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印度、日本、德國都不能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因為戰爭罪犯嗎?

手機用戶55076122536


聯合國是二戰的勝利成果,是二戰戰勝國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而建立的,當時的常任理事是中,法,美,英,與前蘇聯,後來蘇聯解體之後,由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衣缽,成為了聯大常任理事國。



就當時聯合國成立之初來講,日德兩個侵略戰敗國根本就,無條件,無資格成為聯大常任理事國,而印度當時也是剛剛脫離英殖民地統治的國家,國力衰弱,國家四分五裂,根本就不具備聯大常任理事國資格。

至於說到近年以來,印日德三國要求聯大改革,要求加入聯大的呼聲更加強烈,但由於歷史原因,日本入常受到中俄韓三國的強烈反對,原因是對二戰侵略歷史反省不深刻,在慰安婦問題上,日本政府絕不承認,傷害了中韓兩國人民,所以,日本二戰後雖然發展迅速強大,但入常希望渺茫。


而德國雖然二戰後對侵略歷史反省深刻,併為世界和平,特別是歐洲的經濟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可是,聯大五個常任理事國,歐洲卻佔了3席,如果德國再加入聯大常任理事國,那就會釀成歐洲統治領導世界的局面,再加上利益競爭,英法俄三國也不會同意此事。

印度入常就更不用說了,中國是它入常路上最大的攔路虎,明擺著,咱們也藏著掖著,如果印度不認真與中國協商解決邊界爭議問題,劃定國界線,簽定和平條約,它永遠別想入常,中國時刻會使用手中的否決權,阻止印度入常。

同時,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為了各自的最大利益出發,手中各持否決大權,根本就容不得它國入常,所以,印日德三國入常的路,路途遙遠,希望渺茫。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北斗七星回答,不勝感謝!]


北斗七星92070701


關於入常,巴基斯坦反對印度、韓國反對日本、意大利反對德國、阿根廷反對巴西、尼日利亞反對南非,因此,他們都沒戲。具體原因有這麼幾點:

第一、聯合國是二戰後建立的維護世界秩序的民主進步組織,它的主要目的是維護世界秩序,而不是維護五常的霸權。

第二、五常在聯合國安理會具有一票否決權,但在聯合國大會上既沒有否決權,也沒有肯定權。

第三、援引中國重返聯大的先例,當年美國以重大問題為由,要求贊成票必須達到聯合國國家數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對於聯合國擴容如此重大的問題,難道其門檻會比中國重返聯大低?白痴都能想得清楚。

第四、如果真的有重大問題的提議獲得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票,五常根本是否決不了的,當年中國重返聯大,美國投了反對票,但依然否決不了提案的通過。

第五、既然聯合國是維護世界秩序的民主進步組織,它在重大國際問題上首先考慮的當然是世界秩序,如果在同地區大國強烈反對的情況下,同意某個國家入常,肯定會引起該地區國際政治秩序的動盪,而這是和聯合國的主題相違背的。因此,聯合國不可能在意大利強烈反對的情況下,同意德國入常,同樣的,阿根廷反對巴西、韓國反對日本、巴基斯坦反對印度、尼日利亞反對南非,都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入常問題。

第六、日本、德國不能入常,當然有當年戰敗國的陰影在起作用,但這個原因不是絕對的,影響他們入常的因素還在於當今世界的國際關係、地緣政治和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本國的歷史糾葛。


洞庭一葦1188


聯合國五常的地位都是當初用戰爭和血肉換來的,不是你實力稍微強點就能窺覷的。日本和德國的戰犯身份只是給其遭到反對時增加一點口舌上的分量而已。

聯合國是二戰結束後建立的,就看看二戰中聯合國五常都做了啥事兒吧。


美國:從一百餘年前就是世界頭號工業強國,二戰中是同盟國的總髮動機,為各國提供了大批增援,承擔了打垮日本海軍的大部分任務和打垮日本陸軍的一半任務。二戰結束時擁有1200萬軍隊,100多艘航母還有原子彈。

