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白巖鬆評世界盃,國足不行就是因為錢太多,他的這個觀點有道理嗎?

談天說球


白巖松在一檔節目中談到:“中國國足除了張玉寧,其他球員基本都在中超聯賽踢球,為什麼中國球員不能走出去?水平不夠,這只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中超太有錢了,相當多的球員在中超掙的錢,比去國外掙得多得多。因此,不僅不出去,出去的球員一有召喚就立馬回來。”

首先,十分佩服白巖松老師敢說真話,不怕得罪人,這點比那些在足球圈混的媒體人要強得多。白老師話說的不好聽,估計很多球員也不愛聽,但卻是實話。為什麼現在留洋的中國球員越來越少了,不僅如此,那些僅存的出國留洋的青少年球員只要得到國內俱樂部的邀請就義無反顧的回國。為什麼?因為錢。錢是好東西,人人都愛錢,但和留洋前輩楊晨、孫繼海、范志毅們相比,現在的球員少了一份對足球的信仰,缺乏忍受孤獨寂寞的耐心,為了錢他們可以放棄曾經的夢想。當然這和中國足球的大環境是分不開的,隨著資本的進入,中國足球越來越火,球員薪水也水漲船高,比在國外要高得多,在國內就可以安逸的拿到高薪,誰會這麼傻去國外忍受冷板凳呢?這就導致中國足球和世界足球脫軌,中國球員水平不升反降。

但是如果中國足球總是這樣是難以進步的,泡沫總會有破的那一天。俱樂部應該把資金投入到青訓領域,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培養更多的足球人才,讓他們對足球有一份純粹的熱愛。而不是一切“錢”看的功利主義!


搜達足球


巖松老師這個說法我覺得有道理,雖然有一點點片面,但是確實說明如今國足存在的很多問題。

我也不想去講很多的大道理,只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幾個小故事,大家或許就能夠懂得白巖松老師所說的深意!


曾經伊拉克的國足一度讓全世界為之震驚,為他歡呼,為他喝彩。因為那一年打入世界盃的時候,他們國家正在經受著戰亂,在他們國家幾乎找不到一塊完整的平坦的足球場。

而當他們的球員走入球場的時候,更是讓人心酸:一個隊11名球員,腳上的球鞋,各種牌子的都有,一看就是非常廉價的地攤貨。

但就是這樣的一支球隊,他們能夠在世界盃的比賽裡展現他們的熱情和努力。

他們沒有大別墅,沒有豪車,沒有錢,甚至連一雙好鞋子都沒有。但是他們能踢出好球!

不說別人,我們也說一下自己的國足。


現在這個年代,很多人一提起國足,都連連搖頭。但是你知道嗎?在1913-1934年,這二十幾年的時間,亞洲一共舉行了十次亞洲遠東運動會,而在這十字運動會里,中國國足拿到了九次冠軍,一次亞軍。

那時候的中華,水深火熱,有些隊員甚至是餓著肚子去訓練。他們能有資深的教練,也沒有完善的醫療保障後勤團隊,更沒有各種高薪和獎金。

但是他們的足球,能夠連續數十年稱霸亞洲。

有時候,當你擁有太多錢的時候,是不是一定程度磨滅你的意志呢?

有些事情點到為止,不必多說。

這裡是泉說體育,歡迎您的關注。

泉說體育


這個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高薪的確容易讓球員失去繼續拼命的動力。

如今2018俄羅斯世界盃賽程已經進行過半,雖然我們國足再次沒有意外地無緣世界盃,但是中國球迷們依然是對世界盃充滿關注,在觀看比賽的同時也在思考國足如此困境的原因,比如名嘴白巖松就提出了他的觀點。


眾所周知,白巖松也算是一個鐵桿足球迷了,之前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這屆世界盃我們除了國足沒有去,其他的什麼贊助商、球迷、各種商家都去了。他也說過國足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薪資水平太高。

我認為他的說法還是有道理的,在如今這個中超金元足球的大環境下,各種破紀錄的轉會費以及高薪讓人驚歎,只能說球員們的能力配不上薪水和轉會費,對於他們來說既然已經有了高薪,何必再去拼命訓練提升自己呢?



