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英特爾為什麼怕AMD破產?

一路向前144882380


amd:哎呀不行了,要申請破產了。


intel:這些錢你先拿著,不夠在找我要!!nVidia:我再給你添加點!
反壟斷:X86處理器市場amd還活著,先不處罰Intel,顯卡市場也是一樣。

上面只是個玩笑,但也不全是玩笑,如果AMD倒臺了,Intel在桌面處理器領域真的就面臨反壟斷處罰了,如果AMD不做處理器了當專利流氓Intel也受不了,X86-64這個就是AMD授權給Intel的,是不是有點意外。其實除了Intel還有一家公司面臨同樣的情況,那就是Nvidia

說起Intel和AMD的恩怨史也是非常的有趣。

  1. AMD與Intel都是從仙童半導體分出來的,也在硅谷,也是從半導體存儲器做起;

  2. 八十年代,由於 IBM 採購的原則是必須有兩個以上的公司參加競標,所以在很長的時間裡,Intel 主動讓 AMD 幫它生產芯片賣給 IBM 等公司;

  3. 80386開始,Intel不想讓AMD生產,AMD開始起訴Intel,之後兩家一直分正不斷;

  4. 八九十年代X86並不是一家獨大,Intel最大的敵人是IBM的Power,SUN的SPARC還有MIPS等,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機)和CISC(複雜指令集計算機)之間爭的很厲害;

  5. 2000之後,X86一統江湖,AMD也沒閒著,它比Intel先推出64位處理器,高性價比也很受歡迎;

  6. 酷睿雙核處理器之後,Intel開始掌握處理器市場的主動權,一直到現在AMD都是在苟延殘喘。


Intel一直就沒想把AMD打死,一個不死不活的AMD對Intel來說是最好的結果,這樣會避免反壟斷帶來的一堆麻煩,AMD又對它無法形成實質的威脅。


萌哈科技


CPU業界一直流傳這樣的說法:英特爾縱使技術和市場領先於AMD,但也不敢在價格上有明顯優勢,總會根據市場情況給AMD留下一定餘地和生存空間,目的就是保證不觸犯美國的反壟斷法,避免擠垮AMD導致英特爾被拆分。

但是英特爾真的害怕被拆分嗎?或者AMD倒閉的話真的會拆分英特爾嗎?我想並沒有這麼簡單。

2006年,英特爾迫於AMD速龍64處理器的壓力推出了劃時代的酷睿2處理器。

2006-2010年,AMD弈龍處理器依靠核心數量和低價格與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競爭。

2011年-2016年,AMD的推土機架構CPU性能弱勢,英特爾從連續擠牙膏擠了好幾年,每一代CPU性能提升僅僅5%左右。

2017年,AMD推出銳龍處理器,單核效能大幅度提升,核心數量激增,英特爾迅速祭出六核I7和I5處理器,性能相比上一代大增。

從近兩年來英特爾製程工藝進步放緩可以看出,英特爾和AMD競爭還是很認真的,英特爾或許還保留實力,但是以目前PC市場的萎縮和製程升級越來越難來看,英特爾實在是沒有必要投入太多精力,而是要儘量保證利潤和成本的平衡,沒必要把家底全搬出來拼的你死我活,畢竟都是美國企業。

在美國,反壟斷法的目的也是為了防止高技術產業獨家壟斷,這樣會影響企業的創新精神和活力,長期下來反而可能不利於英特爾的發展,所以即使是拆分也不是目的,只有兩家共存,相互競爭才能使美國企業和技術長期保持活力,保持國際領先地位。

如果從純粹的企業利益角度來看,英特爾其實是很希望AMD破產的,那樣他可以完全壟斷PC處理器市場,NVIDIA也是如此,不斷通過各種政策向AMD施壓,同樣是為了壟斷獨立顯卡市場,這就是企業為了追求最大化利潤的本質決定的。


嘟嘟聊數碼


Intel與AMD均是出自美國仙童(Fairchild)半導體這個美國曾經最大的半導體企業,你沒看錯,這個公司正是美軍聞名遐邇的A-10“雷電Ⅱ式”攻擊的製造公司,沒錯,就是下圖這貨的製造企業。

可能有人要問了,這兩家的前身和造飛機的有啥關係,半導體和航空跨度不是一般的大好吧,這就得從仙童半導體的成立說起了,1957年,羅伯特·諾伊斯、戈登·摩爾、布蘭克、克萊爾、赫爾尼、拉斯特、羅伯茨和格里尼克等八位離開晶體管之父肖克利博士的實驗室,在得到費爾柴爾德先生的3600美元的贊助下,成立了堪稱美國硅谷基礎和人才搖籃的仙童半導體。後因仙童母公司(造飛機的那個)不斷把利潤轉移到東海岸,去支持費爾柴爾德攝影器材公司這種不公平的行為,八位創始人以及其他優秀人才紛紛負氣出走創立其他公司,而今天CPU屆的Intel和AMD就是其中之二。