蘇聯:二戰前就是世界第二工業強國,二戰中付出了最大的犧牲,死亡2700萬人(其中軍人約1800萬),承擔了打垮德國陸軍的大部分任務,殲滅德軍1000多萬。二戰結束時擁有1200萬軍隊,數萬輛坦克。


英國:二戰前世界第三工業強國和最大影響帝國,歐戰中最先頂住德國的攻擊,承擔了西線、北非戰線和太平洋戰線的任務。二戰結束時擁有700萬軍隊,此外還擁有廣大的殖民地。


中國:最早抵擋法西斯軸心國的進攻,全面抗戰比歐戰爆發早2年,拖住了日本陸軍主力,並給與其較沉重的殺傷,付出了3500萬人傷亡的代價(其中軍人傷亡400萬人)。繼承其地位的新中國在朝鮮戰場與美軍戰平,又援助越南打敗美軍。


法國:法國其實都差點入不了常,是被英國給拉進去的。法國很早就被德國攻滅,但戴高樂的自由法國不但在英國繼續抗戰,還拉攏了非洲殖民地,組建數十萬黑叔叔大軍,參加了北非和西線戰鬥。


所以,五常都是在抗戰中做出重要貢獻,付出巨大代價的國家。這種殊榮也是用血換來的,並非你後起國家實力稍微強點就能取而代之。想要坐我的位子,拿出你的血肉來交換吧。


日本、德國和印度都是現在的強國,經濟水平已經到了第三、第四和第六。但是,即使沒有軸心國的原罪,他們也是不大可能獲得常任理事國位置的。


巴山夜雨涮鍋


印度、日本、德國這幾年衝擊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大都是組團申請,三個國家的申請理由各不相同,但都完美的繞開了自身的不利條件,由於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都有一票否決權,所以這三個國家次次衝擊常任理事國次次都被阻止在聯合國大會,而這三個國家不能如願入常並非出於過去犯下的戰爭罪惡,更何況印度還曾受英國百年殖民統治,還是戰爭的受害者呢。那麼,為什麼這三個國家沒辦法入常呢?



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成立的國際組織,早在成立之前的1942年1月1日,26個反對軸心國的同盟國家代表就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而“聯合國”這個組織名稱也正是來自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1945年10月24日,經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和大多數簽署國的批准,《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中國、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以創始會員國及同盟國領袖和戰勝國的身份正式入常。可見,聯合國在成立之初是由同盟國家聯合組成的反對軸心國的國際組織,在成立之前的幾年,因為戰爭正處在膠著狀態,勝敗形勢並不明朗,所以在籌備的最初幾年,並無意吸納協約國,二戰結束後,中國、美國、蘇聯、法國、英國作為創始會員國,也是為二戰同盟國的勝利做出最大貢獻的五個國家,得以集體攜手入常,而作為戰敗國一方的德國、日本、意大利後來雖然也加入了聯合國,但最初連安理會都沒資格進,只能作為普通會員國入常,所以,在當時德、日無法入常就是因為發動了慘絕人寰的世界大戰。



時過境遷,聯合國自1945年成立到今天,也走過了73年的光輝歲月,戰爭的陰影早已抹去,特別是到了新世紀,國際上要求擴大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漲,而且大多數都是印、德、日、巴等國家牽頭,其他有利益關聯的國家附和,但次次衝擊常任理事國又次次止步於聯合國大會,這又是為什麼呢?



