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主力交易員的肺腑之言:買股的最佳時間點是什麼時候?

供求、經濟、政治等基本因素,無疑是影響價格的主因。但歸根結底,決定漲跌的力量,還是來自市場本身的買賣活動。再轟動的利多因素,如果不入市行動,行情就不會狂升:再重大的利空消息,假若沒轉化為賣壓,價格便無由暴跌。而買氣和賣壓的大小,透過每日成交量和價格漲跌幅度得以反映。量價分析,實質是動力與方向分析;成交量是動力,價格走勢是方向。

根據量價分析的一般原理,價位上升,而成交量大增,“眾人拾柴火焰高”,表示升勢方興未艾;價位仍升,但成交量漸次縮小者,意味升勢已到了“曲高和寡”的地步,這是大市回頭的先兆;反過來,價位下跌,而成交量大增,“牆倒眾人推”,顯示跌勢風雲初起;價位續跌,但成交量越縮越小,反映跌勢已差不多無入敢跟了,這是大市掉頭的信號。

走勢並沒有主觀上的頂或底。所謂頂和底,是由市場買賣活動客觀形成的。所謂底,是由交易者的整體信心亦即人氣決定的。假如價格走勢創了天價而成交量又創了天量的話,說明大量交易者入市,而且強烈看好後市,“天外有天”,天價必然很快被刷新。

量價分析不能是今日與昨日的簡單對比,這樣就看不出它的延續性。必須對一週來、一個月來、三十月來的量價互動資料作詳盡評估,由量價變動的過去看它的現在,結合它的過去和現在分析它的未來。同時要明白:成交量的增加或減少不會改變價格波動的方向,而僅僅會加劇或緩和價格的上升或下跌。由於每一筆交易包括買與賣,成交量就是買賣合約的總和。成交量大並非指買的人多或賣的人多。升勢只是說明買方願以高價成交,跌勢只是表示賣方願以低價成交。動力與方向是兩回事,不能混淆,只有這樣,量價分析才會為我們對後市的預測帶來具建設性的啟發,並且尋求到最佳買股的時間點。

主力交易員的肺腑之言:買股的最佳時間點是什麼時候?

通過成交量判斷大資金進出方向

一般來說,當主力還未準備拉抬股價時,股價的表現往往是很沉悶的,成交量的變化也不是太大,此時,研究成交量沒有現實意義,也不能斷定主力的意圖。但是,一旦主力放量拉昇股價,主力的行蹤往往就會暴露,此刻我們再來研究成交量的變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能夠準確地捕捉到主力洗盤的跡象並果斷介入,往往能在短期內獲取收益。

股民往往在根據成交量判斷主力出貨與洗盤時,不是錯把洗盤當出貨,過早賣出從而痛失獲利良機,就是誤將出貨當洗盤,該出手時不出手,結果失去出貨良機。怎樣才能避免判斷失誤呢?投資者可根據成交量的以下特徵來判斷主力的進出方向。

(一)觀察價格變化識別資金流向

莊家洗盤的目的是恐嚇市場中的浮動籌碼,所以,其走勢特徵往往是股價跌勢兇猛,用快速、連續性的下跌態勢以及跌破重要支撐線等方法來達到洗盤的目的。而出貨的目的是賣出手中的籌碼兌現利潤,所以其走勢特徵比較溫和,以一種緩慢的下跌趨勢來矇騙投資者,使投資者不知不覺地陷入深套,最終導致無法自救。

(二)利用持續時間的長短判別資金流向

一般情況下,上漲途中的洗盤持續時間不會太長,通常為5~12個交易日,如果時間太長,往往會被投資者識破;而出貨的時候,股價即使超出這個時間段,仍會表現出緩慢陰跌的走勢或不溫不火的震盪整理態勢。

(三)觀察尾盤反映識別資金流向

一般情況下,洗盤時,尾盤常常會出現反常,譬如:股價本來全天走勢都非常有序,但是臨近尾盤時,卻突然遭遇巨大賣盤的打壓,而出貨時,尾盤出現異動的現象相對要少得多。

(四)通過成交密集區識別資金流向

通過成交密集區往往可判斷主力是在洗盤還是在出貨。如果股價從底部區域啟動不久,到達離低位成交密集區不遠的位置,這時出現洗盤的概率比較大;如果股價逼近上檔套牢籌碼的成交密集區時遇到阻力,則主力出貨的概率比較大。