我們都知道Intel和AMD是死對頭,但誰又知道,三十六年前兩家卻是戰略合作伙伴,1982年,Intel因8086系列處理器產能不足,不得不和AMD聯手生產8086,就這樣,AMD賺到了第一桶金同時又學到了前者的設計和研發理念,而Intel因為技術和人才儲備始終掌握著芯片研發的最高話語權,但AMD在1999年發佈速龍後,反超Intel佔領市場份額,但Intel也不是吃素的,Intel發佈酷睿系列又反超AMD,但在反超AMD後,Intel擠了足足十一年的“牙膏”(每代處理器進步不大)。

至於說Intel怕AMD破產?不存在的。說觸犯到美國反壟斷法,更加不存在了,AMD破產的話,谷歌、蘋果、Fecebook等互聯網企業肯定不會光看著,尤其蘋果,有了AMD研發和製造能力它的mac電腦就不用受制於Intel了。而且,Intel完全自己出資搞個馬甲控股AMD,一樣可以規避掉——不要以為沒有這種操作,尤其資本唱主角的美利堅。


一念燦若煙華


1997年,蘋果每年虧損15億美元,就快要倒閉了,而那時的微軟如日中天,比爾蓋茨作為首富的錢多的讓人驚掉大牙。而蘋果和微軟是在電腦操作系統上是有競爭關係的,那時windows一家獨大。

但是微軟向蘋果注資1.5億美元,並且微軟、蘋果簽署廣泛的專利交叉授權協議,微軟為蘋果Mac系統提供Office軟件,蘋果將微軟IE設置為默認瀏覽器。

微軟這一舉動把蘋果從破產邊緣解救回來了,所以才有了現在市值最高的蘋果公司。

那微軟是出於好心嗎?當然不是,千萬不要以為比爾蓋茨很善良,蓋茨對待競爭對手狠著呢,即使蓋茨現在做慈善了,他控制的基金公司在股票市場上也是很貪婪。

之所以微軟救蘋果,就是要扶持一個競爭對手,前一段時間,facebook的扎克伯格去議會接受質詢,蓋茨說想到了以前的自己,因為那時蓋茨也到議會接受質詢。那時的微軟太大了,美國當時已經在討論怎樣將微軟拆分了,比如把windows和office部門拆分成兩家公司等。

但扶持了蘋果是重要的一步,避免了微軟被拆分的命運。在電腦處理器市場上,也就英特爾和AMD兩家,而英特爾是處於領導地位,如果AMD倒閉了,可能會觸發美國的反壟斷法,那時英特爾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谷歌被歐盟處罰了24.2億歐元,就因為在歐洲壟斷,現在谷歌在歐洲也開始扶持其他搜索公司,所以有一個落後的AMD對英特爾是好事。


劉權林


2009年 歐盟委員會對英特爾處以14.5億美元罰款,稱其濫用市場主導地位以排擠AMD;

2008年 韓國監管機構對英特爾處以2500萬美元罰款,稱其賄賂兩家PC廠商以阻止其購買AMD的芯片,同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開始對英特爾進行反壟斷調查;

2007年 歐盟委員會對英特爾提起反壟斷訴訟,內容包括指控英特爾賄賂供應商,要求後者不使用AMD處理器等。

2006年 AMD針對英特爾向德國聯邦競爭法主管局提出訴訟;

2005年 AMD針對英特爾向特拉華州地方法庭及日本法庭提起反壟斷訴訟;

2004年 美國最高法庭作出判決,稱美國各聯邦地方法庭有權但不一定非要強制公司向海外司法機構提交文件。美國最高法庭將此案發回加利福尼亞州地方法庭重申,後者駁回了AMD的請求;

2002年 美國第九巡回法庭扭轉了加利福尼亞州北區地方法庭的上述裁決。英特爾隨後提起上訴; 2001年 加利福尼亞州北區地方法庭駁回了AMD的上述請求。AMD隨後提起上訴;



2000年 AMD向歐盟委員會提起訴訟,指控英特爾違反歐盟反壟斷規定。AMD還請求加利福尼亞州北區地方法庭強制英特爾向歐盟委員會提交6萬多頁的相關文件;

1997年 英特爾針對AMD和處理器供應商Cyrix向特拉華州地方法庭提起商標侵權訴訟。兩個月以後,英特爾和AMD達成和解;

1995 年 英特爾和AMD就所有法律訴訟達成和解,其中包括反壟斷訴訟;

看了這些案例大家也可以瞭解到,AMD一旦被intel逼的太緊,就會上訴,而intel敗訴就會賠償一大筆錢,沒有辦法,intel只能把AMD供起來,給它錢用,免得AMD起訴intel壟斷。



但是現在AMD憑藉銳龍已經可以自給自足了,intel的救濟也告一段落了。


蝸牛說電腦


沒有競爭對手在美國市場也是個頭痛的事情,這主要是美國講究法律的國度,有牛得不行的反壟斷法。


你說AMD破產了不存在了。

第一個,英特爾沒有競爭對手了,沒人敲打了。使技術停止不前。

第二個,美國的反壟斷法會對英特爾進行高額罰款,使其英特爾分拆,給自己弄出個競爭對手來。


曾經英特爾就花幾十億美金,挽救過AMD這個同門,也是怕壟斷法制載拆分,自身會受到重創,留著它也可以在技術競爭領域上創新。所以英特爾是怕AMD倒閉的。反過來AMD如果壯大了,也不會讓英特爾倒閉。患難夫妻。如果有三家或多家這樣的公司就不用擔心了。

關注我。 歡迎評論。 點贊 後續更多分享!