筆者以為,這已經與德、日曾經是戰爭罪犯已無多少關係,而是聯合國從誕生之日起變已經形成了現階段只有五個常任理事國的結果。印度、日本、德國、巴西自2005年起便結成聯盟抱團申請入常,“四國集團”因此應運而生,撇開德日先不談,光是印度入常國際上面就是一大堆反對之聲,印度長期與鄰國巴基斯坦保持敵對關係,作為南亞第一大國非旦沒有起到維護南亞,團結南亞諸國的作用,反而大搞軍事竟備引發南亞國家軍事恐慌,印度早年通過卑鄙手段吞併主權國家就廣受國際社會的譴責,而今又染指其近鄰不丹、尼泊爾的內政外交。同時,印度早在1998年就違背國際法悍然進行了核試驗,迄今拒不參加《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拒絕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這邊想著入常,那邊又做著和入常相悖的事情,如此國家哪來的國際擔當,印度入常被否決其實是大快人心的事情,這樣的國家根本不配入常。



再說到德國、日本為何不能入常,這其實還是要涉及到國際利益的問題,日本做夢都在想著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四國集團”裡對入常表現最為積極的國家,但日本自身問題也很明顯,首先對二戰罪行拒絕向受害國道歉,對受害國的賠償要求置之不理,其次日本目前軍事實力不斷增強,裝備一再升級,違背了自身過去只保留少數治安武裝的承諾,最後是日本跟美國是鐵桿盟友,是美國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的堅定跟隨者,這自然在聯合國內部引發巨大爭議,這樣子的國家,肯定也沒資格入常了。而德國、德國本人是非常看好入常的國家,但鑑於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歐洲國家已經獨佔三個,德國一旦入常將會使歐洲國家在安理會的分量加重,話語權更大,特別是對於擁有一票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美國是極力反對德國入常,德國自身還是非常符合入常的條件,歐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歐盟24國中具有領袖地位的成員國,肯正視歷史對二戰犯下的罪行誠懇認錯積極賠償,去年因為頂著國內的反對壓力接收大量難民備受國際好評。德國不能入常實際上背後是美國與歐盟之間利益衝突上比然產生的結果。



最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聯合國自成立之初起形成的五大常任理事國,其一票否決權只屬於這五大國,未來如果吸納新的常任理事國,那些國家可能會失去分量極高的一票否決權。


大國布衣


日本和的德國不能夠進入常任理事國名單,當然有一方面戰敗的原因。但是畢竟二戰已經結束好幾十年了,過去的恩恩怨怨對現實的政治外交博弈能夠留下的影響力其實非常微弱。在很大程度上,這幾個國家沒有辦法如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一些利益相對的國家激烈反對。這一點在印度身上體現得更為充分——因為它根本也不是一個戰敗國家。除了題主說到的這三個國家以外,還有一個發展中國家也和它們一起在試圖加入常任理事國,這就是巴西。

但是這個四國集團的申訴和提議每每遭到失敗,每一個國家總會遇到幾個老對頭阻止他們更進一步。比如印度,一直沒有能夠入常的主要原因就是鄰國中國和巴鐵反對。反對的理由倒是很站得住腳:印度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行為有反人類罪行,拒絕當地百姓行使自己的公決權。當然,中國和巴鐵聯手限制印度進入五常,很大程度上是出於為了控制印度影響力擴張的考慮。

日本的主要毛病在於被侵略過的東亞國家集體抵制之。日本對戰爭的認罪態度太讓人寒心,也免不了各個亞洲國家表示寒心。中國和韓國是反對聲音最強烈的。兩國人民共享的被日本鬼子暴虐的記憶,讓他們都拒絕日本出現在這個名單當中。當然這可能根本也不是多原則性的問題。
比較複雜的是德國加入常任理事國的障礙。德國當然經濟和國際話語權方面都是歐洲首屈一指的國家,但正是因為歐洲國家加入常理會的太多了,這嚴重影響了德國參選的難度。如果德國真的入席成功,那就意味著英法將會為了平衡歐洲在安理會失去些利益。不止這兩個國家反對,德國的鄰居北歐國家和意大利更加拒絕見到一個在外交和軍方都很強勢的鄰居。所以德國即使認罪態度這麼好,也依然沒有加入常任理事國的機會。歐洲國家基本上都反對它的加入。

