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印度的軍事戰鬥力有多強?

古今說史



印度空軍在2018年迎來大轉折,陷入無機可用,家底一點點敗光!

最近的幾起大國之爭,讓印度這個南亞大混混遭到了慘痛的教訓,結局都出人意料,這也說明三哥肯定不是渴望一戰,現在,它希望降低身材,大購戰機,重造影響力。

印度一直靠外購軍機撐門面,但國防合同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長期的進程,幾年之內就不可能真正實現,但現實是印度空軍戰機數量迅速下滑,已經等不起了。不過,新任國防部長馬努爾·帕裡卡爾快刀斬亂麻,顯示了積極爭取外購軍機的程序。

印度空軍其裝備日益惡化,數量銳減。印度空軍現在只有33箇中隊,而不是42箇中隊的核定兵力來應對印度宣稱的“兩面戰爭”。米格-21和米格-27共同組成11箇中隊, 2016年,印度國防部長已通知議會,到2018年米格-21將全部淘汰,米格-27分兩批也即將全部退役。 2017年12月28日,最後一架米格-27 悲慘退役。一些升級後的米格-27將於2024年停飛。

如此算來,33箇中隊到2018年11個米格21中隊全部退役,還剩下22箇中隊,印度空軍真的家底都敗光了。

在此之間,大批米格29也將退役。 目前印度空軍可以保證的是36架雙發陣風機和40架還沒有影子的光輝輕型戰鬥機。

不過,第一架陣風飛機計劃於2018年9月交付,交付將於2022年4月完成。印度陣風配備超過100公里的流星空對空超視距導彈,將來也可能整合布拉莫斯空射巡航導彈到陣風上。

印度眼巴巴地希望法國人提前交貨,三哥的想法是陣風對巴基斯坦肯定具有極大的威懾力。然而,法國人拒絕提前交貨。因此,在陣風進入服役之前,大多數米格-21和米格-27中隊將被廢除,印度空軍面臨著無機的可用的處境。

雖然印度空軍已經訂購83架光輝-1A型飛機,但是光輝的產能實在可憐,一年不到8架,到2017年底不到5架服役,全部生產完畢要十年之後呀,印度空軍顯然等不起了。所以,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宣佈把光輝的各零部件外包生產,自己總裝,已經有40架戰機訂單外包,包括後來的83架訂單。看看人家美國F35短短几年已經生產230多架,中國 殲十隨便年產24-48架。按世界大國的標準,一個航空生產商一條生產線的年產標準是24架,而印度勉強8架都達不到。

不只空軍,印度海軍的飛機數量也處於歷史最低水平。 2021年,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開始工作,印度海軍還找不到合適的艦載機,雖然已經為57架多用途航母艦載戰鬥機發佈了招標信息。預計波音,薩博,俄羅斯,達索甚至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B和F35C都可能參加投標,外界估計會爆發一場激烈的競爭。

目前,印度海軍艦載機只有一個米格-29K機隊,印度一直對米格-29K適用性狀態不太滿意,撞艦太厲害,機體容易疲勞損傷。

2018年的印度緊急需求是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在2003 - 04年的交易中,印度IL 76飛機因美國干擾交易陷入困境,以色列人和俄羅斯人都急劇提高了成本,又狠狠地宰了他一筆。

印度目前的預警機數量遠遠落後擁有20多架預警機的中國人的後面,連巴基斯坦都擁有四架預警機。

另外印度的空中加油能力也很弱。根據2003 - 04年合同,印度空軍有6架,不過 IL-78加油機將於2018 - 19年進行大修,還有兩次收購其他加油機的嘗試都失敗了。目前印度的加油機的適用性狀況很差,飛機所需的跑道長度是不夠的,這將嚴重削弱印度空軍的作戰能力。

總之,新德里實行空軍現代化的步伐是相當不足的,繼續下去它將失去該地區的影響力,失去南亞霸主地位。


瞳眼天下


印度的軍事實力是最弱的,印度連巴基斯坦都打不過,能有多強?

我的一個叔叔參加過62年中印反擊戰,他是那個時候我國解放軍的連長,在進攻304高地時,印軍在兩頭兩個山上佔據著有利地形,中間有一條深溝,解放軍要從中間的山溝穿插過去,但是印軍佔據著兩邊高地,一邊是304高地,一邊是305高地,解放軍上級下了命令,必須先拔掉這兩個高地。

解放軍開始了搶奪兩個高地的戰鬥。

印度軍方發現解放軍在凌晨進攻兩個高地後,馬上從後防派出兩個旅的支援部隊。支援部隊還沒有到高地,解放軍已經奪取了高地的制高權。

解放軍開始了追擊,潰敗的印度軍和援軍轉身就跑,真是兵敗如山倒啊!他們像一股潰堤的洪流,在溝口狹窄處相互踩踏,也踩死了不少人!

