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全新一代唐上市後,比亞迪是否稱得上是新能源汽車大IP?

sodajo


當下最流行的一個詞,非IP莫屬。所謂IP,其實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的簡稱。觸發這個詞在網上引起熱議並流行起來的,是網遊和影視劇,一般是指適合二次或多次改編開發的影視文學、遊戲動漫等。隨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完善,優質IP的運營不斷升溫,各行業的頭部企業分別圍繞著各大IP,進行深度挖掘和重塑,形成貫穿上下游的全體系IP產業鏈,從來實現巨大變現。

2018年6月26日,比亞迪全新一代唐在北京宣佈上市。汽車觀察家認為,全新一代唐突破了比亞迪的五大瓶頸,是奠定比亞迪新能源大IP地位的戰略車型。

外觀

曾幾何時,比亞迪汽車的外觀開始為業界和消費者所詬病,直到前奧迪設計總監艾格的加盟,這種局面才得以徹底改觀。如果說宋MAX是比亞迪Dragon Face 龍臉設計語言的開山之作的話,毋庸諱言,比亞迪唐,則是龍臉設計語言的昇華。

不管是燃油版,還是DM,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的龍臉設計語言在比亞迪全新一代唐身上,都表現得淋漓盡致。莊重的龍臉造型、交互式車燈以及橫向環抱的內飾佈局,處處彰顯其獨特魅力。

早在今年3月6日,比亞迪就在深圳舉辦了全新一代唐的設計理念解析會。

作為汽車行業最負盛名的設計大師之一,艾格攜手設計團隊從中國“龍”元素中汲取靈感,融合西方簡約豪華設計風格,打造出Dragon Face這一比亞迪王朝車系的全新設計語言。“印象”、“科技”、“文化”是辨識這一設計語言的三大關鍵詞。

莊重的龍臉造型、飄逸的側面懸浮設計、一體成型的尾部雙聯尾燈,三大簡潔而有力的印象線條,為全新一代唐塑造了極具辨識度的外觀設計風格;嚴謹的整車設計品質、優異的人車交互體驗、優雅的未來感型面設計、懸浮的運動流線魅力,帶給消費者超越期待的智能科技體驗;以“龍”為載體,全新一代唐將傳承千年的包容平衡君子精神與不斷創變的未來科技融於一身,從而以更具現代感和科技感的方式向世界輸出中國的優秀價值觀與文化形象。

“我一直希望能夠做到把這車放到50米之外,就能識別出這是比亞迪的車型”,艾格說,這是他想為比亞迪做的。

如今,在全新一代唐這款車型上,我們看到了我們想看到的結果。

從宋MAX到元EV再到全新一代唐,比亞迪已經徹底跟舊顏說拜拜,並開啟了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外觀設計時代。宋MAX的迅速熱銷已經佐證了Dragon Face龍臉這一造型設計語言的市場接受程度。這是大IP形成的第一步。

電池

如果說外觀是橫亙在比亞迪發展道路上的一道坎的話,那麼,續航里程憂慮則是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道路上的一座大山。

而今,比亞迪可以說基本上攻克了這座高山。全新一代唐DM純電行駛里程達到了100公里;油電綜合續航里程高達750公里;而即將發佈的全新一代比亞迪唐EV的續航里程則可以達到500公里。這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界絕對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還有一個方面值得重點提及一下,那就是電池。

眾所周知,比亞迪是以電池起家並切入汽車行業的,所以,向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軍是理所當然。但是,由於比亞迪前期以自產自供為主,而且是以穩定的磷酸鐵鋰電池為主。而寧德時代自身不生產新能源汽車,以三元鋰電池生產為主,為其它廠商供應電池。這就給了寧德時代迅速崛起的機會。

隨著比亞迪電池與汽車生產的剝離,這種局面很快就得到改觀。據最新的消息,7月5日長安汽車將在深圳與比亞迪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暨電池合資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聯合各自在新能源、智能化、海外市場、共享出行等多個領域的優勢資源,開展從業務到資本層面的全方位深度合作。