熱愛足球,熱愛體育,敬請關注“玦代雙驕”,為您帶來更好的回答!


玦代雙驕


國人對中國男足進不了世界盃,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正如白巖松所評價那樣,一是水平不夠,二是俱樂部太有錢。這不正點出養尊處優培養模式麼?這和家有嬌娃,公子哥,嬌小姐有何兩樣?凡是養尊處優環境下養育出來的兒女,有哪個會爭氣?

恐怕很多人一提到中國男足,就會搖頭,無奈,甚至不屑。這種現狀可以用幾個字來形容,松、散、懶來形容外在的疲沓,而缺乏進取精神才是內心的原因。因此,對於中國男足來講,無論是內因還有外因,都是一付慫包軟蛋的架式。

我們都知道,闖入世界盃的球隊,那都是具有強烈的國家榮譽感,使命感的球隊,球員們個個都是血性男兒在拼,因為他們不想給國家丟臉,不想本國足球蒙羞。可是再看看中國足球隊員,掙著高薪,把足球當成了很體面的工作,可是他們有那種為國豁出命的精神嗎?再者說,足球是特別強調團結、配合、技戰法的項目,更有超棒的體能和戰術素養,而這些國足的公子哥們,都不具備,他們拿什麼去給國人爭氣,給國家爭光!

中國足球,你的精神在哪裡?


寒石冷月


白巖松評世界盃,國足不行就是因為錢太多,他的這個觀點有道理嗎?

白巖松在一檔節目中談到:“中國國足除了張玉寧,其他球員基本都在中超聯賽踢球,為什麼中國球員不能走出去?水平不夠,這只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中超太有錢了,相當多的球員在中超掙的錢,比去國外掙得多得多。因此,不僅不出去,出去的球員一有召喚就立馬回來。”

關於中國男足的事情,遺憾與失望的比較多。但有幾點至今讓人費解:

一是男足進不了世界盃,但是錢掙得卻不少。

二是男足進不了世界盃,但是脾氣卻不小。

三是男足進不了世界盃,但是派頭卻不小。

所以就我來看,男足的問題恐怕真是在於錢的問題,也就是白巖松所說的錢太多了。為什麼這麼說,我有幾點理由:

第一,金錢主義至上,會損害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對人的信仰、追求造成影響。

第二,即使是要掙錢,也要掙錢有道,要是靠本事和能力掙錢。現在來看,就男足的這個水平,如果掙那麼多的錢,肯定是不值得的,是有巨大問題的。

第三,男足的進步,還得要從基礎抓起,要從機制的活力抓起,要能夠讓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可以進入足球隊,要通過活力與壓力共同來推動。


碧翰烽


白巖松的這個觀點非常有道理,人都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國足不行,很大的原因就是中超賺錢太多,球員們失去了更加努力的動力,不再將留洋提升自身能力作為標準要求自己。

白巖松最近在他的節目《白看世界盃》中提出了國足為什麼不行,進入不了世界盃的觀點。白巖松將矛頭直指中超:“中國隊為什麼不能走出去?水平不夠,這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中超太有錢了。”白巖松表示,日本球員追求在海外發展,認為回國踢球是墮落,但中國球員卻因為中超太安逸而喪失了出國踢球的闖勁。


雖然現在中超聯賽已經成為了亞洲第一聯賽,但是水平實在不敢恭維,比歐洲的二流聯賽都差距很大,更不用說與歐洲5大聯賽相比了。所以在中超踢球,球員的水平可想而知,進步的速度也會非常緩慢,甚至會埋沒一些天才球員。

中國球員現在都喜歡在中超效力,而不是去留洋,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超的工資太高了,可以與歐洲5大聯賽相媲美,甚至還要高。所以中國隊現在基本沒有留洋的球員。


本屆世界盃日本11人首發名單中,有10人在歐洲踢球,韓國也有6人在海外踢球,在與大腕們的過招中磨練了超強的作戰能力。而中國隊只要不出國踢球,就只能接受被踢出局的命運。所以中國隊在亞洲與韓國、日本這樣的一流球隊差距很大,而且短時間內也難以彌補。