解放軍乘勝追擊,俘虜了一千二百人,傷病不計其數。後來國家把這些傷病治療好後,遣返回去。

你想想,這樣的軍隊,能有多強的戰鬥力啊!


老賀故事


由於國內媒體總是喜歡醜化、貶低印度,導致很多網友對印度缺乏必要的關注和警惕。就在上週,印度剛剛試射了第一枚洲際核導彈,射程4800公里,能夠覆蓋中國全境,大大增加了對中國的威脅。

1月17日早晨,印度在東部奧迪沙邦的阿卜杜勒·卡拉姆島試驗基地發射了一枚“烈火-5”(Agni 5)洲際彈道導彈,導彈飛行了大約19分鐘,射程3000英里(約合4800公里)。印度國防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項任務的所有目標都已“成功達成”。

去年,印度剛剛侵入洞朗地區,與我國對峙數月。

另外,1月15日,印巴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蓬奇區域沿實際控制線再次發生交火。印軍稱巴基斯坦士兵7人死亡4人受傷;不過巴基斯坦軍方聲明稱,巴基斯坦4名士兵死亡,印度3名士兵死亡另有數人受傷。根據巴基斯坦災害管理部門的數據,僅2017年上半年,印軍沿實際控制線進行的“無端開火”便造成832人死亡,超過3000人受傷,並有3300座房屋被毀。

“烈火-5”的試射將極大影響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國力平衡。

實際上,“烈火-5”的射程可達8000公里,而不是5000公里。印度政府故意低報了射程,以防止國際社會猜疑。

一位印度軍事專家指出,印度過去沒有能夠打擊中國“高價值目標”的導彈。他說,但“烈火-5”在週四的成功發射改變了這個局面,把中國的大部分地區納入了其射程之內,包括像上海這樣的沿海大城市。

“如果有敵對情況,如果出現意外事件,印度就有可以阻止中國的東西,至少可以讓中國三思而後行,”他說。


萊茵的黃金


印度軍隊實力是很強的。

詳解開進中印邊境的印度33軍 世界最大規模山地部隊

  印度媒體公佈:第33軍大批部隊,已經或正在向中印邊境錫金段集結。這個囂張的第33軍什麼來頭?是印軍引以為豪的山地部隊。印軍山地師戰鬥力究竟如何?聽薩沙說一說吧。  1962年,印軍被解放軍一觸即潰,傷亡慘重。戰後,印軍痛定思痛,認為準備不足是失敗的重要原因。  印軍少將回憶,倉促從平原調來很多士兵,一上高原就有不少人生病甚至死去。他們攜帶3到5天的糧食,穿著單衣走在零下十度的山地,晚上睡覺時只有兩條薄薄的毯子。士兵揹著的空投子彈帶,只能保證30分鐘的戰鬥。這樣的軍隊,怎麼能不敗!

