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卡塔爾是小國,為何敢於對老大哥沙特說“不”?

張興雨


卡塔爾雖然是一個小國,但同時也是一個超級土豪的石油強國,這是他的經濟實力。其次,卡塔爾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半島電視臺,特別是其中立的文化和觀點被很多阿拉伯人所理解,這是他的軟實力。另外,美國在其領土設立了阿拉伯最大的軍事基地和駐留著最多的美軍士兵,其作用對美軍特別重要,就算特朗普言稱有此事件有關,但不可能接受沙特與卡塔爾的軍事衝突這個底線,所以即便美國是推手之一,同時也會控制事態過度升級。還有,卡塔一直主張與什葉派國家的溝通、交流,也跟其他很多域內大國保持良好關係,比如與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都有些密切的聯繫,特別是土耳其,此次表現出老大哥魄力勢的力挺,此外還有在敘利亞一戰而威的俄羅斯的支持。

從內部看,卡塔爾是一個很有主見,非常自信的尊嚴國家,肯定接受不了同盟的過分無理要求。從外部看,一個泛支持聯盟很好的對沖了沙特為首的遜尼派聯盟的壓力。

當然沙特不會輕易放棄這次迫使卡塔爾屈服的契機以立威,畢竟在地域上卡塔爾大部分周邊被遜尼派聯盟國家包圍著,而且卡塔爾與這些國家經濟聯繫更為緊密與依賴,所以最終的事件的解決或許以卡塔爾的有條件屈服得以解決。


Fighting小紅


卡塔爾是一個有志氣的小國,任何一個有志氣的人都不願意受人擺佈。

卡塔爾是小,全國常駐居民不到260萬,卡塔爾本地居民才區區30萬出頭。地理上,是阿拉伯半島伸向波斯灣的一個“大拇指”。卡塔爾三面環海,僅剩的一面與沙特相連。在2017年的外交危機之前,卡塔爾的生活、生產物資大都從是沙特運過來。卡塔爾周圍大國林立,沙特、阿聯酋、伊拉克、伊朗,哪個都不是好惹的。

正是強敵環伺的環境,卡塔爾奉行與鄰為善的外交政策。

沙特曾是卡塔爾的外交中心

卡塔爾唯一的陸路聯繫就是沙特,沙特緊緊掐著卡塔爾的喉嚨。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卡塔爾為沙特馬首是瞻 ,在外交政策上與沙特老大哥保持高度一致。

卡塔爾變革

90年代,卡塔爾發生了一場宮廷政變。哈馬德·阿勒撒尼作為王儲,趁他的埃米爾(可以理解為國王)老爹出訪時發起了不流血的政變,成功控制了政權。此後雄心壯志的哈馬德開啟了變革。

從蘇丹到也門,從黎巴嫩到巴勒斯坦,哈馬德主動介入中東地區的事務。憑著中立、公正的立場,卡塔爾的國際地位水漲船高,甚至突破了其體量的外交能量。

穆兄會讓卡沙分裂

2010年,阿拉伯之春爆發,穆兄會及穆兄會背景的組織逐漸浮出水面,走向政治舞臺。卡塔爾沙特分裂的苗頭由此開始。卡塔爾對穆兄會持支持的立場,因此卡塔爾為埃及、敘利亞等國的穆兄會提供了大量援助。在埃及穆兄會成功奪取政權之後,卡塔爾首先發出了賀電,但是“老大哥”沙特則表現出了一定的恐慌。穆兄會認為沙特王室腐朽,又接近西方國家,應該將其推翻。或許是因為卡塔爾前面十多年成功的外交,導致卡塔爾王室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才會覺得可以在阿拉伯之春中另立山頭。沙特卡塔爾的裂痕由此產生。

暗中支持伊朗是最後的導火線

哈馬德領導下的卡塔爾與伊朗的關係越來越緊密,他兒子塔米姆在2013年繼位後,這一點也不奇怪。卡塔爾和伊朗都宣稱對波斯灣的南帕斯天然氣田擁有主權,所以兩國合作開發油田,並均分利益。所以沙特一直以來都指責卡塔爾將自己的利益凌駕於海合會之上。

