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女色+營銷,獨家剖析《創造101》的成功祕訣

女色+營銷,獨家剖析《創造101》的成功秘訣

作為國內首檔女團養成類的綜藝,《創造101》卻能獲得超44.4億的播放量,147.1億話題閱讀量,在“男色消費”中異軍突起,背後的原因恐怕不僅僅是小姐姐們的美貌與實力,還有貫穿始終的營銷。

今年夏天,最火的兩個熱搜話題,一個是世界盃,還有一個就是騰訊視頻推出的節目《創造101》了。

就是捧紅了「菊姐」王菊的那個節目。

23日晚上,《創造101》收官了。

總決賽直播從23日晚上七點半開始,歷時四個小時,票選出了11位少女以“火箭少女101”的組合名成團出道。

這場直播時間長度堪比春晚的《創造101》總決賽在數據上也相當耀眼,據騰訊視頻官方數據顯示,共有6300萬人觀看了這場直播。

這部節目的總播放量也已經超過了44.4億,比剛剛收官不久的《偶像練習生》多出了11.8億播放量。

學姐又特地去微博看了眼數據,截至25日16:00,微博上#創造101#話題的閱讀量已經高達147.1億,這個數據在剛剛收官時還是136.4億,才過了兩天不到的時間,就增加了10億左右,話題討論也達到了9489萬。

女色+營銷,獨家剖析《創造101》的成功秘訣

細數以往火爆的綜藝節目,其流量擔當幾乎都是“男色”,比如鹿晗、TFBOYS、吳亦凡、張藝興......再比如《偶像練習生》們。

作為國內首檔女團養成類的綜藝,卻能夠在“男色消費”中異軍突起,背後的原因恐怕不僅僅是小姐姐們的美貌與實力,還有貫穿始終的營銷。

1、預熱

關於《創造101》的預熱營銷不是從“大首發日”開始的,應該是從更早之前的《偶像練習生》時期。

由愛奇藝打造的男團養成節目《偶像練習生》,給接檔播出的《創造101》鋪了路。

《創造101》買了韓版《produce 101》的版權,而《偶像練習生》卻陷入了版權爭議;《創造101》主打女團,《偶像練習生》主打男團;《創造101》有流量小鮮肉黃子韜和大咖導師,《偶像練習生》也有張藝興和大咖導師》......

同樣是引進的偶像養成類節目,差不多的模式,將兩者進行對比再正常不過了。

隨著《偶像練習生》的熱播,越來越多的有關“愛奇藝PK騰訊”、“盜版PK正版”、“男團PK女團”的話題流出,引發了網絡上的輿論戰,幫助《創造101》在節目開播之前就快速升溫。

其次,在節目首播之前,騰訊視頻還為《創造101》推出了線上+線下的預熱活動。

在線上,騰訊視頻推出了一系列的視覺海報廣告,以“青春的夢在青春做完”為主題進行營銷,主打“青春”和“夢想”;上線了“我的少女夢”等H5,以少女夢為話題來製造裂變式傳播;發佈《創造101》的預熱宣傳片,焦距在女團生活;朋友圈廣告中也不乏《創造101》的身影。

在線下,騰訊視頻推出了“101路晚班夢電車”,從4月20日起連續7天免費接送北京深夜下班的年輕女孩回家,配以高質量的文案和海報,這場營銷活動也被眾多營銷類公眾號傳播。除了免費班車,電梯廣告也是《創造101》線下營銷的重點目標。

女色+營銷,獨家剖析《創造101》的成功秘訣

2、立人設

相信經常看八卦的人一定對“人設”這個詞不陌生。

“人設”一詞最早來源於二次元的創作,主要是指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徵,後來慢慢被推廣到娛樂圈以及各行各業。

打個比方,前兩年大熱的《極限挑戰》,黃磊的“神算子”,黃渤的“國民壞叔叔”,孫紅雷的“極限大傻”、“智商重災區”、張藝興的“小綿羊”等等,都是他們的人設,幫助他們在節目中快速建立了人物形象,在用戶心中形成記憶點。

同樣的,在《創造101》也有很多人設,比如愛哭、沒實力的“村花”楊超越、直爽坦率的獨立女性王菊、小眼睛rapper的yamy、眉毛實力兼具的孟美岐、笑容甜美的吳宣儀、B站邱淑貞、蘿莉身御姐音的賴美雲等等。