  印度陸軍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幾支陸軍之一,兵力高達110萬左右,分為13個軍。  印度山地部隊擁有近20萬規模,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山地軍。  印軍的山地師有1.7萬人左右,下轄3個山地步兵旅和1個山地炮兵旅、1個工兵團、1個通訊團等等。  這裡比較特殊的是工兵團和通訊團,普通印軍步兵師沒有這種編制。說起來不好聽,這都是1962年被胖揍以後的經驗。戰爭中印軍交通不便、通訊中斷,苦不堪言。  分析印度的山地師,我們可以有以下結論。  第一,強調進攻。  印軍一再強調,山地師不是用來防禦的,而是用來進攻。  山地作戰本來有防禦上的優勢,經受過1962年失敗的印軍卻認為,防禦沒有太大意義。  再好的防禦也是被動挨打,區別只是堅持時間長一些還是短一些。  印軍山地部隊作戰宗旨是,一旦開戰先發制人,首先進攻解放軍。
  他們會編組精銳先鋒部隊,首先撕開解放軍防禦的前線要隘。接著,主力以高機動性沿著突破口向縱深突擊,同解放軍增援的二線部隊激戰和混戰,將其擊潰(印度人的美夢)。隨後,印軍投入全部主力繼續突進,導致敵人防線徹底崩潰,被迫撤退。此時印軍進入最後的追擊階段。  以上的階段均強調集中優勢兵力火力,不間斷的發動攻擊,務必短時間內形成突破,避免持久戰。  這就是印軍的攻擊戰略。  第二,防禦中只守重點地區。  1962的防禦中,印軍將本來不多的兵力分散到各個所謂的要點防禦。這導致兵力分散,被解放軍輕鬆的個個擊破。  痛定思痛,印軍制定了以少量兵力守衛次要陣地,以精銳兵力防禦核心陣地的戰略。所謂核心陣地就是山地特有的要隘、關卡等等。因高原地形特殊,一旦印軍控制這些地形,解放軍突破就較為困難,甚至被迫長距離迂迴繞過,會失去戰機。  防禦陣地的部署上,次要陣地基本都是簡易工事,就地取材用石塊和原木,很少有鋼筋混凝土這種永久性工事。除了高原不適合修建這種建築以外,印軍本來也沒準備在次要陣地防禦多久。  它們的目的只是遲滯敵人而已。
  第三,側重炮兵火力。  印軍經常說:沒有炮兵支援的步兵是戰場上的羔羊。  在高原作戰中,炮兵比空軍還要重要。  和巴基斯坦在卡吉爾的衝突中,印軍火炮每天發射6000發,造成巴軍很大傷亡。不過,印軍適合山地作戰的大口徑火炮只有105毫米和155毫米兩種。  前者是印度自己製造,仿造英國L118型。火炮射程10多公里,射速每分鐘5發,性能很爛,尤其射程太短。不過,該炮可以使用吉普車甚至騾馬拖曳,在高原也算實用。  155毫米火炮也好不到哪裡去,是80年代從瑞典購買的,有11噸的重量,射程20多公里。炮舊歸舊,性能還是不錯,在卡吉爾衝突中表現出色,也適合高原使用。  印軍深知自己火炮方面的欠缺,曾計劃購買M777和155毫米輪式火炮等幾種先進武器,最終都沒有下文。  客觀來說,如果這幾種火炮裝備印軍,肯定會大大提高他們的作戰能力。  那麼,印軍雖有雄心,火炮性能卻不如人意。
  第四,強調快速部隊的使用  印軍對於初期的突破很重視。高原上難以使用重型坦克,印軍山地部隊裝備了不少俄製BMP步兵戰車,具有較強的攻擊力。  印度還有購買波蘭輕型坦克的計劃,但最終也是沒有下文。  同時,印軍山地師也強調直升機作戰能力。以第21山地師為例,就配備1個直升機大隊,具備突襲能力。  除了自產的ALH和LCH輕型直升機、進口的米17中型直升機以外,印軍還裝備了俄製米26、美製支奴幹之類的重型直升機,這是解放軍所不具備的。
  第五,空軍和導彈部隊也是中堅力量  印軍在靠近邊境地區修建了很多機場,僅僅藏南地區就有8個之多,擁有包括蘇30和大型運輸機在內的先進戰機。  一旦開戰,解放軍空軍必須摧毀這些機場才可以獲得制空權。  印軍除了在邊境部署4個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團以外,縱深地區還有不少的烈火系列導彈。  總體來說,印軍的空軍和導彈部隊都不如解放軍強大,開戰必然會吃虧。  不過,這並不是說印軍空軍和導彈部隊沒有戰鬥力。  想搞定它們,也不是很輕鬆就可以辦到的。  目前印度在中印邊境一共部署第3、第4、第17、第33軍共4個軍18萬兵力,包括10個山地師和4個炮兵旅,數量相當不少。  第4軍、第17軍、第33軍完全是山地部隊,下轄的全部是山地師,如第4軍就3個山地師。  這次從錫金向邊境開進的,就是第33軍。  第3軍作為二線部隊,下轄的2個師中也有1個山地師。  除了現有步兵和炮兵以外,印軍還計劃調動一個臨時炮兵師增援。該師下轄3個炮兵旅,包括2個155毫米榴彈炮旅和1個火箭炮旅(裝備俄製和印度自產火箭炮)。
  總之,規模龐大的印軍山地部隊實力如何?  它們雖算不上很強,仍然具有相當的戰鬥力,並不能小視。  如果只是單純的邊境小規模衝突,印軍武器較差,卻有兵力的優勢。這才是讓我們頭疼的。(作者署名:薩沙)


薩沙


很多人問我,印度人不是被咱打敗過嗎?咋就不記疼非要再挨一回揍呢?難道現在印度的戰鬥力很強了嗎?應該說,我們大多數人對印度軍隊戰鬥力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60年代那場小規模戰爭。不錯,那場戰爭中國軍隊是取得了勝利,但這勝利其實是極其有限的。

咱仔細地回顧一下那場戰爭雙方死傷人數,中國軍隊陣亡722人,負傷697人;而印度軍隊陣亡4383人(另一個數據是4885人),負傷1047人。從數據看,印度軍隊陣亡人數是中國軍隊的6、7倍,顯然中國一方佔優。

然而,這僅僅是短時間的交鋒,因為中國軍隊的容忍剋制,實際上並非乘勝追擊,反而說是後撤到了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的內側20公里地區,也就是說中國軍隊反而是乘勝後退了20公里——這個,便是我說勝利結果極其有限的理由。

咱不說正義云云,正義真的不能當飯吃,咱單就以事實論:整場衝突確實中國軍隊佔優勢,但印度軍隊實際上並未受到嚴重打擊,也就是說,他們嚐到的苦頭,並不足以讓他們畏懼中國軍隊。

這,便是印度至今還很牛逼的緣故。

那麼在那個時代,印度在其他戰場上的戰爭表現如何呢?

