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孫殿英挖了慈禧的墳墓,最後下場如何?

Camellia-X


孫殿英當時盜墓並沒有很大影響,是因為他用這些寶物賄賂了很多人。現存臺北博物館的翠玉白菜就是當時孫殿英送給徐源泉的,乾隆戴的珠子送給了戴笠,夜明珠送給了宋美齡,閻錫山得到的最多,一共二十多件珍貴文物。賣出寶物之後,孫殿英將這些財產大部分用於購買武器裝備上,步槍五千多支,機槍五百多挺,大炮一百多門。



慈禧太后歷經三個皇帝,光緒駕崩之後,次日慈禧太后下葬。陪葬品據說花了一億兩白銀,皇室陵墓就像一塊大肥肉,誰都想來咬一口。對孫殿英來講慈禧太后的墳墓特別有吸引力,窮奢極欲的慈禧太后,就算自己死了之後也要讓無數稀世珍寶來陪自己。


原本清朝的皇室陵墓,有旗兵、綠營兵駐陵守護,宗人府、禮工部等機構也保衛著皇室陵墓的安全。後來隨著北洋軍閥勢力的擴張,東陵已經不再受清朝廷的管制了,護陵大臣名存實亡。在亂世時期,人人自危,這些大臣不僅不保護陵墓,反而倒賣陵墓中的寶物,這種私底下暗暗戳的買賣,日漸囂張。東陵破壞與日俱增,甚至到了後來,有人想要對清朝的皇室陵墓進行全面挖掘。


孫殿英關於挖掘陵墓,絲毫沒有避諱,義正言辭的對外宣稱。滿清皇帝與他有不共戴天之仇,馮玉祥將末代皇帝溥儀趕出皇宮。現在已經過去了那個時機,清朝皇室該死都死了,要想報仇只有通過挖掘他們祖宗的墳墓。他自己認為,這樣的行為並不算盜墓,對得起祖宗,對得起漢人。

墳墓挖掘進行的很順利,孫殿英本著人人參與,人人有份的原則。除了自己包攬大半財物之外,其他都分給了參與墳墓挖掘的下屬。據說孫殿英得到的寶物一共有十一箱,有些通過市場賣出去了,有些上繳,還有一些做賄賂品送給了當權者,當然特別喜歡的選擇了自己收藏。


四十五度歷史


自古盜墓者可分兩類,一類為“私盜”,三二人結夥,於月黑風高之夜,偷偷摸到荒山野嶺,扒開森森古墓,偷盜墓中陪葬物品,以此致富發財;另一類為“官盜”,集結大批士兵,動用大量軍火,明火執仗地轟開皇陵古墓,搶奪裡面的珠玉珍寶,大發橫財。孫殿英盜挖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墳墓,就屬於後者。

孫殿英,河南永城人,外號“孫大麻子”,早年浪蕩鄉間,入過廟道會,成為頭目,不久又當土匪頭子,隊伍擴大到幾千人。1928年,他投靠國民黨,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期間,他因盜挖慈禧和乾隆的清東陵而“聞名天下”。1930年,孫殿英參加中原大戰,反對蔣介石,後被張學良收編。抗戰中,他曾任冀察遊擊總司令,1943年被日寇俘虜,便投靠了汪精衛,成為了偽軍豫北剿共總司令。

1928年,投靠國民黨的孫殿英駐紮薊縣馬伸橋,與清朝東陵只一山之隔。當年7月,孫殿英調動一團兵力,以軍事演習為名炸開了慈禧太后的定東陵,盜竊了大量稀世珍寶。又挖開乾隆的裕陵,得珍珠、翡翠、玉石、象牙、寶劍無數。後來,為了將這批寶物運出,孫殿英向遵化徵調了30輛大車,可見寶物數量之多。

孫殿英盜墓後,自他至下面的士兵,紛紛向外銷贓,於是,關於他盜挖東陵一事,舉國皆知,輿論一時譁然,一些人,尤其是滿清遺老們,一齊向蔣介石告狀。為了平息事態,孫殿英決定走上層路線,他將盜來的一柄九龍寶劍送給了蔣介石,另一柄送何應欽,乾隆頸項上最大的兩顆朝珠,送給了戴笠,又將一些珍寶分送宋子文、宋美齡、孔祥熙、宋靄齡、閻錫山等人,最後竟平安無事。

關於盜墓的原因,孫殿英曾自辯說,滿清殺了他祖宗三代,他以盜墓、革死人命的方式報仇。但誰都知道,這不過是欲蓋彌彰罷了,他之所以盜墓,也是為了發財嘛。但以盜墓這種陰暗的手段去發財,遲早會遭到報應的。

1947年,孫殿英最終被解放軍俘虜,隨後病死於戰犯收容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