成交量分析要結合看換手率

對成交量進行分析,是實際操作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由於流通盤的大小不一,成交金額的簡單比較意義不大。在考察成交量時,不僅要看成交股數的多少,更要分析換手率的高低。換手率是指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某隻股票的累計成交股數與流通股的比率。

例如,周換手率是指在一週的時間裡個股的換手情況,也就是一週內各個單日換手率的累計。

換手率的變化分析,應該說遠比其他的技術指標比較和形態的判斷都更加可靠。換手率的高低,不僅能夠表示在特定時間內一隻股票換手的充分程度和交投的活躍狀況,更重要的是,它還是判斷和衡量多空雙方分歧大小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低換手率表明多空雙方的意見基本一致,股價一般會由於成交低迷而出現小幅下跌或步入橫盤整理。高換手率則表明多空雙方的分歧較大,但只要成交活躍的狀況能夠維持,一般股價都會呈現出小幅上揚的走勢。

對於換手率的觀察,投資者最應該引起重視的是換手率過高和過低時的情況。過低或過高的換手率在多數情況下,都可能是股價變盤的先行指標。一般而言,在股價出現長時間調整後,如果連續一週多的時間內換手率都保持在極低的水平(如周換手率在2%以下),則往往預示著多空雙方都處於觀望之中。由於空方的力量已經基本釋放完畢,此時的股價基本已進入了底部區域。此後即使是一般的利好消息,都可能引發個股較強的反彈行情。

對於高換手率的出現,投資者首先應該區分的是高換手率出現的相對位置。如果此前個股是在成交長時間低迷後出現放量的,且較高的換手率能夠維持幾個交易日,則一般可以看作是新增資金介入較為明顯的一種跡象。此時高換手的可信度比較好。由於是底部放量,加之又是換手充分,因此,此類個股未來的上漲空間應相對較大,同時成為強勢股的可能性也很大。投資者有必要對這種情形作重點關注。

如果個股是在相對高位突然出現高換手而成交量突然放大,一般成為下跌前兆的可能性較大。這種情況多伴隨有個股或大盤的利好出臺,此時,已經獲利的籌碼會藉機出局,順利完成派發,“利好出盡是利空”的情況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出現的。對於這種高換手,投資者應謹慎對待。

除了要區分高換手率出現的相對位置外,投資者還要關注高換手率的持續時間,是剛剛放量的個股,還是放量時間較長的個股。多數情況下,部分持倉較大的機構都會因無法出局而採取對倒自救的辦法來吸引跟風盤。對於那些換手充分但漲幅有限的品種反而應該引起警惕。但對於剛剛上市的新股而言,如果開盤價與發行價差距不大,且又能在較長時間內維持較好的換手,則可考慮適時介入。

實際上,無論換手率過高或過低,只要前期的累計漲幅過大都應該小心對待。從歷史觀察來看,當單日換手率超過10%以上時,個股進入短期調整的概率偏大,尤其是連續數個交易日的換手超過7%以上,則更要小心。


虛假或真實的成交量——主力迷感散戶的慣用手法

大眾投資者在研判股價走勢時非常注重成交量,而主力手握大量籌碼,又深諳大眾的思維習慣,這就給主力一個可以通過製造虛假的成交量信息來欺騙大眾的機會。“對倒”又可稱為“對敲”,是主力常用的手法。所謂“對倒”就是主力利用自身的大量交易賬號,將自己左手裡的籌碼倒進右手。對倒的目的無非是利用成交量製造利於主力的股票價位,吸引大眾跟進或賣出。