在此前的第一次印巴戰爭中,印度以1500人陣亡、3152人受傷的代價,拿下了克什米爾五分之三也是最好的土地,而巴基斯坦則有2633人陣亡、4668人受傷,獲得的是克什米爾五分之二的土地。由此可見印度人其實是勝利者。

此後的兩次印巴戰爭,尤其是第三次戰爭,印度人更利用巴基斯坦的東西矛盾,成功策劃東巴獨立成為孟加拉國。所以可以這麼說,在印巴戰場上,印度人確實是勝利者。

這,也就是印度第二個牛逼的緣故。

第三,是印度儘管軍事戰鬥力不強,但在成功的縱橫帷幄之後,獲得了美俄兩個大國不同程度的支持,因此,他設定了立足 南亞、稱雄 印度洋、爭當世界軍事強國的目標。他的軍事戰略,叫做地區性有限威懾。根據這種戰略,印度平時把45%左右的陸、空兵力部署在西部邊境,突出“進攻態勢”的特點;把25%左右的兵力部署在北部邊境,保護其“ 既得利益”;把30%左右的兵力部署在 縱深地區,作為戰略預備隊和內部治安力量。 海軍在沿海部署東、西兩支艦隊,活躍於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重點放在西部。空軍重點部署在西部和首都附近。

而除此之外,令印度人敢於向中國挑戰的更大理由,其實則是背後某些大國的支持。回顧當年的印巴戰爭,巴基斯坦不但軍事上準備不周,正是輸在了外交上。美、蘇為首的兩個大國集團,都在某種程度上支持印度,而站在巴基斯坦背後的,卻只有中國表示聲援而已。

所以這麼說,印度人之所以到今天還來挑釁,背後的理由就是如此:第一當年你沒打疼他,第二他打贏了你的小夥伴,第三有多位大佬表示力挺他。

三大理由在手,印度人又怎麼可能服輸呢?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印度的武裝力量在世界上排名,僅次於中國,排在世界第四位。不是我小瞧印度,按照排名,印度超過英法排在第四的位置上,我總覺得有些不恰當,僅憑武器裝備數量來衡量一國家的軍力,應該有很大的偏差。


印度武裝力量:印度現在的總兵力為132萬,其中,陸軍112萬,海軍6.7萬,空軍12,7萬人。印度是世界上第六個有核國家,擁有100枚左右的核彈頭。

陸軍裝備,各式坦克3414輛,步兵戰鬥車1500輛,牽引火炮4175門,自行火炮80輛,火箭炮100門,另外裝備300架武裝直升機和不少於1500套防空導彈系統。注:(由於印度沒有完整的軍工生產體系,單兵用輕武器都需要進口,據瞭解,印度陸軍的80門自行火炮全部是韓國造,目前,印度軍方準備進口40萬支突擊步槍,以替換單兵用老舊的輕武器。2008年11月22日,在印度第二大城市孟買的“恐怖綁架襲擊案”中,11名恐怖分子共計打死195人,打傷300人,其中包括60餘名印度特種兵,當300餘名印度“訓練有素”的特種兵出現在11名恐怖分子面前時,印度特種兵配備的槍支火力甚至不如恐怖分子的“AK~47”,沒辦法,軍方臨時更換的特種兵配備的槍支。整個“事件”救援遲緩,軍方反應遲鈍,武器配備落後,傷亡慘重,也體驗出印度軍隊戰鬥力的“薄弱”)。



海軍裝備,印度海軍艦艇總數155艘,總噸位31萬噸,其中航母2艘,大型船塢登陸艦2艘,坦克登陸艦5艘,驅逐艦11艘,護衛艦19艘,各式潛艇19艘等。(印度現有2艘航母,其中1艘購買的二手貨,另一艘是租借的老舊航母,經過15年的努力,印度第一艘純國產航母已經下水,已經有兩次試海,但是,什麼時候擁有戰鬥力不得而知。)

空軍裝備,印度空軍共計12.7萬人,裝備各式戰機1400餘架,其中有先進的s~35,也有老舊的米格~17 ,1400餘架飛機分別來自俄羅斯、美國、歐洲和國產,是真正的“萬國造”。自2013年以來,就有29架戰機墜毀,15名飛行員遇難。最近3個月竟然以每個月一架的速度墜毀,速度確實驚人。



其實,印度也有值得我們虛心學習的地方,印度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玩”航母了,整整比我們早了近30年,在艦載機飛行起降訓練方面和艦載機飛行員培養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艦起飛數量已經達到了5000架次。而我國由於航母成型比較晚,在艦起降訓練和艦載機飛行員儲備方面有很多不足。

