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這裡,因他而聲聞天下

明清時期,京津冀是一體化管理的。

明朝時候,遵化縣屬順天府薊州管轄,所以明世宗嘉靖三年,薊州知州熊相在其所編纂的《薊州志》一書中,

這裡,因他而聲聞天下

圖片採自網絡,向原作者致謝

開列了“薊州八景”,其中也把“湯泉浴日”作為一景寫入其中。薊州八景,又稱為“漁陽八景”。這八景分別是:青池春漲、白澗秋澄、採村煙霽、鐵嶺雲橫、盤山暮雨、獨樂晨燈、湯泉浴日、瀑水流冰。在清康熙十八年修纂的《薊州志》中,則完整地記載了詠唱這八景的詩歌,《湯泉浴日》詩,為其中之一。八景之下,各加以說明。其“湯泉浴日”下稱:“在薊州城東北六十里地方有一眼湯泉,泉水滾熱如同沸騰,就像是太陽曾經在其中洗浴的樣子。現在這眼泉水與陵寢近在咫尺,泉上修葺的亭榭,與帝京的景觀沒有什麼兩樣,各位皇帝不時到這裡來觀賞打獵沐浴。”清朝初期順治年間,在遵化興建皇帝陵寢,遵化由縣升為州,因此遵化不再屬於薊州管轄。為此到道光十一年編纂《薊州志》的時候,把“湯泉浴日”從“薊州八景”中剔出,補入“崆峒積雪”,以補足八景之數。

這裡,因他而聲聞天下

薊州區獨樂寺 圖片採自網絡,向原作者致謝

明嘉靖三年由熊相編纂的《薊州志》一書中,列出“薊州八景”。因薊州舊稱“漁陽”,所以薊州八景亦稱“漁陽八景”。其中有“湯泉浴日”一景也系詩一首,該詩由明朝進士汪瀅作。

汪瀅,明朝安徽績溪縣人。績溪縣位於安徽省南部,為徽州六縣之一,是徽州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現隸屬於宣城市管轄。汪瀅是明憲宗成化十年(1474)中舉人,成化十四年中進士。據《大明一統志》記載,明成化年間汪瀅任玉山縣知縣,為政寬慈仁厚,曾經修繕玉山縣署衙門。對自己卻以清苦而著稱,每天僅靠食小菜、稀粥度日,汪瀅曾經因公出差未能按時歸來,以致於妻子兒女絕糧,縣丞聞訊前去贈米,卻被汪瀅妻子拒絕。因為為政清廉,能力突出,不久汪瀅升任南臺御史。

汪瀅《湯泉浴日》詩如下:“脈脈湯泉湧作潭,山中千古碧團圓。陽精閃爍沉波底,紫氣翻騰繞石闌。遠訝龍宮藏火傘,近臨青鏡照金丸。應知此景人間少,莫作尋常一樣看。”

這裡,因他而聲聞天下

湯泉浴日 攝影:李文惠

那時的水池,還不是戚繼光改造過的總池,而是一座淺淺的磚砌湯池。遵化湯泉的汩汩熱湯,清澈水潭,映在池裡的太陽,一一映入汪瀅的筆下。

這裡,因他而聲聞天下

今日湯泉池 攝影:李文惠

目前蒐集到明朝有29人寫過詠遵化湯泉詩,其中1名為宮妃,2人佚名,其他26名為文人或官員。這些詩人和文人,對於遵化湯泉加以深情歌頌,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和精神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