例如,主力在建倉時很可能使用以下這種手法,當股價經過長時間大幅下跌處於低位時,經過仔細調研、考察,主力認可了這個價位,於是開始建倉,其表現在走勢上,股票往往和大盤不同步,股價往往以小陰小陽沿10日均線持續上揚,其走勢要明顯好於大盤,這說明主力在拉高建倉,然後出現成交量放大並且股價持續陰線下跌,這時下跌所產生的大成交量就是主力利用“對倒”來打壓股價。這是主力在建倉時製造虛假成交量用以迷惑散戶的一個典型事例。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主力在拉昇的時候,又是如何通過製造虛假成交量來吸引跟風盤的。讓我們先明確一個觀念,主力並非在一開始拉昇就會通過製造大成交量來吸引眼球,主力在拉昇過程中何時製造大成交量,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是主力控籌程度;二是主力打算在什麼價位出貨。如果主力控籌較輕,為了達到最好的拉昇效果,勢必要在一開始拉昇就通過這種對倒的手法制造大成交量以此來吸引市場的關注,通過散戶的加入,和散戶形成“共振”,從而實現拉昇的幅度、保證拉昇的成功。但是,當主力控籌較重時,在股價開始啟動後,因為這個價位仍離主力成本較近,主力肯定不想讓更多的散戶加入進來一起獲利,這時的上漲或稱拉昇,多是“默默無聞”。

通過觀察成交量異動等指標,人們發覺其股價離底部已經很遠,主力這時通過大量對倒拉昇、加上散戶的力量製造了“量價齊升”的假象,往往能起到邊出貨邊拉昇的良好效果,因為主力出貨並不是像市場上想象的那樣拉到最高點後,築個“頂”再出貨。

再讓我們看一下震倉、洗盤時,主力是如何操作的。當股價再上一個新臺階後,因為跟風盤獲利較豐,主力往往會採用大幅度對倒震倉的手法使一些短線客下馬,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高市場的持倉成本,因為如果市場的持倉成本很低,會對主力出貨造成麻煩。眾所周知,讓獲利盤拋出是容易的,而當主力真正大量出貨時,股價是很難再上漲的,這時如果那部分獲利較豐的市場浮籌察覺股價很難上升,搶著與主力一起出貨,那主力是很難完成任務的。這時的盤口特點往往是高點和低點的成交量明顯過大,這是主力利用手中的餘籌為控制股價漲跌幅度而用大量籌碼對倒造成的效果。

當股價再次攜量上漲,這時的增量多是主力的對倒造成的,因為主力手中籌碼不如以前多,所以造量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了,往往會出現間歇性的大量,而且其5日均量很可能會小於上次大幅上漲的成交均量,但是股價卻實實在在地在拉昇,“賺錢效應”衝暈了人們的頭腦,股評家開始以長線的眼光看好個股的發展潛力,更多的散戶也開始以長線投資的藉口、短線投機的心態介入這隻股。主力利用自己手中的最後餘籌反覆地製造上漲、下跌的震盪效果,籌碼開始越來越多地分佈在散戶的手裡,而在這個價位介入的散戶又無利可圖,當主力出貨幾近完成,股價也就開始了雪崩之路。

以上我們看到了主力在做一隻股票的時候,在不同階段都會通過製造成交量來製造假象,所以對於散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通過成交量情況、結合股價的位置來分析主力的意圖,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穩中獲利。

如圖3-1德賽電池(000049)2008年9月24日後的走勢,我們可以對比圖3-2同期的大盤走勢,發現德賽電池在2008年9月24日之後,因為主

力對於它所蘊涵的題材(巴菲特入主比亞迪,德賽電池搭上了新能源概念)的炒作,其走勢明顯不同於大盤,而產生這種“不同”的原因是建立在主力對這隻股的股價操控的基礎之上的。而這種對股價的拉昇、維護等無不是建立在大量的成交基礎之上。在這裡我們可以發現,主力在拉昇前是沒有太多事先準備的,這主要是因為市場熱點來得太快了,沒有時間佈局,這可以從主力的建倉手法看出,採用啟動之初連續大幅拉昇吸籌,短時間內完成建倉。這時的成交量“水分”不大,其成交量大幅增大的原因主要是獲利盤的湧出和一些被套盤見短期漲幅大而進行的割肉,主力將這些拋出的籌碼一併吸入,完成了短期內建倉的目的。但是隨後的成交量就存在了很多“水分”,這是因為主力要想使跟風盤湧進、維護股價、吸引短線客等等,都要通過大筆的對倒來製造虛假成交量給人一種股價仍能再上一個臺階的感覺。具體各個環節的分析,可參見圖3-1。

主力交易員的肺腑之言:買股的最佳時間點是什麼時候?