筆者認為,拋開人數和裝備數量,印度軍隊的綜合作戰能力,應該排在英國和日本之後,真是軍事實力在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和日本之後的全世界第六位。個人見解。


東義義


有些媒體為博取點擊量,刻意的貶低印度,僅憑以往的中印自衛反擊戰就盲目的寫下印度現在的軍事實力不堪一擊文章。我對中印邊境對峙瞭解的比較多,具體的因為保密條例不能說,只能告訴大家,印度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視,其單兵作戰能力不亞於我軍士兵,甚至有些部隊已經超過我軍。

在自衛反擊戰中,我軍並沒有全部收復麥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所以也就沒有了後來因為供給跟不上而被迫放棄佔領區撤退這麼一說。我軍也沒有打到新德里,反擊戰的全部戰鬥都是在我國地圖標註的中國境內進行的,我軍並沒有越過邊境線。所以說新德里距離中國邊境有多遠,我軍戰鬥人員距離就有多遠。官方統計的傷亡中印比例是1401:5430。這只是一場持續32天的小規模局部戰爭,卻被網友們無限的誇大。毛主席曾經說過“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而我們卻藐視過頭了。

印度現已曝光的軍事實力

目前,印度擁有大約140萬現役軍人,包括陸軍、海軍和空軍三大軍種,總兵力全球排名第三,軍費支出全球排名第六。
陸軍
在印度三軍中,陸軍為老大,兵力達113萬左右,有34個師,其中包括4個機動師 18個步兵師,10個山地師,3裝甲師和2個炮兵師。擁有大約4000(全三代)輛主戰坦克、2000輛裝甲運兵車、4300門火炮和200架輕型直升機。
印度為了加強整個印中邊境的快速反應作戰能力,正在組建一個新的山地攻擊軍,總兵力大約9萬人。

印度陸軍根據國家發展戰略,制定了武器裝備發展規劃.採用引進、仿製、自研和升級改造"四管齊下"的方式進行武器裝備建設,同時依靠聯合軍事演習積累作戰經驗.驗證武器裝備性能。

陸軍萬國牌武器詳細裝備(嫌枯燥的直接下滑看海軍)

常勝者主戰坦克(英國)(大部分在庫存中)

阿瓊主戰坦克 200輛

T-55/T-54中型坦克(俄羅斯) 600輛

T-72系列主戰坦克約2700輛(俄羅斯)T-90主戰坦克約850輛(俄羅斯)

PT-76輕型水陸兩棲坦克(俄羅斯)

300 100 BRDM-2(4×4)裝甲偵察車(俄羅斯)

100 100 白鼬(4×4)裝甲偵察車(英國)

BMP-1/BMP-2 Sarath AIFV/APC(俄羅斯)

(一些車上裝有AT-4 反坦克制導武器)

OT-62/OT-64(捷克)

BTR-50/BTR-60(8×8)(俄羅斯)

T-54/T-55裝甲救援車(俄羅斯)

WZT-3裝甲救援車

常勝者裝甲救援車(印度)

BIG-60式架設橋樑裝甲車

MT-55式架設橋樑裝甲車

卡梯克架設橋樑裝甲車

MTU-20式架設橋樑裝甲車

AM-50(6×6)式架設橋樑裝甲車

S23式180mm牽引式加農炮(俄羅斯)

140mm牽引式加農炮(英國)

常勝者130mm自行加農炮(印度)

M-46式130mm牽引野戰炮(俄羅斯)(庫存約70門)

艾博特105mm自行加農炮(英國FV433)

(庫存約30門)(已開始退役)

BS-3式(M1944)100mm牽引式加農炮(俄羅斯)

夯錘88mm牽引式加農炮(英國)

M48式76mm山地牽引式加農炮(南斯拉夫)

FH77B式155mm牽引式榴彈炮(瑞典)

D-20式152mm牽引式加農炮/榴彈炮(俄羅斯)

D-30式122mm牽引式榴彈炮(俄羅斯)

Pack Model 56 P 105mm牽引式榴彈炮(意大利)

Pack 76mm加農炮/榴彈炮

M1式40mm牽引式火炮(美國)

L60式40mm牽引式火炮(瑞典)(超級蝙蝠雷達)

L70式40mm牽引式火炮(瑞典)

(超級蝙蝠;飛行捕手防空雷達)

2K22M30mm通古斯卡2SM彈炮合一自行火炮(俄羅斯)

ZU-23-2式23mm雙管牽引式高射炮(俄羅斯)

ZSU-23-4式23mm自行高炮(俄羅斯)

20mm厄利孔高炮(瑞士)

9K58式300mm旅風自行多管火箭系統(12發)(俄羅斯)

9K57式220mm颶風自行多管火箭系統(16發)(俄羅斯)