女色+營銷,獨家剖析《創造101》的成功秘訣

每個用戶都能在這些人設中找到自己的映射或者喜好,這些人設幫助選手獲得了大批粉絲,也為節目引入了大批流量。

對於企業來說,也需要“人設”,這個人設就是企業的品牌形象。

可口可樂前董事長伍德魯夫說:“假如我的工廠被大火毀滅,假如遭遇到世界金融風暴,但只要有可口可樂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將重新站起。”

這就是品牌形象的力量,也是“人設”的力量。

3、製造話題

從節目開播之前跟愛奇藝《偶像練習生》的正盜版之爭、男女團之爭,到節目播出後的女團和節目內容本身,《創造101》始終話題不斷。

學姐整理了一下自己看到過的,就有“Sunshine素顏參加《創造101》”、“C皇C位出道”、“村花楊超越”、“黃子韜發飆”、“yamy吐槽自己變娘”、“菊外人”、“陶淵明”、“菊花寶典”、“楊超越車禍現場”、“楊超越划水”、“楊超越哭”......

這些學姐羅列出來的關於《創造101》的話題還只是冰山一角。

不管是無心插柳,還是有意為之,這些持續不斷的話題對《創造101》來說就意味著關注度,意味著流量,也正是這些話題將《創造101》的聲量擴到最大,甚至擴大到了非目標用戶群的範圍內。

4、借勢

《創造101》有六個明星導師:黃子韜、羅志祥、Ella、張傑、胡彥斌、王一博。這幾位明星的微博粉絲加起來超1億,僅這幾位明星的線上預熱宣傳,就可以幫助《創造101》帶來大量的關注。

參加節目的101位練習生,其中不少人來自知名經紀公司,背後有大批一線明星,自帶巨大的流量池。這些明星紛紛站出來為參賽的練習生打call,也為《創造101》導入了大波流量。

《創造101》有很多品牌主,這些品牌主對節目的作用可不只是注入資金。

通過在節目中插播含有品牌代言人的廣告,撬動代言人粉絲群體,以及以人氣選手為主角製作品牌廣告,在各個渠道分發推廣,擴大覆蓋人群範圍,都幫助節目擴大了傳播影響力。

5、養成的深度參與感

“養成”這個詞最早來源於日本,主打的就是“陪伴成長”模式,這個“陪伴成長”的過程,為用戶提供了深度的參與感。

從101個小姐姐第一天入營,在第一次分班、第一次公演,一直到最後的成團總決賽,在歷時100多天的時間裡,用戶是以“創始人”的身份全程參與的,由用戶的投票選出最終的11人成團出道。

可以說,用戶的參與決定選手的去留。不僅是去留,甚至連選手公演的演出曲目、站位都是由用戶來投票決定。

在這樣的養成模式的刺激下,用戶會持續關注喜歡的選手,為她們投票,為她們集資應援,也跟她們一起經歷歡喜、悲傷、失落,看著她們一點一點變得專業和成熟。

女色+營銷,獨家剖析《創造101》的成功秘訣

據估計,粉絲們在應援平臺Owhat上為《創造101》的選手們應援公開募集的資金就超過1450萬,在另一個眾籌平臺摩點網上,應援集資同樣以驚人的速度瘋漲。

奪冠熱門的吳宣儀粉絲用不到1小時的時間就集齊了100萬元,據知著網稱,截至23日中午,粉絲的中籌金額超過3000萬。

《創造101》用數字如此龐大的應援金額告訴我們,提高用戶參與和互動,對於品牌營銷來說多麼重要。

通過用戶深度參與的養成模式,日本第一少女偶像團體AKB48每年可以創造100億人民幣左右的經濟效益。

讓用戶參與到產品的誕生過程中,用戶就會成為品牌的忠實粉絲,始終追隨你的產品,就像小米一樣。

有節目製作人說,做節目的人遇到楊超越這樣的選手,簡直做夢都要笑醒。

誠然,楊超越為節目賺足了話題和流量,但整個節目並非只是因為有一個楊超越就能獲得成功,而是通過前期的預熱宣傳,到話題營銷、借勢營銷、互動營銷等各個環節環環相扣,才成就了爆款。

只有優質的產品+優質的營銷,才能被用戶pick。

今日話題:

你對哪個小姐姐印象最深?

(轉發並評論,我們將從中隨機抽取1名贈送價值299元的《用戶運營高手養成全攻略》課程,服務好我們的衣食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