牛頭馬面兩鬼


英特爾實際上很希望AMD破產的,這樣一來他們就能完全控制X86處理器市場了。而且一開始X86架構就是英特爾在IBM的逼迫下授權給AMD的,英特爾一直對此耿耿於懷。

然而他們很忌憚一個事,那就是美國的反壟斷法。美國是一個法制國度,他們的法律很嚴格,當年的美國電報電話就是因為反壟斷法才被分拆成七個公司的。

目前來看,英特爾和AMD的存在讓處理器市場有了競爭,前幾年AMD不行的時候英特爾一直在擠牙膏。另一方面,英特爾還在維持AMD的生存。此前給AMD的錢總計達到數十億美元。


看球人


你好,這個問題我進來解答一波。

美國的反壟斷法是很厲害的,每當一個大型公司發展到美國政府司法部認為構成壟斷的時候,就會強制介入要求拆分。看看曾經不可一世的AT&T都被活活的拆的沒命了。時至今日,在很多領域都能見到同一行業兩家以上的公司共同存在的情況,比如美國戰鬥機發動機供應商,一家是PW、一家是GE,有兩家既可以防止壟斷形成的高價低質又可以利用合理的競爭激發行業的進步。

對於Intel和AMD的關係是既聯合又鬥爭,兩家都是從最初的仙童半導體公司分出來的,而且AMD創始人是搞銷售出身,這決定了它市場需要什麼它就做什麼,AMD創立後不久就破解了Intel一款8位處理器芯片。上世紀80年代,Intel打敗摩托羅拉給IBM供應芯片的時候被明確要求兩家公司參與競標,所以很長時間裡,Intel主動讓AMD把芯片賣給IBM等公司。

1986年,Intel搞出更先進的80386芯片,這是一款32位芯片,研發費用超過3億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巨大的數字。Intel當然不願意與AMD分享這個芯片帶來的利潤,就打官司告AMD抄襲,但是沒有得到法院支持,於是AMD更加得意的克隆Intel的芯片。當時的微機廠商為了向Intel壓價,也會少量購買AMD的芯片,更重要的是,AMD和Intel一樣採用的複雜指令集,除了他倆基本上別人都用的精簡指令集,(

精簡指令集在技術方面是優於複雜指令集的,當初Intel研發芯片的時候還沒有精簡指令集,後來想改過來都是不可能的了)在同別的芯片廠商競爭的時候,他倆還屬於同一戰線的。

2000年後,美國網絡泡沫破滅,隨著一些IT公司的破產,處理器市場都是Intel和AMD的天下了,AMD居然主動出擊,先於Intel研發出了64位處理器,同時在反壟斷官司上也有收穫,在高端市場一度壓制住了Intel。Intel畢竟實力雄厚,在2006年前後,隨著酷睿處理器的誕生,Intel再次取得電腦處理器行業的支配地位,並把優勢保持到今天。


Intel其實是不想弄死AMD的,要知道Intel光憑手裡的現金就能買下整個AMD,留著AMD一方面免了壟斷官司的麻煩,另一方面還能激勵自己研發新技術同時不怕被反超。業界一直流傳著一個玩笑:Intel的人遇到AMD的人說你們的新處理器什麼時候做出來,等你們做出來了我們才有活要幹...

我是天照黑煙,致力於航空、IT、軍事方面的原創解答。


天照黑煙


AMD破產倒閉,因特爾是十分可以看到的,畢竟是競爭對手,但是AMD一旦破產,倒黴的就是因特爾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如下:

一、美國反壟斷法

AMD倒閉之後,因特爾就形成了市場壟斷的局勢,但是美國反壟斷法的存在,會讓因特爾面臨鉅額罰款,而且因特爾還會被分拆,強行弄出個競爭對手出來,這樣的話,因特爾會受到重創!

二、沒有競爭,沒有進步

科技的進步都是逼出來的,沒有競爭的行業不僅發現緩慢,還有可能被另一行業取代,AMD作為因特爾的對手,能夠對因特爾造成壓力,使其技術不斷進步!

因特爾和AMD這兩個公司就像兄弟一樣,既怕你超過我,又怕你沉下去,因特爾曾花費幾十億美金去拯救AMD,AMD的存在,不僅可以激勵因特爾進步,還能夠防止反壟斷法的制裁,AMD真的倒閉破產,對於因特爾可就不是幾十億美金的事了!



暴走的學霸


為什麼司馬懿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

為什麼騰訊不把陌陌、探探等社交軟件全部收購了?

為什麼乾隆皇帝明知道和珅是鉅貪還一直不處置他?

為什麼勤奮名分不能致富小時候還要這麼教育孩子?

為什麼大部分企業,副手都不只是一個人?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多去看看博弈論就全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