帕納卡214mm火箭系統(12發)(印度)

BM-21式122mm火箭系統(40發)(印度)

LRAR 122mm火箭系統(40發)(印度)

M58式160mm坦佩拉迫擊炮(芬蘭)(庫存150門)

M1943式160mm迫擊炮(俄羅斯)

AM-50式120mm布朗德迫擊炮(法國)

M1943式120mm迫擊炮(俄羅斯)

E1式120mm牽引迫擊炮(印度)

M43式82mm迫擊炮(俄羅斯)

E1式81mm牽引式迫擊炮(印度)

L16A式81mm迫擊炮(英國)

M-40A1式106mm無後坐力反坦克炮

M20式89mm反坦克火箭筒(美國)

D48式85mm牽引式反坦克火箭筒(俄羅斯)

M2式84mm卡爾·古斯塔夫反坦克火箭筒(瑞典)

M18式57mm無後坐力反坦克火箭筒

毒蛇反坦克導彈(印度)

米蘭反坦克導彈(國際合作)

AT-3式薩格爾反坦克導彈(俄羅斯)

AT-4式塞子反坦克導彈(俄羅斯)

特里蘇爾自行式地空導彈(印度)

蘭天自行式地空導彈(印度)

SA-14式小妖精地空導彈(俄羅斯的9K34式箭地空導彈)

SA-12式鬥士地空導彈(俄羅斯的S-300V1地空導彈)

SA-11B式牛氓地空導彈(俄羅斯9K37 Buk-1M地空導彈)

SA-9燈籠褲地空導彈(俄羅斯9K31 斯特拉-1地空導彈)

SA-8A/SA-8B壁虎地空導彈(俄羅斯9K33 Romb地空導彈)

SA-6式根弗地空導彈(俄羅斯的2K12 Kub地空導彈)

SA-7式杯盤地空導彈(俄羅斯9K32斯特拉-2地空導彈)

山貓地空導彈(英國的海貓地空導彈)

普里特維地地戰術導彈(SS-150)(印度)

拉克什亞陸地攻擊巡航導彈/拖靶(印度)

40 160 獵豹偵察直升機(法國SA-316雲雀)

120 180 獵豹偵察直升機(法國SA-316雲雀)

12 12 米-25式雌鹿攻擊直升機(俄羅斯的米-24)

32 32 米-35式雌鹿攻擊直升機(俄羅斯米-24)

32 32 搜索者無人機(以色列)

0 # 尼尚特ELINT/偵察無人機(印度)

SS-11B-1/安塔克空地導彈(印度/法國)

AS11空地導彈(法國)

AS12空地導彈(法國)

海軍
擁有55000人,其中有5000名海軍航空兵和2000名海軍陸戰隊(MARCOS),是印度洋第一大海軍。擁有各類船艦155艘,包括1艘航空母艦,2艘船塢登陸艦,5艘坦克登陸艦,11艘驅逐艦,19艘護衛艦,19艘潛艇,其他戰鬥支援艦20艘,以及導彈艇、巡邏艇、掃雷艇、登陸艇等其他作戰艦隻。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購自俄羅斯,2013年交付,滿載排水量為4萬多噸,可以配備36架作戰飛機,包括26架俄製的米格-29K戰鬥機。德里級導彈驅逐艦是印度海軍大型水面戰艦,進行了隱形設計,滿載排水量6200噸,配備了防空、反艦和反潛導彈。
印度海軍是世界上少數擁有核潛艇的海上力量之一,擁有一艘2012年從俄羅斯租借的核動力攻擊潛艇,排水量為8000多噸,配備了魚雷和導彈等武器。2016年8月,印度海軍自行研製的第一艘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S-73服役。S-73排水量為6000噸,配備K-15潛射彈道導彈,攻擊範圍為750公里。
印度海軍的作戰武器如同雜貨鋪,也是來自多個國家,包括美製AGM-84L“魚叉”反艦導彈、俄製“布拉莫斯”巡航導彈、以色列製造的“巴拉克-8”防空導彈等。
印度海軍擁有實力較強的航空兵,可以遂行防空、偵察、反艦和反潛等任務,機型包括米格-29K戰鬥機、圖-142遠程巡邏機和極為先進的美製P-8遠程巡邏機。目前,印度海軍已經配備8架P-8。P-8型機擁有8000公里的航程,配備了高分辨率的搜索雷達和高性能的反艦和反潛武器。
印度海軍還擁有自己的GSAT-7衛星。該衛星可以為印度洋4000公里範圍內的印度海軍戰艦提供實時通訊服務。
空軍
印度空軍擁有大約15萬的兵力,配備200多架主要擔負空戰的俄製蘇-30戰鬥機和66架米格-29戰鬥機以及49架多用途的法制幻影-2000戰鬥機。為了增加戰鬥機的空中作戰時間,印度空軍配備了6架俄製伊爾-78空中加油機。
印度空軍米格-29戰鬥機
印度空軍十分重視空中運輸力量的建設,配備了俄製伊爾-76遠程運輸機和美製C-130中程運輸機和C-17遠程運輸機。其中,C-17是美國空軍最先進的遠程運輸機,最大載荷可達77噸,航程達4000多公里。一旦需要,C-17可以運載坦克、裝甲車等大型武器裝備。C-17型機具備多種地形起降能力,能夠在喜馬拉雅山區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機場起降。
預警機是現代空中作戰不可缺少的平臺,印度空軍部署了3架以色列製造的“費爾康”空中預警機,以加強空中預警和指揮能力。
三位一體核力量
印度是世界上少數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國家之一,擁有陸地、海上和空中核襲擊能力。
在印度三軍中,海軍配備了代號為“K導彈家族”的K-15潛射彈道導彈、射程350公里的“大地”艦射型彈道導彈,而射程3500公里左右的K-4潛射彈道導彈正在試驗。
“烈火”系列彈道導彈是印軍最重要的陸基戰略武器,射程從幾百公里到幾千公里不等。其中,“烈火-5”是印度第一種單彈頭的洲際導彈,2012年4月進行第一次試射,射程可達5000公里。“烈火-6”正在研製,射程達6000公里以上,可以配備多個核彈頭。

