測試車輛平均時速只有19km/h。一次測試的時間為195秒,其中怠速、減速、換擋的時間佔總時間的35%;3)是綜合油耗。它是將市區和市郊兩個測試的總排放量,和兩個測試過程總里程相結合後,利用排放量對應計算出燃料消耗值。

車友們看到這,不禁的想問測試操作方面看起來已經是相當的苛刻準確,那為什麼測量模式下的油耗值與車主實際駕駛狀態下得到的油耗值是不同的呢?車的油耗跟駕車時的風速、路況、載客量及車輛狀況等息息相關,並與量產車的最終動力調試、用戶的駕駛習慣有密切關係。

不管是工信部油耗還是廠家油耗都是建立在一定條件下的油耗,而這種測試條件不能充分反映實際駕車情況,不能充分的考慮實際因素,與實際油耗自然大相徑庭。而網友油耗則是車主在實際操作環境中根據自己車輛的實際情況測試出的油耗,當然這種油耗不具有普遍性,但具有很大的可信性。

以上三種油耗,我們應該怎樣看待?

上面已經講到,無論是工信部油耗還廠家綜合路況油耗由於實際條件的限制都會與我們實際行駛油耗有較大的出入。儘管我們不能將其太把它當回事,但是對於廣大車友在選購車輛時仍然具有指導意義。因為工信部油耗都是各個廠家在相同標準下由工信部授權的檢測機構測試得出來的官方數據,車友們可以根據該數據貨比三家來選購自己的愛車,具有一定的指導性。當然過去一些檢測機構中心與廠家互相串通,製造虛假油耗,騙取節能汽車補貼的事件。經過一系列的整改,以及國家當前整體管理監督水平的提升,這樣的事件基本上是不會在發生了。

而網友耗油這是在實際運行條件下,有車主自己更具車的實際耗油量給出的數據,具有一定的可信性,雖然不具有普遍意義和以上兩種油耗的參考價值,但若能將網友油耗考慮進去,綜合考慮自然可以得到更加客觀的結果。

總之,對於工信部油耗,合資品牌的油耗可以作為購車時對比的依據,結合網友耗油相信各位新進車友們一定能選到自己心儀的車。

最後提醒各位車友朋友,用車時多注意良好的開車習慣,有助於節油喔!


這車到底怎麼樣


一般購車時候,都會在側面車窗(也有在前擋玻璃)上看見一張A4尺寸顏色為黃色底,黑色字體的標貼紙,上面清晰記錄著車輛的廠牌型號,發動機型號,車輛大小總質量等信息,其中,最為引人注目就是較大字號的數字,記錄著此車輛的每百公里油耗,這個就是所謂的工信部油耗,當然這個數值只是作為參考。

工信部提供的油耗標註是,按照市區行駛工況30%,郊區行駛狀況70%,進行計算的。其測量主要是按照汽車在怠速、減速、換擋、加速、等速等狀態下運行。市區工況下,平均時速只有19公里,而且怠速行駛時間較長。市郊工況下,平均時速超過60公里,而且等速行駛時間較長。綜合油耗是用市區和市郊兩個循環的總排放量,除以完成這兩個循環的總里程後,利用排放量對應計算出燃料消耗值。

工信部油耗是一個綜合數值,對比實際用車油耗肯定是不同的,因為,主要汽車的油耗主要是,車輛的使用環境,駕駛員的習慣,所在城市的交通情況,最容易理解就是,在城市生活的,上班,下班回家都是城市裡面,交通擁擠,路況環境不清晰,加上季節需要開啟冷氣、暖氣等因素,此時油耗肯定會來的比工信部提供的要高很多,再者,相反情況下,在郊區,沒有紅等十字路口,人流狀況也少,車輛不經常停車、行駛的動作交替,相對油耗就會比較低。(Bee’)


DearAuto


這個工信部油耗值也是各廠家所有宣傳資料,包括網站,雜誌,宣傳冊等使用的唯一官方值。那為什麼工信部油耗與實際的使用的油耗相差這麼大,因為工信部油耗的測試條件和行駛工況與實際使用相差非常大,主要有以下不同:

1.工信部油耗的行駛工況只是簡單的重複4個市區和1個市郊的理想工況,不能反映城市中紅綠燈多,經常堵車的情況。

2.工信部油耗測試的條件是環境溫度控制在25度,不開空調,不開燈光、導航、音響等用電負荷。

3.測試是在試驗室的專用設備進行,模擬的車輛行駛阻力與實際相差大,如車輛載重,轉向等等!