主力交易員的肺腑之言:買股的最佳時間點是什麼時候?

虛假的成交量更多體現在一些小盤股、題材股、概念股等身上,因為這樣的股票炒作起來更容易獲得市場的認可,也容易吸引跟風盤;而在那些藍籌大盤股身上,其成交量往往是機構博弈或者是機構與私募博弈的結果,若結合股價的走勢,這時產生的成交量更能反映出市場的供求平衡情況。

懂得區分真實的成交量與虛假的成交量,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研判走勢,若是一隻股票成交量的“水分”太大,則投資者更要高度提高警惕,因為一旦主力放棄通過對倒維護股價,那其隨後的走勢很可能會明顯弱於大盤。體現在操作思路上就是:在操作小盤股時,要更關心自己手中的個股,而在操作大盤藍籌股時,則可將注意力集中於市場的整體情況。成交量所蘊涵的信息是豐富的,成交量既可以反映出主力操作個股的意圖,也可以反映出市場的供求平衡情況。


盯牢炒作過程巧跟莊

任何置身股市的投資者都知道,要想從股票交易中獲取利潤,最終是靠一買一賣即低買高賣而獲取差價收益的,莊家也不例外,只不過其方式更為獨特,買賣更為隱蔽而已,其操作過程一般都是事先選擇某支看好的股票,然後利用資金優勢緩慢地吸納即進貨,拉昇前清洗盤面,最後出貨。總之,低進高出是他們操作的總思路。

一、盯牢莊家進貨全過程

莊家一旦選定某隻股票,就會動用其財力進入炒作的實質性步驟——進貨。成熟的莊家不會輕易進駐某隻股票。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莊家深知箇中的道理。莊家進貨,猶如廣大投資者一樣,總是力圖以最低的買入價成交,從而降低其購買成本,而此時的股票莊家並不隨心所欲地加以控制,一旦進貨數量過多過急,就會導致暫時的供需失衡引起股價上揚,提高持倉成本。

因此,莊家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任務:一是儘量避免進貨意圖暴露引來搶盤,同時又要儘量壓低股票價格。為此莊家要利用各種手段,比如有關該公司的利空傳言,或是設法使股價跌破重要技術位,誘空造成恐慌。如果這個過程莊家有耐心,可能會持續幾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

二、買在莊家建倉結束時

散戶跟莊炒股需儘可能準確判斷莊家的持倉情況,盯牢莊股,跟在莊家建倉結束時,在其即將拉昇時介入,必將收穫頗豐。莊家建倉的過程就是一個籌碼換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莊家為買方,股民為賣方。莊家只有在低位充分完成了籌碼換手,吸籌階段才會結束,發動上攻行情的條件才趨於成熟。

莊家的吸籌區域就是其持有股票的成本區域。長線莊家和主流成本就是莊家的建倉成本所在。這裡面的關鍵是如何發現莊家已鎖定籌碼。建倉完成後通常會有一些盤面特徵,這些特徵在前面的章節已有闡述,本處不再贅述。需要補充的是如何識別新股建倉結束時機。

對新股可關注上市數天內、特別是首日換手率。新股上市首日成交量大,應是莊家有意將其作為坐莊目標,一般都會利用上市首日大肆吸納,完成大部分的建倉任務。判斷換手率依據如下:

(1)上市首日換手率超過50%。換手率越高,說明莊家介入的可能性越大,日後拉昇的高度可能會較高。若換手率較低,則說明籌碼惜售,不便於莊家建倉或控盤,上攻的空間會打折扣。當然,這裡還要區分有無多家機構爭搶籌碼,如有,則股票日後的表現會延期或打折扣。

(2)完成首個100%換手率時,股價有強勢表現。強莊在做新股時可能會採取連續拉昇的方法,這一般出現在上市首日股價定位不高的情形。更多的莊家會選擇橫盤震盪來完成首個100%換手率,以完成建倉任務。

