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銀行保險業經營業績向好 它在很大程度上預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知名財經評論家

19日,銀保監會官網發佈消息稱:目前商業銀行整體貸款質量和經營效益穩定,風險抵補能力和流動性儲備充足,銀行保險業經營活力不斷顯現。截止5朋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貸款損失準備餘額3.5萬億元,撥備覆蓋率183%,貸款撥備率3.5%。

銀行保險業經營業績向好 它在很大程度上預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

看到這則消息,業界及民眾會為之歡欣,因為在當前內外經濟並不景氣、中美貿易摩擦加劇情勢下,銀行保險業取得如此耀眼的業績,確實來之不易,這表明銀保監會及銀行保險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服務並服從於宏觀金融穩定大局,開動腦筋,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等金融重心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

那麼,今年前五個月銀行保險業經營業績釋放了什麼信號?在筆者看來,至少釋放了四大重要信號:

銀行保險業經營業績向好 它在很大程度上預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

它表明銀行保險業實現了由亂到治的轉折,監管基石不斷築牢,合規經營意識進一步增強。首先是銀行業經過幾輪嚴監管風暴及隨著今年整治金融市場亂象繼續推進和資管新規落地,金融市場22個問題將逐一得到整治和糾正,亂搞同業、亂加槓桿、亂做表外業務等不規範行為將得到徹底遏制,非標業務整體呈下降態勢,整體金融市場格局正在向生態方向轉化。

因而,儘管目前中國金融市場面對美聯儲加息及中美貿易摩擦加大等較大外部壓力,銀行保險業經營仍“一支獨秀”,商業銀行整體貸款質量和經營效益穩定。據資料,5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50萬億元,同比增長7.2%,本外幣貸款133萬億元,同比增長12%;保險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風險保障金額3115萬億元。5月末,保險業總資產17.5萬億元,保險資金運用餘額15.5萬億元。同時,風險抵補能力和流動性儲備充足,這一切都是治理金融市場亂象的顯著標志,全社會應給予銀行保險業高度的信任。

銀行保險業經營業績向好 它在很大程度上預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

它表明銀行保險業穩健經營基礎更加牢固,經營抗風險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銀行保險業在嚴監管下已從經營低谷走入正常區間,且嚴監管使銀行保險業經營行為更加規範,又為經營業務穩步發展提供了無限推力,實現了嚴監管與業務發展的良好互動,這是一個難得的雙贏結果。

截止5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9%,貸款損失準備餘額3.5萬億元,撥備覆蓋率183%,貸款撥備率3.5%。商業銀行前5個月實現淨利潤8555億元,平均資產利潤率1.1%,資本利潤率14%。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7%,資本充足率13.6%。

銀行保險業經營業績向好 它在很大程度上預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

5月末,商業銀行流動性繼續保持適度充足,人民幣超額備付金率1.4%,存貸款比例73%,流動性覆蓋率125%。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48%,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237%,償付能力總體保持充足。這一切都顯示出銀行保險業正闊步邁上良性發展軌道,經營抗風險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全社會應對銀行保險業發展充滿信心。

它表明銀行保險業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儘管目前外部環境面臨很大不確定性,銀保監會近年一直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夯實了監管制度基石,彌補了監管短板,提高了監管效能,堵塞了監管漏洞,將銀行保險系統性風險牢牢控制在較小幅度。

銀行保險業經營業績向好 它在很大程度上預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

正如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最近在陸家嘴論壇上所表示的:“必須以更積極的態度處置各類隱患,以經常的‘小震’釋放壓力,避免出現嚴重的‘大震’,總體上要用事先的而不是事後的、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整體的而不是零散的方法,去矯正各種偏離,及早恢復經濟金融平衡。”。尤其不怕監管露醜、不怕得罪監管對象,極大地提高了監管權威性和震懾力,有效治理了金融亂象,穩定了國內金融態勢,為我國銀行保險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主要表現為積極推行並擴大銀行保險業對外開放,提升外資銀行營商便利度,合理放寬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條件;積極研究取消對中資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支持銀行業提升國際化水平,提高“一帶一路”和支持中資銀行“走出去”服務能力;推動銀行保險業進一步完善對來華投資外資企業的金融服務。這一切,全體民眾都應充分相信我國銀行保險業參與國際金融市場有把握取勝的競爭能力。

銀行保險業經營業績向好 它在很大程度上預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

它表明銀行保險業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加大, 經營脫虛向實理念進一步增強。在監管當局嚴監管和重處罰背景下,讓銀行保險業充分意識到堅實合規理念對經營穩健發展的重要性,提高了經營規範意識,增強了經營自律意識,自覺配合監管部門的監管,形成了監管與被監管兩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可以看到,推動銀行保險業由務虛向務實轉化,監管部門功不可沒:一方面,今年銀保監會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重點針對小微企業貸款提出“兩增兩控”的新目標,突出對小微企業貸款量質並重、可持續增長的監管導向。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優化貸款結構,增加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信貸支持。

銀行保險業經營業績向好 它在很大程度上預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

另一方面,為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壓縮通道業務,縮短融資鏈條,推動了銀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騰出信貸空間更好地支持經濟發展。正如央行參事盛松成近日撰文稱,“目前,金融監管在抑制資金空轉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促使資金更多地、更有效率地流向實體經濟。”近期出爐的各項金融數據,也印證了這樣的觀點,我國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綜合社會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金融領域從宏觀到微觀穩字當頭,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更趨穩固。

銀行保險業經營業績向好 它在很大程度上預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

從M2和信貸增速看,2018年5月末,M2同比增長8.3%,增速比2017年末上升了0.2個百分點,實體流動性整體趨於穩定。5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5萬億元,同比多增405億元,小微、涉農領域貸款投放加快。對此,全體民眾應相信銀行保險業將成為支撐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中堅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