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陳橋兵變趙匡胤真的是被迫黃袍加身?其實根本不是這樣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再加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都是毛主席詩中的歷史風雲人物。在這五位帝王級人物當中,秦皇漢武的功業建立在父輩的基礎上,唐宗和成吉思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來自自身的奮鬥。唯獨宋祖,雖然開創的朝代最為弱小,但卻沒有讓一棵人頭落地,乾淨利落的奪取了天下。縱觀中國倆千年封建史,可謂獨此一家。宋祖留給後人最精彩的可能就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千古名句和極富傳奇的陳橋兵變。多少年來,世人皆知趙匡胤真被迫“黃袍加身”,在我看來根本不是偶然事件,這是一個心思縝密的大陰謀。

陳橋兵變趙匡胤真的是被迫黃袍加身?其實根本不是這樣

公元959年,在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歲,當時政治十分不穩。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這倆人還都是趙的結拜兄弟,趙匡胤從這時起就想取而代之,但是一直苦於沒有機會。直到公元960年正月,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趙匡胤感覺機會來了。

陳橋兵變趙匡胤真的是被迫黃袍加身?其實根本不是這樣

第一步,欲擒故縱掌握全國軍權。宰相範質,考慮唯有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推脫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範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

第二步,利用謠言,進行輿論造勢。在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不久,東京城內起了一陣謠傳,說趙匡胤將做天子,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早已人心惶惶。再一個就是在趙匡胤大軍中,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

陳橋兵變趙匡胤真的是被迫黃袍加身?其實根本不是這樣

第三步,正確選擇兵變地點。最終,在將士們的“簇擁下”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老趙選的陳橋這個地方是真有戰略眼光。當時,都城為今天河南開封,陳橋驛是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陳橋驛這個地方距離首都汴不遠,趙匡胤在這裡發動軍事政變,十分有利。一是自己掌管了全國的兵權,全在外邊被自己自己手中攥著,二是這個地方能隨時洞悉京城內的一切情況,三是政變以後可以很快返回京城,掌握大局,控制小皇帝。
第四步,政變後實施早已謀劃好的政策,儘快控制局勢。政變後,趙匡胤迅速返回控制京城。頒佈命令,不許擾民,不許亂市,軍隊係數歸營,大小官吏仍各負其責。尤其對後周各王公貴族,仍然許以優待,就這樣趙匡胤迅速俘獲了人心,穩定了局勢,最終開創了大宋王朝。
可以看出,老趙的這四部棋可謂環環相扣,招招致命。他雖然靠行篡逆之事上位,但在整個歷史進程當中促成了中國的再次統一,值得肯定。能喊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老趙,真的是不同凡響,真可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