2015年秋天,卡塔爾幾名王室成員到伊拉克南部打獵的時候被什葉派民兵綁架。這起綁架案的背後牽扯到什葉派的大金主伊朗。伊朗當時正在敘利亞醞釀“四城計劃”。所謂四城計劃,就是將兩個被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包圍的什葉派的城鎮和兩個被政府軍包圍的遜尼派城鎮互換人口。遜尼派城鎮就在大馬士革附近,地理位置很重要。

但是卡塔爾為了解救人質,就答應了伊朗的要求。最終花費了近10億美金,搞定了不願撤離的反對派武裝和什葉派民兵,前前後後經歷了近兩年時間,終於促成四城計劃,解救了人質。

卡塔爾揹著遜尼派與伊朗這個什葉派國家暗通款曲,這件事讓沙特勃然大怒。所以2017年5月,阿聯酋收買的黑客入侵卡塔爾官方通訊社的賬號,發佈了卡塔爾支持伊朗的言論。沙特以此為契機,一手促成了海合會與卡塔爾的決裂,對卡塔爾進行封鎖。

至於封鎖是否成功,又是另一件事情啦!


莫聞初


去年,卡塔爾和沙特之間的矛盾一度鬧得沸沸揚揚。沙特政府不僅禁止卡塔爾的航班從國內經過,還高調宣佈和卡塔爾政府斷交,而卡塔爾自然也不甘示弱,採取強硬措施回擊,雙方甚至擺出了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態勢。我們知道,沙特是世界上有名的石油大亨,那麼卡塔爾憑什麼能和它叫板呢?
(卡塔爾的地理位置)

首先,卡塔爾這個國家地處伸入波斯灣的卡塔爾半島上(阿拉伯半島東北部),與伊朗、阿聯酋、巴林等國隔海相望,南部則與沙特阿拉伯接壤。其國土面積僅為1.15萬平方公里,且遍佈沙漠,人口不足3百萬,是個微不足道的彈丸之國。但就這樣一個土地貧瘠的國家,已探明的石油儲量250多億桶,佔全球石油總量的1.72%;天然氣儲量為26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


(卡塔爾與周邊國家對比)

多年來,這個不起眼的國家靠著經營石油和天然氣,成為了中東最富的國家之一,人均GDP竟然超過了6萬美元,居世界第四位。即便沙特對卡塔爾進行經濟封鎖,也不會對卡塔爾的經濟造成太大影響。

而且,卡塔爾國內的烏代德地區有美軍駐守的軍事基地,這意味著它的背後是美國政府。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石油利益和軍事利益,並不希望沙特和卡塔爾鬧翻。如果沙特的舉動過於出格,美國當局也不會坐視不管。所以卡塔爾自恃有美國撐腰,敢於叫板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沙特。



最後還有一點,卡塔爾為了緩解沙特的壓力,與伊朗建立的良好的關係,讓沙特如坐針氈。眾所周知,伊朗是“什葉派”穆斯林的大本營,而沙特是“遜尼派”穆斯林的大本營。伊朗“什葉派”和沙特“遜尼派”的矛盾由來已久,而且兩國是敵對關係。由於伊朗的實力比較雄厚,對沙特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所以卡塔爾想借著伊朗的聲勢對沙特施壓。
(卡塔爾半島)


世界人文通史


卡塔爾武裝部隊的兵役採用的是自願兵制,卡塔爾軍隊中有一半士兵不是卡塔爾血統,大多數是阿拉伯和巴基斯坦血統。

卡塔爾雖然是一個小國,但同時也是一個超級土豪的石油強國,這是他的經濟實力。其次,卡塔爾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半島電視臺,特別是其中立的文化和觀點被很多阿拉伯人所理解,這是他的軟實力。另外,美國在其領土設立了阿拉伯最大的軍事基地和駐留著最多的美軍士兵,其作用對美軍特別重要,就算特朗普言稱有此事件有關,但不可能接受沙特與卡塔爾的軍事衝突這個底線,所以即便美國是推手之一,同時也會控制事態過度升級。

2017年6月5日,巴林、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埃及、也門、利比亞六國及南亞的馬爾代夫、非洲的毛里求斯指責卡塔爾支持恐怖主義活動並破壞地區安全局勢,分別宣佈與卡塔爾斷絕外交關係。卡塔爾發展軍事力量水準即便是連美國、沙特、以色列都難以比得上。這個沙特的小鄰居讓印度軍購都自嘆不如的卻是一個小國家——卡塔爾。

