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青說 · 端午節特輯 丨 端午習俗,你瞭解多少?

青說 · 端午節特輯 丨 端午習俗,你瞭解多少?

欄目語

青說是一種境界,是尋求自己跟自己內心對話的一種方法。在這裡,我們一起聊理想、工作、生活!說說你的故事亦或傾聽他的人生!透過輕靈的文字,給心靈一個棲息地!讓我們一起擁抱青春。

歡迎廣大朋友為《青說》欄目踴躍投稿:[email protected]

二〇一八年六月

十八日

·

青说 · 端午节特辑 丨 端午习俗,你了解多少?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

名稱由來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民間習俗

賽龍舟

青说 · 端午节特辑 丨 端午习俗,你了解多少?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食粽

青说 · 端午节特辑 丨 端午习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吃粽子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花生的叫花生粽,摻肉的叫肉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

佩香囊

青说 · 端午节特辑 丨 端午习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

青说 · 端午节特辑 丨 端午习俗,你了解多少?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懸鐘馗像

青说 · 端午节特辑 丨 端午习俗,你了解多少?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

青说 · 端午节特辑 丨 端午习俗,你了解多少?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闢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點雄黃酒

青说 · 端午节特辑 丨 端午习俗,你了解多少?

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陝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青说 · 端午节特辑 丨 端午习俗,你了解多少?

這個端午,

再忙也請抽空回趟家,

和家人一起過節,

常回家看看!

6月18日 星期一

審 核|母 丹

編 輯|小羽妹

主 播|沙 拉

剪 輯丨沙 拉

供 稿|青說欄目組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青说 · 端午节特辑 丨 端午习俗,你了解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