所以說,作為戰爭罪犯是這些國家不能輕鬆進入常任理事國名單的一個影響因素,但遠遠不是全部。對於這些國家來說,怎麼把地緣政治上的矛盾解決,讓其他聯合國國家承認它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已經配得上這樣一個名號,才是加入常任理事國名單的真正方式。


地球知識局


很多西方的媒體都錯誤的認為中國要改變現狀,打破現有的世界格局。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

中國已經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了。是現存秩序的既得利益者。無非就是和美國之間誰聲音大誰聲音小的問題。如果推倒洗牌,那麼中國現有的利益也會被自己破壞。所以中國從來都是堅決擁護世界現有秩序的。

而真正想要破壞世界現有秩序的國家,是那些努力爭取它所沒有的利益權益的國家。因為只有打破秩序,推倒秩序,他才會上位,才會有機會。至於是誰就不說了,大家心裡清楚。

現今的世界秩序是二戰後形成的世界秩序。日本和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當然不可能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如果日本也成為常任理事國,那麼二戰還為什麼要打呢?這才是真正對現有秩序的衝擊。連美國這樣的鐵桿都不會同意日本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因為聯合國五常是另一個高度的政治圈子,在這個星球上最高的政治圈子裡,大家有另一種處理政治分歧的辦法和手段。

而印度,則是因為自身條件不足。而且世界政治話語權已經瓜分完畢。不可能大家再分一塊兒蛋糕給印度。這個星球上最高的政治蛋糕,五常誰也不想再多一個人分享。這才是任何國家都不能成為常任理事國的原因所在。


渭郃


  • 日本永遠不可能加入聯合國五常,儘管日本一直想加入五常,一方面是二戰的原因,另一方面日本本就是彈丸小國在,雖然經濟實力強,但政治和軍事實力無法和任何一個五常比。
  • 德國也差不多,但德國對二戰的清醒認識讓世界看到一個偉大的民族正在再次崛起!雖然德國沒有在五常,但世界同樣能夠清晰的聽到德國的聲音。
  • 印度...沒啥好說的,大家自行判斷就是了。
  • 不過,說到底還是實力,聯合國五常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都是世界前列,這是一個強者為王的世界,還是拿實力說話。

印度、日本、德國不能夠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並不是某一個單一的原因造成的,這其中涉及到大國之間的博弈和利益關係。

首先,日本和德國由於是二戰的戰爭罪犯,所以不能夠入常在一定程度上受了這方面的一些影響,畢竟聯合國起初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國際秩序、打擊日德法西斯。但是如今隨著國際社會的發展需要,這方面的影響幾乎已經不復存在。

就拿德國來說,其主要障礙就是目前歐洲國家已經佔據了聯合國五常的多數席位,如果德國再加進去,必將導致國際現有力量不平衡,這也是美國所考慮的。而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並沒有像德國那樣承認並反省自己的錯誤,只是做了些表面工作,敷衍了事。

對此,深受其害的亞洲國家不會同意日本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俄會用手中的一票否決權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所以日本在入常道路上最大的障礙就是中俄。

再說印度,印度在聯合國成立之初是英國的殖民地,算不上一個主權國家,所以當初進不去。而現在因為印度和日本跟美國親近,所以美國投了支持的一票,中俄自然就不能讓聯合國成為親美系的服務工具,因此堅決反對。

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都擁有一票否決權,每個申請國都必須全票通過才可以成為常任理事國之一,所以這也是目前令各國紛紛羨慕並申請加入的最主要原因。同時這也註定不會再有國家會成為新的成員,現有五常不會將自己在手的權利分享給大家,否則這個特殊權利將失去意義。