(3)在大盤平穩時,新股中的莊股股價不會跌破上市首日的最低價。首日莊家如果大舉介入,後市必然會護盤,否則讓跟莊者拿到一大批比自己倉底貨還要便宜的籌碼,那是莊家難以容忍的。偶爾跌破也是為了震倉,時間短,幅度淺(不超過10%)。若大盤出現中期調整,反正市場上敢於買進的人會很少,莊家藉機打壓再補更低位的籌碼則又另當別論。滿足以上條件時,新股的莊家基本上難以遁形。日後如何演繹行情,不同的莊家手法自然各異。

莊家建倉完成時還有一些特徵值得:

如股價先在低位築一個平臺,然後緩緩盤出底部,均線由互相盤繞轉為多頭排列,特別是若有一根放量長陽突破盤整區,更加可確認建倉完成,即將進入下一個階段。

另外,從低位整理的時間來判斷,低位盤整時間越長,莊家越有時間進貨,行情一旦啟動,後市漲幅往往很大。

三、踏準莊家洗盤結束點

莊家洗盤的手法千變萬化、層出不窮,莊家往往採用長陰盤、連陰盤等兇悍的盤面或者令股票放量下挫等惡劣行徑恐嚇投資者。

如果投資者把握洗盤的技術特徵,就不會被眼前的假象迷惑雙眼。關於洗盤結束點的盤面特徵,在本書第四章有詳盡的闡述,本處不再贅述。投資者可以用簡易的方法對莊家的洗盤行為進行監控。

(1)觀察近期正處拉昇階段、離底部已有一定升幅但尚未出現放量急拉的個股,即有莊家介入、但尚未展開主升浪的個股,將其列為重點關注名單。

(2)關注這些個股何時出現明顯的洗盤動作,未出現前可靜觀其變。

(3)一旦洗盤結束後向上突破,投資者可待股價突破洗盤前的高點時介入。

這一策略的關鍵在於投資者需能正確判斷主力是在洗盤而不是出貨。


識別莊家洗盤和出貨

莊家在拉昇股價前必須要洗盤,通過洗盤可以減小拉昇當中拋盤的壓力,並且莊家可以趁機在股價下跌到低位時買人籌碼,攤低持倉成本。出貨與洗盤有著根本的區 別。洗盤之後,莊家還會對股票進行拉昇,並且拉昇的幅度一般還會很高;出貨之後,莊家順利地將籌碼轉移到散戶手中,股價處於無人控制的“自由浮動”階段, 下跌往往不可避免。投資者在持股的過程中,明確地判斷莊家的洗盤和出貨動作,這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努力認清莊家的真正動因。具體方法有如下幾種:

1.均線多空指向

洗 盤的時候,均線可能也會有向下破位的現象出現。但是一般情況下,長期均線是不會出現明顯下降趨勢的。而出貨就不同了,均線會伴隨著莊家的出貨而出現很明顯 的向下發散形態。均線的這個指標是在股價真正下跌之後才會有反應的,屬於比較“遲鈍”的指標,即使這樣都能反映出下跌趨勢,那麼證明莊家已經完成出貨了。

股 價每穿過一條均線幾乎都會出現回調的試盤現象,只要回調沒有跌破已經被突破的均線,那麼這條均線就成為股價不斷上漲的動力。在股價穿破幾乎所有的重要均線 之後,並且這些均線都具有支撐作用,那麼股價會就此不斷地上漲。各條均線會作為支撐線而按照短期均線在上、長期均線在下的方式依次排列,支撐股價不斷地上 漲。

2.莊家的有效獲利空間

莊家出貨的前提是取得比較豐厚的投資回報,只有回報足夠多時,出貨才會成為可能。

由 於莊家對洗盤時間的選擇具有靈活性,莊家在洗盤時的獲利狀況是不確定的。如果莊家選擇在建倉之後就開始洗盤,那麼這時候很可能莊家只是獲得了微薄的收益, 或者除去成本之後的收益幾乎是零。如果選擇在拉昇途中洗盤,莊家的收益一定是很可觀的。因為莊家的實力雄厚、坐莊時間長,想要不斷地拉昇股價,途中就需要 進行洗盤,清除浮籌。這時候洗盤的莊家已經手握豐厚利潤了。