卡塔爾國土面積小(11437平方公里),人口(257萬)少,但擁有極其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特別是天然氣資源居世界第三位,人均GDP產值59311美元,是世界上著名的高福利國家,卡塔爾半島電視臺聞名遐邇,卡塔爾始終保持與美國良好關係,美國在卡塔爾擁有世界最大的海軍基地,擁有駐軍7000人。 卡塔爾也全面否定沙特的一切指控,另一方面堅決不服軟,有點對著幹的意思,應該說,卡國背後有俄羅斯、伊朗、土耳其等國的身影,且卡國、沙特與美英法都是朋友圈中的好朋友。雙方都有炫富砸錢的本事…

說起全球軍火市場的大戶,印度和沙特都比較有名,經常大手筆採購武器裝備。一個是所在地區的軍事大國,一個是國家特別富裕,所以也能理解。然而,有一個小國總兵力僅一萬出頭,卻在幾年前的防務展上一次訂購了200多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引起了轟動。去年美國國務院曾透露,已批准出售72架F-15戰機給卡塔爾,總價值為210億美元。卡塔爾是在2017年7月花費約10億美元(近70億人民幣),購買了至少三個營中國紅旗-9防空導彈。向英方購買24架“颱風”戰鬥機。軍事專家稱,卡塔爾堪稱“彈丸小國”,實際上根本不需要如此之多的先進戰鬥機(75架美製F15戰機+24架颱風戰鬥機)。


環球熱點匯


西方媒體有個笑話——哪個國家有本事能把一名美軍四星上將、一名伊朗間諜、一名土耳其外交官、一名哈馬斯成員和一名阿富汗塔利班指揮官安排在一間屋子裡舉行秘密會談呢?答案:卡塔爾。

從國土面積(1.15萬平方公里)和人口(264萬)上來看,卡塔爾的確是個小國,但其卻在中東地緣博弈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正因為卡塔爾既有勃勃野心,也有雄厚實力,所以敢於對沙特說不。

卡塔爾的雄厚實力可不是吹牛皮——這個小國不僅佔據著波斯灣這一中東經濟最富庶、航運最繁忙區域的要衝位置,還擁有富可敵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石油儲量25億噸居全球第13位、天然氣儲量24.7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是目前世界上最富有國家之一(人均GDP達6.5萬美元)。

而且,卡塔爾與所有中東重要國家和外部“大玩家”都保持著相當緊密的外交關係,前面笑話中所說的敵對各方的大使、軍人和特工很可能就是一牆之隔的鄰居,大家都生活和工作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如果各方真想展開秘密磋商的話,卡塔爾高層是很樂意牽線搭橋的。這種左右逢源的中立、超脫地位和作用給了卡塔爾在國際舞臺上長袖善舞、遊刃有餘的施展空間。

德國《明鏡》週刊2018年9月2日刊文指出,卡塔爾高層也的確希望本國成為“海灣地區的卡薩布蘭卡”,換言之就是變成海灣的“外交間諜之都”,不得不說他們的心可真夠大的。另外卡塔爾還有一張很厲害的“王牌”就是半島電視臺,卡塔爾王室通過大力資助該電視臺,有效提升了本國影響力。

當然,光靠外交斡旋和廣播宣傳的軟實力,卡塔爾仍無法長期與沙特較量,這時候就要有硬後臺撐腰才行。2018年9月初,卡塔爾宣佈將投資18億美元擴建2座空軍基地,其中包括美軍在中東規模最大的烏代德空軍基地,後者常駐有約1萬美軍官兵,還是美軍中央司令部及所屬空軍前沿指揮部所在地。

而在此前,卡塔爾為支持美國領導的中東反恐戰爭,已主動投效80億美元充作軍費,還花費120億美元向美國波音公司訂購了36架F-15戰機、向英國訂購24架“颱風”戰機、向法國增購12架“陣風”戰機,又向意大利訂購了7艘戰艦(總價50億歐元)。卡塔爾豪擲千金,顯然是在向美國和歐洲呈交“投名狀”,以此換取西方國家支持來增強自身“叫板”沙特的能力。

目前在卡塔爾境內,美國、英國、土耳其都建有基地並部署有軍事力量。特別是土耳其,在卡塔爾與沙特爆發危機僅2天后就決定向海灣地區派遣駐軍,據悉土軍將在卡塔爾駐紮多達5000名士兵並擁有2座海軍基地,以此支援卡塔爾。雙方還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軍演代號很是耐人尋味——鐵盾。