4、每個人的駕駛習慣不一樣,油耗測試標準中加減速的劇烈程度與實際有差異。(機器人駕駛吧?)

因此,實際使用油耗比工信部油耗高出個30% - 40%也就不足為奇了。(還有些品牌有相差1~2倍的)由於實際道路狀態確定影響素太多,數據僅供參考,一般情況現實油耗都比測試值高。


優信車生活


答:不少朋友在買新車的時候,都會通過各種途徑關注車輛的信息,包括配置、油耗

、售後服務等。通過逛論壇,我們便會發現,網友們開出來的油耗絕大多數都與工信部所公佈的油耗差距很大,而且買新車的時候還會貼在擋風玻璃最顯眼的位置。那小夥伴就會問了,為什麼工信部公佈的油耗與實際相差那麼多,它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首先標識卡在下方也做了說明,“實際燃油消耗量與本標識的燃油消耗量不同”,就好像方便麵袋上的圖片僅供參考一樣。其次來說一說工信部的油耗是怎麼測試出來的:不要以為工信部的油耗也是測試員開著汽車到實際路面上去跑,然後測出車輛的油耗,那你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真正的測試是將汽車放在臺架上通過各種路況、換擋、車速等進行臺架測試,然後通過測量碳排放利用碳平衡來測量油耗。在這種情況下,車輛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忽略了風阻、使用電器設備、個人駕駛習慣以及路面狀況等情況,這些忽略了的情況都會對汽車的油耗造成影響。另外,工信部採用的測試標準是2000年歐洲頒佈的測試方法,此法認定綜合油耗中的市區與郊區的比例為3:7,換句話來說,油耗更高的市區成績只佔到總成績的小比重,而且車輛行駛狀態都在既定的、量化的程序進行,其中包括加速、勻速、怠速和減速行駛。

那既然工信部測出的油耗差距這麼大,為什麼還有一隻採用呢?一方面是為了與國際接軌,而且自立標準也並非一件易事;另一方面就是如果採用人工測試的話,費時費力,在現行標準下,測試一輛車平均時間不到20分鐘就能完成,而且人工測量的誤差也比較大。雖然工信部測試出來的油耗與實際油耗差距很大,但是由於所有車輛在上市之前都採用的統一標準來測試,所以還是有一定參考作用的。


汽車工程研究生


親,您好

很高興醒了能為您答疑解惑。

有人說,工信部的油耗數據,就是個笑話,就像車上的油耗表一樣,他們還打趣說那是個歡樂表,顯示的永遠比真實的低1到2個油。工信部的油耗數據也和這個歡樂表一樣,報的永遠比實際的低……


親,您也是這樣想的嗎???

工信部的油耗數據,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這是怎樣測來的。我也就不詳細解釋了。對於工信部的油耗數據,我認為已經是很客觀的了,也是真實反映車輛的油耗水平的,畢竟,在相同的條件下,各個車的油耗可比性更強。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沒有辦法開出工信部的油耗值呢???

1、工信部的油耗數據,在其測量過程中,確實有點理想狀態化,忽略了風阻,脫離了真實路況,載重量,換擋邏輯等相關影響油耗高低的因素。工信部測油耗數據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司機重量,以及裝載重量,也沒有考慮駕駛員的駕駛習慣,或者說駕駛水平。比如,換擋的轉速不同,油耗肯定有差異……

2、工信部的油耗數據,也並非是完全不靠譜,說完全沒有人能開出這個油耗數據,也是過於絕對了,還是有些人能開出這樣的油耗數據的。比如我,我就能開出這樣的油耗數據。或許,您會說我吹牛,但我實實在在的開出來了,並且比工信部的油耗數據還低,信不信由你……

3、不管如何,工信部的油耗數據,對於每一輛被測試的車,都是公平的,因為,它的測試條件是完全一樣的。所以,不管如何,工信部的油耗數據都是真實的,我們不用去管它與實際使用相差多少,因為,我們所謂的實際使用者的油耗,都是主觀性的,只代表個人,並不代表就是車輛唯一的結果。



所以,我個人認為,工信部的油耗數據更有代表性,比所謂的車主口碑油耗更有參考意義。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水軍吧???網上的車主,或許大部分都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敬請多多指教。

謝謝。


醒了


相差很大嗎?我不覺得很大啊!我的卡羅拉1.2T高速百公里油耗5.0,工信部還標5.2呢!相差0.2而已,不算很大差別吧?



汽修日記




理論與現實的區別吧,反正我是根本達不到工信部的表現。夏天開個空調,油耗都幾乎超過25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