與洗盤不同的是,只要莊家想要出貨了,其取得的收益一定是非常豐厚的,沒有豐厚 的收益,莊家出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對於不同的市場,莊家獲得的投資收益可能是不同的。大牛市當中,莊家可能會獲得幾倍的收益,而在一般的上漲趨勢當中, 莊家可能只有50%以上的收益就要出貨了。當然,對於坐莊時間比較短暫的莊家來說,盈利可能在20%—30%就達到出貨的要求了。

3.日K線是否破位下跌

日K線是否破位下跌是莊家出貨與洗盤的顯著區別之一。顯然,莊家出貨之後,股價一般都呈現出破位下跌的現象。除非市場的上漲趨勢非常強勁,否則股價下跌就是莊家出貨的必然反映。特別是在莊家採取高位誘多出貨後,股價經常是從高位一直跌到底的。

洗 盤與出貨有所不同,在市場向好時,莊家任何有意為之的打壓洗盤都會被投資者視為建倉的好機會,非但不能夠通過股價下跌來進行洗盤,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因此,洗盤同出貨相比較而言,在很多時候洗盤都是比較溫和的,日K線上表現為不會輕易地破位狂跌,短暫的下跌是有可能出現的。

4.成交量大小

洗盤的時候,被拋售的股票多數是散戶所為,莊家只起到了引導的作用。莊家起初先拋售一部分股票,使股價在散戶的殺跌中自然下跌,成交量再隨著股價的下跌而不斷萎縮。隨著莊家洗盤動作的持續進行,最後不管莊家如何洗盤,成交量都不再萎縮,這樣莊家就達到了目的。

出 貨的時候,莊家必須使籌碼順利轉移到投資者手中,這樣才能夠達到目的。既然籌碼轉移了,成交量一定是放大的。不管莊家採取何種的出貨手法,成交量的放大是 出貨的必然選擇,莊家不可能繞道而行的。股價經過了長時間的拉昇之後,開始橫盤整理。等到股價再次上漲的時候,上漲的速度則加快了,但是成交量卻萎縮了。 沒有相應成交量配合的上漲行情是很難持續的。事實上也是如此,股價上衝乏力之後開始快速地下跌,直到股價跌到前期橫盤整理的位置。由此可見,莊家既然是要 拉昇股價,無量配合肯定是不行的,成交量萎縮的拉昇是莊家在暗中出貨。

5.喇叭口的放大程度

在 股價真正下跌之前,震盪是常見的事情。連續上下震盪的股價很容易形成類似喇叭口的形態。莊家在洗盤時形成的喇叭口形狀,它的發散程度一般是不大的,並且上 漲的速度慢、斜率比較小。而出貨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喇叭口的發散程度是驚人的大,股價在喇叭口的支撐線和阻力線之間上下波動,波動的幅度相對於洗盤時要大 很多。最終股價會選擇破位跌破喇叭口的下方支撐線,股價進入真正的下跌當中。

6.能否看出莊家的護盤動作

洗盤的時候,股價下跌到一定的位置後,莊家的資金會進入市場以維持股價在一定的價位附近,阻止其繼續破位下跌。

出 貨就不同了,短時的均線(如5日均線、10日均線)可能對股價沒有任何的支撐作用。在莊家拋盤的巨大壓力之下,股價很可能會輕易地放量跌破這些均線支撐, 繼續尋找新的支撐。股價經過長時間的上漲之後,莊家高位出貨,股價跳水下跌,很可能任何的短期均線都不會對股價產生支撐作用。股價會連續地跌破5日、10 日、20日、30日甚至更長週期的均線。

7.指數是否已經破位下跌

莊家坐莊的目的是持續 獲得投資收益,只要指數的上漲趨勢沒有發生改變,個股就會隨著指數的上漲而不斷創新高。莊家可以繼續拉昇股價到更高的位置。如果指數在高位發生了根本性的 轉變,多數的莊家也會按捺不住,出貨是必然的選擇。在指數的上漲的途中,股價出現了下跌,一般都不會是出貨的動作。莊家藉助市場調整的機會做出了相應的洗 盤動作,投資者對這樣的洗盤不必驚慌,等待企穩之後股價還是可以繼續上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