中國隊想要闖進2022年世界盃,現在來看還是希望渺茫,只能寄希望於國際足聯改革之後的世界盃,亞洲區如果能有8.5個名額,再加上現在大力推進的青訓工作開花結果,也許未來中國隊會再次出現在世界盃的舞臺上。



大鵬老師


這個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國球員這幾年收入大幅度增加,導致的一個消極後果是,阻礙了球員走出國門留洋,畢竟在家門口就能賺這麼多錢,誰還傻乎乎跑去國外?但問題是,中超能夠培養的最頂尖的球員,他們組合在一起也不能幫助中國足球衝出亞洲,不留洋,對中國足球的發展來說是很大的阻礙。

就像U23政策一開,各大俱樂部紛紛開高薪把那幾個國外留洋的年輕球員挖回國內。韋世豪這樣曾經言之鑿鑿表示自己不踢出來絕對不回國的人,最後還是難擋金錢誘惑返回中超。現在中國球員已經不是能力夠不夠留洋的問題,而是你有沒有野心去留洋的問題。如果連這份野心都失去了,中國足球就只能呆在國內閉門造車了。

但是,中國足球也窮過,那時候照樣還是不行,因此金錢絕對不是阻礙足球的最主要原因。像是英法意德西這些國家,他們的球員收入水平也不低,但他們仍然是足球強國。而且在中國,畢竟能賺高薪的球員還是少數,絕大多數球員還是要為生計奔波。所以,錢會阻擋一部分人留洋的熱情,但其他人呢?

如果錢真的是職業足球的原罪,那麼梅西、C羅,可能在腰纏萬貫之後早就失去了對足球的野心,但事實當然不是這樣。最主要的問題,或許還是出在個人身上,自己不行,也就看任何東西都是阻礙發展的絆腳石了。


菱鏡頭


白巖松評論天下事“幾十”年了,我認為:“國足不行就是因為錢太多!”這句評論之語最靠譜!
這句話道出了國足衝不出中國邊境,只能在國內耀武揚威。有時候經常出國,也是花國庫之全國人民的納稅錢打友誼賽。猛然來了一場幾國邀請賽,還要坐包機顯擺顯擺。看見國足踢球,就像看“女人逛街”,看上去挺美,好看啥子用也沒有。


歐美球員踢球是為了掙錢而不懈努力,而國足踢球是為了多出場表演而“撈錢”。

歐美足球明星是一腳一腳踢出來滴,沒有真功夫好表現,立碼走人,哪兒涼快去哪兒待著。而國足誰的錢多關係硬,永遠是足球場上的常青樹,一年四季花紅綠葉!

一個人有錢了,奮鬥的勁頭立碼打折。工作只是像徵性的,沒事可幹無聊唄。消遣而已!

一個人錢太多了,想掙更多的錢,肯定首先選擇熟悉的行業,花小錢搞圈子,輕輕鬆鬆去賺錢。對買彩票發大財的事想都不想。

國足不也是一樣一樣滴!反正國內就那麼幾個踢球的,哪裡錢多哪裡鑽,不是靠腳的功夫,而是比拼誰的“腰包”鼓。拉夥搞關係,球員上場不是比功夫而是比“票子”!國足的錢太多了,太容易掙了。真正的足球人才在“放羊”,踢球的在想方設法狂“撈”錢,因此,國足永遠在國內轉圈,踢世界盃那只是美麗的傳說而已。信不信?因為,白巖松評了:“國足錢太多。”就是踢球射不進門,不是上天,就是出界!


何由之


白巖松評世界盃,國足不行就是因為錢太多,他的當然是有道理的!

