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留住鄉愁,為湖南藍山縣這個村自發保護古村點贊!

古城村在郴藍公路的左側,右側是無際的稻田,不遠處的舜水河嘩嘩向東流淌。郴藍公路向東至嘉禾縣、郴州-

村裡巷道、石板路、旗杆石、院落、水井、學校、古樹、宗祠等等。村子裡面石板路旁有幾組清代立的旗杆石,資料:彭世俊,東隅人(古城村人),清宣統從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專科畢業,歸國考取進士,授予翰林院檢討。彭世俊光緒二十三年入江學院文科,二十四年除學院歲試補稟,二十八年由湖南官費遺留日本大坂高等學校,三十四年回國,應學部留學生考試。授工科進士;宣統元年殿試一等,授翰林院檢討,二年由湘撫奏調留省辦學歷充學務公所議,民國二年任國民政府工商部僉事,民國三年代行駛農商部技士等職。

彭祖述、歲貢、咸豐三年、鳳感鄉。

留住鄉愁,為湖南藍山縣這個村自發保護古村點贊!

進村的石板路兩旁是青磚牆和黑瓦飛簷,成片的清代古民居相互連接。古建築雖然不少坍塌,但卻留下誘人的魅力。

留住鄉愁,為湖南藍山縣這個村自發保護古村點贊!

留住鄉愁,為湖南藍山縣這個村自發保護古村點贊!

古城村現在有3000多人口、500多戶人家。原來古城村的東西兩頭都有大牌坊。牌坊兩邊都刻有大字,東邊刻著“人心不古,眾志成城”,西邊刻有“煙清雲淡,樹大根深”,後來,這裡被稱為“古城煙樹”,成為藍山縣八大景之一。史料記載,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開始,這裡曾是舊縣城,直到北宋才遷走。

留住鄉愁,為湖南藍山縣這個村自發保護古村點贊!

眾多青磚古民居全是清朝時期所建,最早的是在康熙年間。民居分套獨立,大門前有個石板小院,木質窗戶中間是精細的雕花,數百年下來,仍有部分保存較好。走進大堂,中間有石板做成的天井,雨水順著黑瓦滴下,石板被雨滴侵蝕留下深深的孔洞和歲月的印記。

留住鄉愁,為湖南藍山縣這個村自發保護古村點贊!

有些古建築已倒塌,房內長出巨大的樹木。近年來,藍山縣文物局的工作人員時常過來宣傳,要求村民別破壞古建築。但困於資金不足,有些房子未得到妥善的修繕,又沒有人住,多年下來就有些房間倒掉。

留住鄉愁,為湖南藍山縣這個村自發保護古村點贊!

留住鄉愁,為湖南藍山縣這個村自發保護古村點贊!

留住鄉愁,為湖南藍山縣這個村自發保護古村點贊!

它真的值得保護,也亟待政府保護!當我們看到牆上的保護通告,也許,會使古城村得到該有的保護------

古城村是藍山古縣城所在地,村小學的操坪上長有一棵150多年的羅漢松,這棵羅漢松胸徑1米左右,周長3米多,高15米左右。2015年一名廣東客商慕名來到藍山縣塔峰鎮古城村,想用20萬元巨資買下該村這棵羅漢松,被村裡的幹部群眾拒絕、再多錢都不賣!。

留住鄉愁,為湖南藍山縣這個村自發保護古村點贊!

留住鄉愁,為湖南藍山縣這個村自發保護古村點贊!

留住鄉愁,為湖南藍山縣這個村自發保護古村點贊!

古城村古村特點

1、石板路寬(2米多寬,且四通八達,藍山縣之最,寬、量大),

2、古建築群量大、(分佈廣、量大,青磚古民居約有近百座)

3、古水井出水量大、且清澈見底,水面高、離地平面僅約30釐米)

4、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旗杆石)、不少的人在外地工作。

5、再多錢都不賣的古樹、學校內有一古樹,羅漢樹。聽說廣東客人出高價購買,但是,村民說;再多錢都不賣!

6、古建築保護;村支兩委、理事會以通告形式保護古建築,這種模式值得借鑑與推廣。

2017年永州市藍山縣古城村被評為湖南省第五批歷史文化名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