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人民幣貶值引央行決策層表態,經濟?房價?全都要保!

人民幣貶值,決策層紛紛表態

6.3、6.4、6.5、6.6,現在是6.7!

僅僅75天時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就從6.26貶值到6.72,累計貶值幅度超過7%,不但將去年四季度的升值部分全數抹去,並創下2017年8月8日以來的新低。

自4月中旬以來,上證指數連續跌破3100、3000、2900、2800這些整數關口,市場人氣十分低迷。

匯率與股市同時下挫,在2016年年初也曾出現過,當時疊加熔斷機制加速推動下跌的作用,上證指數一路從3500點附近跌到了2638點。

7月3日,值“債券通”開通一週年之際,港交所舉行了債券通週年討論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出席討論會,並發表演講。

人民幣貶值引央行決策層表態,經濟?房價?全都要保!

對於進入下行區間的人民幣,潘功勝稱有信心讓人民幣在合理區間保持穩定,這也是近期人民幣貶值以來央行官員首次對人民幣表態。

潘功勝表示,我國國際收支和跨境資金流動基本平衡,外匯儲備充足,近些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充足的政策工具,我們有基礎、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中國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供求結構和企業效益不斷改善,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隨著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推進,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更有效率、更有質量和更加可持續。中國債券市場的持續發展具有一個良好的經濟基礎。

巧的是,同一天,我國央行易行長就近期外匯市場情況,接受記者採訪。就此,易行長只說了4小段話,可謂惜字如金,信息量卻十分巨大。

1.近期下跌是正常的。易行長說,“近期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波動,我們正在密切關注,這主要是受美元走強和外部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有些順週期的行為。”

2.外貿不算差,資本沒有明顯外逃。易行長說,“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金融風險總體可控,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際收支穩定,跨境資本流動大體平衡。”

3. 匯率該干預時會干預的。易行長說,“我國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多年來的實踐證明,這一制度行之有效,必須堅持。”

4.不會大放水,以確保匯率穩定。易行長說,“我們將繼續實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運用已有經驗和充足的政策工具,發揮好宏觀審慎政策的調節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破7可能會發生,但底部不會太深,更不會深不見底。因為我們強大的央行、政府,會在必要時出手的。

除了力挺匯率,那樓市未來何去何從?

人民幣貶值引央行決策層表態,經濟?房價?全都要保!

中國樓市的真相

前段時間,經濟下行,保經濟還是保房價一度成為熱議話題。經濟方面,已經有央行副行長開始表態力挺經濟,那房價是誰來控?

這一兩年,千百萬只大手從天而降,前有“房住不炒”主基調,後有7部門聯合出手打擊炒房亂象,不過還是沒能摁住中國的樓市。

摁得越死,反彈越厲害,結果是突破經濟學規律的一輪輪暴漲。房價破一萬的城市攀升至60多個,連十八線小縣城也榮登萬元榜。

土地也越賣越多,越拍越貴。今年前5個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2251億元,同比暴增45.9%。受到一萬點暴擊的不只樓市,而有懷揣著中國夢的盛世蟻民。

明明地方上已經限購、限貸、限價、限售,一套套組合拳打得比葉問還溜。為何房價仍會一飛沖天?

想要解答這個中國之謎,只需要短短八個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表面上,地方政府執行中央政令是一個比一個積極,政策一日三調,比太平洋彼岸的那位領導人還要難以預測。實則是關了前門,開了後門。

搶人大戰說是要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許多地方卻揣著拿它託底樓市的意思。所謂無門檻落戶,也變相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熱錢。

棚改原本是要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到了地方卻房地產化。曾有媒體發文說,棚改這本民心工程的真經到了某些地方就唸歪了。一些地方的棚戶區不夠用,創造條件也要上,連別墅都“棚改”,導致大量棚改貨幣流入樓市。

在這條利益鏈上,蓋樓的、買樓的,炒房的,莫不是花盡心思哄抬房價,部分地方政府也睜隻眼閉隻眼,甚至還有權力尋租,參與炒房的。

這就是中國樓市的真相。中央在發力,地方在卸力。到頭來,控房價反倒成了滑稽之談。未來,想要真正穩定房價的法寶,還是上下聯動整體發力。

匯率頂不住,樓市哪來好日子?

最近,股市、匯市都不斷波動,只有房地產堅挺,經濟和房價的關係密不可分,一旦匯率頂不住,信心崩塌,樓市哪來好日子?

對於房地產,近期各大城市再次調控升級、棚改失速,高層不滿非常明顯。也就是說,高層對樓市希望的是穩定,希望的是維持較高價格,但不能再高。

此前,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指出,“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這場攻堅戰,金融部門毫無疑義是主力軍、主攻部隊,但是實體經濟主管部門尤其是國有企業監管部門、房地產調控管理部門、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都要各負其責。”

他說,“如果房地產市場繼續亂象叢生,如果地方政府繼續變換花樣舉借債務,金融監管再嚴厲也會出現金融風險。

對房地產問題,他說,“前期房地產市場已經積累了一些風險,近期又亂象叢生,成為最容易引爆風險的定時炸彈,目前行政性措施已經不能根治。”

基於以上緊迫形勢,從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18年第二季度例會來看:

會議指出:

要繼續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走勢,加強形勢預判和前瞻性預調微調。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鬆緊適度,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把握好結構性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穩定市場預期,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直接劃重點:預調微調、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把握好結構性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

央行這樣做,當然不僅僅是自己的意思。高層也是希望房價、經濟的金融風險可控,也是逼不得已。

其實很好理解,貨幣結構性寬鬆了,註定利好樓市。那麼,要確保樓市泡沫不吹太大,只有強化調控,通過一些舉措去對沖。無論經濟還是樓市,決策層都會力挺,怎會二者直選其一呢?

結果如何,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知道。

轉自:房擺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