由上圖可以看出有些國內球員的身價,已經達到歐洲二流球星的水平。而以上所有球員的薪水和獎金其收入更是達到或超過了歐洲二流水平。但是中國國內的球員實際水平恐怕連亞洲二流都算不上。比如雖然中超球隊已經兩次獲得亞冠冠軍,在亞冠比賽上也能取得對日韓澳球隊的優勢,但是一旦沒有外援,中國國家隊甚至連進入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12強賽都跌跌撞撞,更別說是闖入世界盃了。

因而水平遠低於其身價和收入就是中國足球隊員的一個特別奇葩的存在。這樣帶來的後果必然就是不會努力踢球,更不會努力從外援和外教身上學習技藝。從而使中國足球在瘋狂燒錢後,其實只換回來了一個虛假繁榮的場面。

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在於中國足球沒有按照足球運動的規律辦事兒,任何足球發達國家都有充足的青年後備人才儲備,從而能夠建設起從低級到頂級的足球聯賽體系。從而使塔尖的國家隊能夠保證使萬里挑一、甚至十萬裡挑一。所以雖然德國隊在本屆世界盃鎩羽而歸,但是其實他們在2000年歐洲盃上,三戰僅積1分也是作為衛冕冠軍小組賽被淘汰。但是德國隊以2006年本土世界盃為契機,積極選拔青年隊員,推行青春風暴,2014年獲得巴西世界盃冠軍團隊的絕大部分成員都是2010年南非世界盃奪得第三名的成員。我也可以在這裡預測,再過5-10年德國隊還會像他們歷史上那樣再次登上世界之巔。而中國現在的足球註冊人員只有不到一萬人,不要說和德國、日本等國數百萬人無法相比,就是連只有30萬人口卻有2萬足球註冊球員都比不上。而足球人口極少的後果就是,盲目燒錢的職業化,只會迅速吹鼓這些不職業的職業球員的腰包和肚皮,而不是提高他們的球技。

因此是時候,對職業球隊進行整頓了。現在應該大幅度提高職業球隊的門檻,將中超球隊的數目減少到8支,賽制改成常規賽和季後賽模式,所有比賽成績要加上U21預備隊聯賽、U19預備隊聯賽、U17預備隊聯賽及U15預備隊聯賽的成績。沒有建立完備預備隊的中超球隊直接踢出中超聯賽。


地震博士


讓我們換個角度去看問題

國足錢太多,沒毛病。為什麼錢多?

①國人捧,媒體吹,無論戰績多差依然有關注度,依然有超級流量包扶持。

②上面熱愛足球,蘇寧恆大淘寶,包括權健這些都屬於典型的見風使舵的大企業。如果樂視也搞足球,說不定能逃過一劫你相信嗎?

③足球本身就是個好運動,先天自帶流量包。

因為有大量觀眾,因為有投資方不計成本的持續投資,所以足球運動員的收入自然就水漲船高了。就像一個坐擁500萬粉絲的大主播,即使她天天就在鏡頭前發呆,一個月也幾十萬妥妥的,畢竟群眾基數在這,關注度在這。


因此單純把國足一直上不去的原因歸結為球員錢多,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有本事咱讓所有人都不去看球,場場空場,媒體不吹,各大網站不給流量,你看球員工資還能上去嗎?但這些假設都不切實際。

國足一直以來上不去的原因我認為是中國應試教育害的,家長的觀念害的。為了那幾門升學考試,電子遊戲不能玩,體育課也經常被佔,藝術類的課程乾脆也停了。這種大環境下,能有優秀的足球苗子脫穎而出嗎?教練我想踢球,媽媽我想踢球,爸爸我想去踢球,你試試100個家庭裡有多少個敢去下這個賭注?

目前國內能提上球的孩子,大部分屬於家庭環境優越,不缺吃喝,即使以後一無所成家裡一樣能養著的家庭。或者父母思維開明,不想讓自己孩子走自己老路,讓他去做他想做的事。


媒體喜歡把國足輸球原因歸結於球場太少,教練太少等客觀因素。殊不知真正的原因是踢球的孩子太少了,他們喜歡足球,但迫於現實,只能藏在心中。

我生活的地區附近有不少大學,足球場也不少,但真沒見過綠茵場出現有人爭搶的現象,絕大部分時間球場都是留給情侶散步,拍照,曬太陽的存在。

國足想要在世界場上有所斬獲並不難,把足球列入高考科目,佔個50分,甚至100分,你看幾年後行不行?

但如果通過這種強制全民參與的方式來提升足球成績,未免有些反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