迷彩先生-軍事科普和時評,用專業易懂的語言解讀最新軍事資訊,期待能夠在評論區和大家積極討論,歡迎大家關注和訂閱。


迷彩先生


如果說是戰爭的罪犯,那印度這個鍋背的比較冤枉,二戰期間它可是被日軍侵略的,要不是我們拖住了日軍主力,印度那一大片區域很有可能就淪陷了。

聯合國的建立確實和世界大戰直接相關,這是戰爭勝利者重新安排戰後世界秩序的機構,不好聽了講,就是瓜分利益的機構。

儘管現在聯合國的地位與作用與早些年相比已經下降不少,這主要是因為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公然挑釁聯合國權威所致,但是它畢竟還是世界範圍內參與國家最多、實力勢力最大的多邊組織,特別是聯合國安理會對國際安全領域還是有一定影響力和話語權的,所以能夠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很多大國所渴求的。

戰後,隨著日本和德國的崛起,它們對於現今的國際秩序當然有了自身的追求,日本常年是聯合國會費第一大國,世界經濟第三強國,德國是世界排名第四且在歐盟內部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與話語權,所以兩個國家都謀求在聯合國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但是,聯合國五常是不會允許別人觸碰它們的蛋糕的,對於擴容這件事兒是抵制的,或者說對誰有資格加入是意見不一的。

第一,任何新成員的加入都會稀釋現任五常的權力。本來好協商的事情加入了新人,一定會變得複雜,且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定權實在是權力太大,誰會知道會在什麼問題上碰上岔子呢。

第二,即使擴容,讓誰加入五常是不可能統一意見的。在五常中,國家有明顯矛盾的就有好幾對,它們各自推選的擴容對象一定是各自的盟友,而這一定是讓對手所不同意的,它們甚至可能動用一票否決權去破壞對手的擴容對象提案,不讓其在安理會中擴大勢力。

第三,即使是盟友,也不見得會真心實意的拉著入常任理事國。畢竟只有利益是永恆的,盟友的關係則是瞬息萬變,萬一此時鼎力拉它入夥,到時鬧僵時,想推可也就推不出去了。所以,在拉人時大家也都會很慎重。

所以,想擴容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道阻且長的事兒。


小溪解局


先來看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具體有哪些國家: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共五國。在常任理事國之外,還有非常任理事國,其任期2年。常任理事國自建立聯合國之日起,一直就只有這五個常任理事國。常任理事國具有一重大權利:一票否決權。也就是對本國(盟友)不利的聯合國決議,大可否決,而使其無法通過。

這一權利極其重要,這也是其它各國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的最大誘因。五大常任理事國都表示同意擴大常任理事國數量,然而,現實是申請國需獲五票通過。美國支持日本、印度等親美(受美控制)國家加入(以求自己利益擴大,削弱中、俄的國際話語權、國際地位等),遭中、俄反對、否決。而中、俄支持巴基斯坦加入,美國等西方國家反對、否決。故常任理事國,仍只五個國家。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核心是——利益問題。

首先,常任理事國的擴大,必然對現有成員的權利造成稀釋——分權。這是擺在面前的問題,會間接、甚至直接影響現有成員的國家利益,這是任一國家所不允許的。

其次,現有各常任理事國之間的矛盾,也決定了不會有國家會成為常任理事國。美國等西方國家仍報有冷戰思維,對中、俄不斷擠壓,包括國際空間。美國等西方一直把聯合國作為一個平臺,為其利益服務的平臺。在與其利益衝突時,繞過聯合國,單獨、聯手行動。美國不允許“不聽話”的國家成為常任理事國,只選“聽話”、受其控制的國家,而這一點恰恰是中、俄所不允許的。

再者,印度、日本都有其私心,美國對其也是心知肚明,不會真心支持其入常。一旦印度不再“聽話”,美也無法可施。而日本,連俄羅斯這一關都過不去,更不用說中國這關了。對於德國,俄羅斯是堅決反對的。

也就是說,世界上這麼多國家,在可預見的時間內(至少三十年),不會有第六個常任理事國。


儒道之主


因為歷吏與世界人類共同的關糸,沒有理由進入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