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史可考的秦腔的形成與形成時間都是什麼?

秦腔鬚生


根據史料記載,秦腔最遲形成於元代後期。

明代朱權《太和正音譜》載:“元知音善歌者,三十六人中之首者盧綱,咸陽人,音屬宮而雜商,如神虎之嘯風,雄而且壯,為當時之傑”。

朱權(1378年-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寧王,號臞仙,又號涵虛子、丹丘先生。

《太和正音譜》:中國現存最早雜劇曲譜,是中國戲曲史上重要的理論著作。

這是秦腔見於最早的史料記載,是有史可考的。

至於那些傳說中的起源於秦啊、商周啊,也就看看罷了,信則有,不信則無。


魏青衣


秦腔戲是梆子戲的鼻祖,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非物質之化遺產。

追溯到華夏上下五千年,《顓頊創樂》就孕育了秦腔。世界三大戲源,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中國秦腔。前兩者早已消亡,唯獨秦腔魅力四射,與時俱進,現今還活躍在三秦大地,西北五省。

秦腔與長安有不解之緣,長安是秦腔的重要發源地。《長安梨園》是秦腔聖地,這聖地殿堂孕育了古時的秦腔。秦腔早在周朝的鎬京就

開始胚胎萌芽,秦代最喜愛秦腔的皇帝秦二世胡亥莫屬!漢代高祖劉邦將秦腔定為宮庭御戲,從此,秦腔稱為國戲。那時長安話就是國話。

唐代明皇唐玄宗李隆基不但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而且是個藝術家,唐明皇能敲會打,會彈會拉。六歲唱《長命女》,人稱六小靈童。他還演過丑角,從而提高了醜行的地位。唐明皇創辦的《長安梨園》規模壯觀,氣勢恢宏,僅樂工伍佰多名,至今仍是秦腔文化的佳談。

注:資料選自《oK摩登秦腔》一文。


琵琶嘴


要講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應該理清中國戲曲的發展脈絡,否則一切都是臆想和空談,徒添笑柄而已。

  • 中國戲曲起源於原始歌舞。從先秦兩漢到隋唐五代,是中國戲曲形成的孕育階段,在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各種戲曲成分都有不斷的創新,各種戲曲要素也日趨豐富。春秋戰國時的“優孟衣冠”開始模仿人物進行表演,內含戲劇元素。

  • 漢代出現了具有表演成分的“角抵戲”,尤以《東海黃公》為著,它突破了古代倡優即興隨意的逗樂與諷刺,在既定的情節表演中,把戲曲表演的幾種因素初步融合起來,為戲曲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南北朝時期的歌舞與表演相結合的《拔頭》、《代面》、《踏搖娘》等“歌舞戲”,其濃郁的表演成分為我們提供了戲曲的雛形。
  • 唐代的參軍戲已有了後代戲曲的“角色”“行當”分工,中國傳統戲劇的基本元素至此愈益鮮明成型,從而推進了中國戲劇形成的進程;此期民間歌舞戲進入宮廷後得到了更大的發展;民間的“俗講”和“變文”等通俗說唱形式也在興盛發展。參軍戲與歌舞戲的滲透融合,為即將形成的中國戲曲預示了一種將歌舞、科白、表演融為一體的基本格局。
  • 宋代固定演出場所“瓦舍”和“勾欄”的出現,為百戲藝術的全面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境。在民間歌舞、說唱、滑稽戲有了綜合發展的趨勢下,“瓦舍”和“勾欄”裡出現了“宋雜劇”,宣告了中國戲劇的形成。

由此可見,秦腔的形成時間最早只能用宋代,也不可能早於宋代,因此上有些人所說的秦腔發源於周,形成於唐,多少有些牽強,也難以自圓其說。

  • 說發源於周,就戲曲起源於古代歌舞而言,這種說法就經不起推敲,這種古代歌舞又可能比周還要早,但就起源來說,他從有人類就開始了,也就是說,在秦腔的流佈區域在有人類生活足跡的時候就開始了。
  • 至於說形成於唐,從中國戲曲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出,整個中國戲曲形成於宋代,雖然說唐代的參軍戲等已經具備了一些戲曲的基本元素,但仍然不能稱為戲曲。也許有人會提到說唐明皇喜好歌舞戲,因此上說是戲曲的祖師爺,但是真正瞭解秦腔的人知道,秦腔後臺供奉的是莊王爺,並不是什麼唐明皇,這種說法只是後人的背書,沒有實際的價值。

從宋代戲曲形成開始,由於缺少資料的記載,一直沒有秦腔的記載,至明中葉,才開始了“西秦腔”的記載,這就可以看出,秦腔或是“西秦腔”在明中葉的時候已經成為成熟的戲曲,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秦腔最早只能形成於宋代,或者較晚的元代,絕不是是什麼先秦或者是唐代。


秦腔鬚生


秦腔是元雜劇的本地方言(白話)化後的產物,元朝以後的事情,其信史(見於文字記載)始於明朝後期。雜劇系文言文,作者應是文人,系陽春白雪,非下里巴人。所見秦腔劇本均為白話文。秦腔應該是從民間生髮,一說是勸善調,一說民歌,與雜劇結合是其發揚光大的重要一步,有劇本(清朝以後的東東)改編自雜劇就是明證。明萬曆(1573—1620)年抄本《缽中蓮》傳奇中有“西秦腔二犯”的調式標記(類似於今天秦腔在中“二反塌板”之類的音樂形式標記),說明那時西秦腔已經走到江南,唱腔音樂為其選用。這也是“秦腔”一詞首次發現。

王紹猷超級秦腔票友,改編過劇本,說話頗有分量,曾說過,秦腔始於秦如何如何。其實嘛,王老前輩乃是一個警察,不可能像歷史學家那樣嚴謹,我們權且聽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