卡塔爾對此自然投桃報李,在土耳其經濟瀕臨崩潰之際慷慨解囊提供了多達150億美元緊急援助。另外卡塔爾還奉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與海灣地區重要玩家、中東強國伊朗也保持著不錯的外交關係,這些都增強了前者對沙特說不的底氣。


網言軍事


而且目前美國在波斯灣最大的軍事基地就在卡塔爾,前幾天卡塔爾還準備花18個億幫該基地的美軍軍官改善居住條件,並升級軍事基地呢,要知道波蘭上個月提出要幫美軍建立軍事基地的時候也就肯拿出來兩個億,而卡塔爾僅僅是擴建就花18個億,這改裝的軍事基地該有多豪華?美軍當然願意繼續挺這個小兄弟了!

最後是卡塔爾的地理位置,卡塔爾的地理位置很獨特,西面它與沙特接壤,而東面就是如今至關重要的霍爾木茲海峽,美軍在它那個地方建立軍事基地也正是看中了它橋頭堡的地位,目前美國在波斯灣地區幾乎所有的戰機起降都在該基地完成,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沙特也不敢真對它怎麼樣!



所以卡塔爾之所以這麼硬氣,和骨氣什麼的無關,無非就是佔了天時地利與人和罷了!


DS軍美


老大哥沙特從何而來?僅僅是地盤大?又或者是錢多就是老大?在或者僅僅是自己認為的大罷了!在中東伊斯蘭世界裡邊,沙特一直謀求成為大佬,一方面是因為其廣袤的領土中蘊含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長期的能源供應獲得的豐厚的資金,讓沙特有底氣指使伊斯蘭世界的一些事務!另一方面,沙特阿拉伯佔據著伊斯蘭教三大聖城中的兩個,一直以真主的嫡系本民族後裔自居,認為自己就是伊斯蘭世界的老大,尤其是在歐佩克和阿盟中的主導角色,讓沙特阿拉伯有了底氣干涉中東地區別國內政外交!



當然卡塔爾既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那就必須有一個獨立的國家應有的國格和態度,相應的就有自己的一些主張,當然出於本國利益的一些主張更是明確的,那麼不對沙特為馬首是瞻是符合卡塔爾一貫立場和利益的!

卡塔爾在伊斯蘭世界扮演者重要的中間角色,他曾經同時保持與沙特和伊朗兩個中東伊斯蘭大國良好的關係,也是雙方之間重要的溝通渠道,而本次沙特對卡塔爾發難,也是因為和伊朗緊張的關係,強硬要求比較中立的卡塔爾選邊站隊,這實際上是一中極為狹隘的自閉行為,沙特的目的是斷絕伊朗的對外交流通道,甚至不惜動用和犧牲盟國的利益!

卡塔爾也有著豐富的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備,而且也在輸出能源方面獲得豐厚的收益,其國家主權基金是享譽資本世界的一股力量,當然總量上或許不足以與沙特阿拉伯抗衡,但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這也是域外大國與卡塔爾保持緊密關係的重要原因,美國更是在卡塔爾有大量的駐軍,因此豈不所謂的經濟和軍事威脅,對卡塔爾來說幾乎可以視而不見!


涇水書生


卡塔爾和沙特一樣都是石油國家,富得流油,卡塔爾的天然氣也在世界名列前茅。因為有錢所以處世風格也和別的阿拉伯國家不同,卡塔爾和伊朗關係曖昧,又支持埃及的民選政府,可以說和阿拉伯國家截然不同。

也正是因為不同,也就和伊朗的死敵沙特的矛盾達到頂點,到去年也就是2017年沙特帶頭和卡塔爾斷交,引來了一次斷交潮,想徹底征服卡塔爾,然而事與願違,沒起到什麼作用。原因是以下幾點。

一,美國不僅是沙特的盟友,也是卡塔爾的盟友,美國在兩國都有駐兵。卡塔爾通過購買軍火,讓美國支持自己,或者採取中立的態度。而美國是不可能願意看到自己的夥伴自相殘殺的,那樣會削弱卡塔爾和沙特的實力,對美國沒有好處。

