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乡村振兴的红色旗帜——看聊城如何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办好农村的事情,解决好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关键是要有一个过硬的基层党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

对农业大市聊城来说,乡村振兴能否顺利推进,关键要看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强不强。前不久召开的全市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推进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对此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全力打造五星党支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推动者。为打造过硬农村党支部,我市将全面推行支部评星定级制度。

据了解,我市将以县(市、区)为单位,研究制定党组织评星定级的评定标准和操作办法,于今年年底前,全面开展一次党组织评星定级,通过定期评定、动态调整、晋位升级等,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确保到2020年五星级村党组织达到30%以上;到2022年达到40%以上,基本消除二星级以下村党组织。

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着眼于优化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我市将由市县乡分级负责,聚焦乡村振兴,对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开展集中轮训。请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现身说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全面推行村级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健全并落实好小微权力清单、坐班值班、激励约束、考核监督等制度,督促村干部按规矩办事,树牢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意识。

鼓励乡村能人返乡创业

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蔬菜大棚产业,吸引“棚二代”回村创业,为推进乡村振兴增添了底气。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为培育壮大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我市将拓宽选人视野,坚持“下深水”摸排,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纳入视野,鼓励他们回乡工作、贡献力量。加强递进培养,通过计划单列、结对帮带等措施,把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为村干部,着力破解农村发展党员无人可选、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同时,依托本地先进村居,打造一定数量的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在田间地头说农家话、讲乡村事、传致富经。

开展“1+1”好支部共建行动,是加强基层组织、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我市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支部结对、城乡融合,推动力量下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共建对象具体需求,自主商定共建内容和具体事项,通过一起学习、讨论,找问题、明思路,丰富组织形式。

补齐乡村振兴短板

截至去年底,我市还有七千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尚未脱贫、一千余个村集体经济尚未“破零”,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两个突出短板。要补齐短板,就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跨越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我市将着力选好配强脱贫攻坚力量,持续推动优秀干部人才资源下沉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激励各级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政策宣讲、思想动员、典型示范等,实现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同时,深化提升“第一书记”工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让“第一书记”有政策有资源做好帮包工作。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我市要求县、乡党委组织力量,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全部建立工作台账,把家底摸透、症结找准,逐村确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路径、计划,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各县(市区)拿出真金白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扶持,让政策红利真正变成集体经济发展实效。

□记者 曹天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