6月27日,比亞迪年產能24GWh的動力電池全自動化工廠,在青海南川工業園正式下線,2019年投產後將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工廠。同時,比亞迪還在青海的格爾木和海東分別建設工業園區,加速產能的佈局。按照規劃,到2020年比亞迪動力電池總產能,將達到60GWh,這一數據超過了寧德時代規劃的54GWh。

向三元鋰電池進軍,拆分動力電池業務,大規模建設動力電池工廠,如此一來,比亞迪很快就在電池業務上超越了寧德時代。

價格

作為一款戰略車型,比亞迪全新一代唐的價格廣受關注。從唐DM的價格來看,相比2017年底上市的唐100,價格大幅走低,下降幅度近3萬元。

而且,為答謝消費者對全新一代唐的厚愛,比亞迪還帶來“盛唐臻享+”計劃共8種金融貸款扶持政策,更加方便消費者購買。

縱觀其它幾個競爭對手,WEY P8的補貼後起售價格為25.98萬元,可見比亞迪全新一代唐DM有2萬元的優勢,在價格上還是很親民的。

技術上升級,價格上降低,性價比優勢就更加凸顯出來了。

智能

如今的車市,如果你的新車型上沒有搭載智能網聯繫統,你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面向年輕消費者的新車。比亞迪的DiLink智能網聯繫統絕對堪稱一流。

DiLink智能網聯繫統包含Di平臺、Di雲、Di生態和Di開放四大模塊,全面連接人-車-社會-生活,造就全新一代唐“高智商、高情商”的智慧大腦,並使其成為“可自進化的汽車”。

14.6英寸智能自動旋轉懸浮Pad,尺寸大、性能強;手機、車機100%兼容生態,還可調用車內攝像頭開啟微信視頻通話;車聯網開發平臺,演繹無限進化可能;引領行業的移動車輛管家,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

可見,相比於那些互聯網造車新勢力,比亞迪的DiLink智能網聯繫統毫不遜色。

開放

2014年6月,美國車企特斯拉的掌門人馬斯克宣佈向業界開放全部專利,鼓勵所有汽車製造商都來關注、使用特斯拉的專利技術,從而推動全球綠色汽車事業的發展。

而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宣佈,面對未來智能化和網聯化的汽車製造浪潮,比亞迪將向全球開發者提供一個多維的開放平臺,進行一場汽車行業史無前例的開放。

首先,向全球“共享”電動車技術。

對於一家汽車企業來說,核心技術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而擁有“輕量化、高集成、高效率”三大優勢的“e平臺”,更是凝結了比亞迪十數年的心血。能夠向全球共享電動車技術,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與“大氣”,而是一種對自身實力的深度自信與底氣。這種自信與底氣的來源,正是比亞迪在電動車技術層面的多年積澱。實際上,比亞迪在多年之前便開始做“技術輸出”,而這一次則更為徹底和堅決。放眼中國汽車品牌,比亞迪是第一個,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個。基於比亞迪“e平臺”所提供的解決方案,新能源整車研發成本可降低33%,核心零部件體積可減少30%,整車重量可減輕25%,對於核心供應商、整車企業以至整個行業的發展都將是一件好事。

其次,向公眾“開放”DiLink系統。

“代步只是智能汽車的1%,其餘99%是大家正在想象的”,這是王傳福對於未來汽車生態的設想。這一設想到底該如何去實現?王傳福給出的答案是“全面開放的智能網聯繫統——DiLink”。“向全球開發者開放汽車所有的傳感系統、執行系統”,王傳福這句話的分量完全不亞於“向全球共享電動車技術”。這就像把所有潛在的“後門”告訴全球的黑客,但汽車終非手機,對於開源系統如此自信的背後,展現的同樣是比亞迪在車載智聯繫統層面的硬核實力。

寫在最後

在這裡,我們不再贅述全新一代唐的三擎雙模技術,以及漢斯領銜的奔馳底盤調校技術,等等。通過對外觀、電池、價格、智能以及開放等五大方面的突破,比亞迪已經逐漸成為新能源汽車的大IP。假以時日,這個大IP將給我們帶來更加美好的新能源汽車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