二,卡塔爾不僅和美國交好,還和世界所有的大國都有來往,這就確保了卡塔爾的平衡外交,對一些問題採取模稜兩可的態度,使得卡塔爾既不得罪美國,也不得罪其他大國。這也讓卡塔爾在大國之間遊刃有餘。也為自己爭取了國際空間。

三,卡塔爾有獨立的半島電視臺,在全球都有影響力,已然成為了卡塔爾的舌頭,政府所有的政策通過半島電視臺,向全球轉播,讓世界聽到了卡塔爾的聲音,也不讓世界其他大國小瞧卡塔爾。這就讓卡塔爾雖然是小國卻有大國的風範。

綜合以上原因,就是卡塔爾既有硬的一面,又不失國家信譽,既限制了敵對國家的敵對言論,又讓敵對國家對自己投鼠忌器,加上購買了大量的美國軍火,使自己立足於不敗之地,所有這些就是卡塔爾不懼怕沙特的原因。


春風踢碎鬼門關


到2018年6月,卡塔爾在中東遭到以沙特為首的多國實施的外交孤立已有一週年。別看卡塔爾是中東小國——面積僅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260萬,但卡塔爾的野心可一點也不小,甚至不畏懼和中東強國之一的沙特起衝突。

這兩個國家都是海灣合作委員會6個成員國的成員,但沙特集合了海合會的其他幾個國家阿聯酋、巴林,包括海合會之外的埃及一起“圍剿”卡塔爾。 雙方之間主要的分歧在於:沙特指責卡塔爾支持恐怖分子;指責卡塔爾與海灣地區遜尼派君主國的眼中釘什葉派伊朗過於親近;以及通過半島電視臺進行宣傳戰。但卡塔爾反唇相譏,稱911事件的19名恐怖分子中有15人是沙特人,2人是阿聯酋人。

那麼卡塔爾為什麼敢於和沙特對峙呢。卡塔爾雖是小國,卻富得流油,是全球天然氣供應大國,屬於中東的暴發戶。即便受到鄰國的一些經濟封鎖,短期內構不成什麼威脅。更重要在於,卡塔爾是美國在中東罪大軍事基地所在國。長期以來,在美國空襲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行動中,卡塔爾的軍事基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國一直在沙特和卡塔爾之間搞平衡,不希望二者鬧翻。有美國的撐腰,卡塔爾自然也就硬氣。


微言穎義


“卡塔爾是小國,為何敢於對老大哥沙特說‘不’?”——一年之前,沙特、埃及、阿聯酋等國陡然以卡塔爾“支持恐怖主義”為由與其斷交,而且封鎖與卡塔爾的陸地邊境,許多人就提出了這個問題;今年5月26日,卡塔爾政府宣佈將禁止商場及店鋪從沙特、阿聯酋、埃及和巴林四國進口產品,許多人再次提出了這個問題。作為多次接受卡塔爾半島電視臺採訪的學人,在我看來,卡塔爾之所以有此底氣對老大哥沙特說“不”,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卡塔爾具有相當強勁的經濟實力,在國際液化天然氣市場控制力非常強,有足夠資源開拓國際空間。

其次,在卡塔爾統治者眼裡,沙特保守落後,自己時尚領風氣之先,本國開辦的半島電視臺更是阿拉伯世界影響力最大的電視媒體,因此不怎麼服沙特。對這一點,作為多次接受半島電視臺採訪的嘉賓,我深有體會;在義烏考察時,我也親眼見到了來自不同國家阿拉伯人普遍收看半島電視臺,而非本國電視臺。

第三,西方人視卡塔爾為海灣阿拉伯君主國中溫和、改革的代表,不樂見其被宗教色彩強烈得多的沙特取而代之。

第四,卡塔爾當地駐有美軍中央司令部機構,沙特若要與卡塔爾交戰,不能不投鼠忌器。

第五,近年沙特目前在軍事上已經兩面受敵,與也門胡塞武裝交戰不利,本土多次遭襲,自己支持的武裝派別在敘利亞、伊拉克戰場上又屢屢受挫,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沙特決策層在沙特國內和在卡塔爾眼裡的威望。

第六,卡塔爾絕大多數人口是外國人,倘若開戰,由此引發的外交爭端風險相當巨大。

根據上述幾點,卡塔爾吃定沙特不敢對自己動武;即使動武,卡塔爾也相信本國軍隊訓練超過沙特軍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