在三軍航空兵中,海軍的圖-142、空軍的蘇-30和幻影-2000等機型均具備核作戰能力,可以配備核炸彈和核導彈。
印度一方面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戰略核威懾力量,並強調核反擊能力的建設。

目前,印軍已經配備反導系統,具備一定的反導作戰能力,能夠對幾千公里飛來的對方彈道導彈進行攔截,為首都新德里和金融中心孟買等大城市和其它戰略目標提供一定程度的空中保護。

總結:印度一直把我國當成假想敵,什麼都想和我國比一比。雖然在軍事整體上不如我國,但是在個別軍事領域也有超越我國的事物存在。雖然說印度在武器的自主研發上落後於我國,但是進口的武器性能大多都強於我國。印度一心想趕上我國,而我國卻在努力超越美國。

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自我的不足,在我們追趕美國的時候,歐美的一些老牌軍事強國也在嘲笑我國的自主研發武器的落後。


班副講歷史


說起印度這個開掛的民族,大家似乎有吐不完的槽點,比如印度閱兵式上的“開掛”摩托車、滿掛著人的火車、上廁所不用紙等。受印度這種表象的影響,有很多人覺得印度就是一個搞笑的“阿三”,但是從現有的軍事裝備來看,印度的軍事實力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弱。現在就讓我們來盤點盤點印度的海陸空軍力。

印度,領土面積297.47萬平方千米,排名世界第七,人口超過12.67億,國民生產總值為20669.024億美元,國防預算為461.6億美元。

印度武裝力量現役部隊總兵力為117.5萬人。印度陸軍兵力為98萬人,編有5個軍區、11個軍部、35個師及15個獨立旅、1個"普里特維"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主戰坦克:3414輛,其中T-55型約700輛、T-72型約1500輛、"常勝者"1200輛、"阿瓊"式約14輛。步兵戰鬥車:БМП-1型350輛,БМП-2型1000輛。裝甲輸送車:OT-62/64型157輛。牽引火炮:4175門。地地導彈:普里維特若干。地空導彈:薩姆-6型180枚、薩姆-7型620枚、薩姆-8B型50枚、薩姆-9型400枚、薩姆-3型45枚、薩姆-16型500枚。直升機:199架。

印度海軍兵力為5.5萬人。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4個地區司令部和東、西2支艦隊。裝備各型艦艇151艘,其中航空母艦1艘、潛艇19艘、驅逐艦6艘、護衛艦18艘、巡邏與海岸艦艇49艘、掃雷艇20艘、兩棲登陸艦艇10艘、各種支援艦船28艘。海軍航空兵:5000人,裝備67架作戰飛機、83架武裝直升機。海軍陸戰隊:編有1個團,約1200人。

印度空軍兵力為14萬人。裝備作戰飛機772架、直升機170架)。編有17個攻擊戰鬥機中隊(裝備53架米格-23BN、88架"美洲虎"、147架米格-27、79架米格-21MF作戰飛機),20個戰鬥機中隊(裝備66架米格-21FL、169架米格-21BIS、26架米格-23MF、64架米格-29、35"幻影"2000H/TH型和8架蘇-30MKI型作戰飛機),3個攻擊直升機中隊(裝備32架米-24型直升機),2個偵察機中隊(裝備8架"甚培拉"、6架米格-25和2架米格-25U型偵察機),12個運輸機中隊(裝備105架安-32、45架DO-228型、28架BAE-748型、25架伊爾-76型運輸機),11個運輸直升機中隊(裝備73架米-8型、36架米-17型、10架米-26型直升機),1個要員專機中隊(裝備2架波音-737型、7架BAE-748型、6架米-8型運輸機),以及6架"美洲虎"型海上攻擊機、4架HS-748型電子戰飛機、6架伊爾-78型加油機、6架電子偵察機、4架海上偵察與測量機、約400架各型教練機和22架教練直升機。印空軍還編有38個薩姆導彈中隊,裝備薩姆-2、薩姆-3、薩姆-5和薩姆-10型導彈若干枚。

此外印度還擁有準軍事部隊,兵力約109萬人。

從軍隊絕對人數上和裝備規模來看,印度絕對算得上是一個軍事大國。其軍事實力相比較其周邊國家,比如越南、泰國及老撾等,根本不是印度的對手。並且印度擁有核武器,還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這些“大件”,除了五常之外,真沒有幾個國家能夠擁有。此外,一提到印度航母,大家或許想到的是泡在水裡的那艘“國產航母”,殊不知除了那艘航母,印度還有從外國買的航空母艦,想想咱們為了買艘“瓦良格號”,費盡千辛萬苦,但是印度卻可以從世界上任意採購。印度在航天領域發展也很快,印度的衛星技術已近走到了世界先進行列。但是印度自身也有很多問題,比如說:極為腐敗的官僚體系、武器國產化率比較低而且事故頻發、國內工業體系不完善等等。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印度的軍事實力絕對算得上是一個軍事大國,這時候,我們需要正視印度,這樣才不至於吃虧。


小葉談軍事


我們不應該妄自菲薄,但更不應該認不清自己。我來給大家冷靜的分析一下印度的實力

自1947年印度獨立,1950年共和國建立,印度共和國一直保持龐大的軍隊,及強大的軍事力量。目前,印度武裝部隊是世界第4大武裝力量,同時擁有世界最大的準軍事組織——印度準軍事部隊。亦是世界上八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

印度共和國建國之初的軍事力量,主要承接於英屬印度。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保有英屬印度大部分的軍事力量。


印度自助研製的先進防空導彈(AAD)

印度是武器進口大國,但同時,自身具備齊全的國防工業體系。在某些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1999年,印度開始印度彈道導彈防禦系統計劃。在國防研究及發展組織主導下,該計劃獲得成功,印度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成功研製反導系統的國家。1974年5月,印度陸軍負責在拉賈斯坦邦進行首次核實驗——微笑的佛陀。第二次核實驗則在1998年。印度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核力量。2003年1月,印度核指揮管理局創建核戰略司令部,負責印度國家的戰術和戰略核武器儲備之管理和行政。

與中國,巴基斯坦都有過沖突。還吞併了錫金。


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印邊界上,中國與印度接壤的兩個省級行政區

希望大家不要瞧不起任何一個國家,中國不是這樣過來的嗎。。可以點擊我的主頁觀看更多的軍事內容,謝謝大家。希望大家支持我,。。


用戶82476136549


我們都知道,中國與印度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在中國和印度在有關邊境問題的戰爭,歷時一個月的時間,並且在中國和印度邊境的東、西兩段地方大規模爆發。


至於戰爭的結果,相信大家也是很清楚,我們國家獲得了全面的勝利。

這一次的戰爭至今為印度人謹記,他們深刻的

認識到這一次的失敗,將中國視為了自己的戰略目標,無論什麼都喜歡和我們作比較。但是戰爭勝利似乎讓我們忽視了一些東西。

那就是我們國家在這一次的中印爭端之中保持了十足的剋制。當然,這不是因為印度,重要的還是國際的導向,當時的印度在國際上不僅僅得到美國的幫助,甚至連同蘇聯都對其伸出了橄欖枝。在中印關係日益緊張之際,赫魯曉夫不顧中蘇的關係,毅然的接受了印度的邀請。這也使得印度方面更加的自信。



各種因素的集合,我們在這一次的爭端中做出了巨大的讓步,早在1959年的11月7日,中國邊防部隊主動撤到了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中國一側20公里以內地區,而印度方面卻拒絕了這一建議,只是我們一方做出了讓步。


後來在1963年5月26日時,也就是我們已經全面的戰勝了印度之後,我們又繼續的做出了讓步釋放了印度軍隊的旅長還有全部被俘人員,繳獲的武器裝備及軍用物資也都退還了回去。

時至今日,印度仍然可以在國際上得到很大的支持,要戰機有戰機,要潛艇有潛艇,買一艘航空母艦也是有著人提供各種資源。

今天的我們對印度一定不能小瞧,從歷史上來說,他們更加的悠久;從軍事上來說,他們也能有更多的支持,我們要有危機意識,只有自己真正的強大了,我們才能真正的做到防患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