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周易》中最重要的四句話:至今仍是真理

《周易》又被稱為《易經》,是中國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這本書距今已有3000多年,是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形成。關於《周易》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可以這麼評價:“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書中內容極其豐富,包羅萬象,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其中,愛因斯坦也有過評價,“西方科學家做出的成績,有不少被中國古代科學家早就做出來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學家自幼學習《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學家們不曾掌握的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由此可見,《周易》是一本中國人必讀的經典著作。既然如此經典,那麼如果我們粗讀,重點該知道哪些道理呢?大道至簡,書中有四句話歷經幾千年還不過時,至今仍是真理,普通人讀懂就能改變一生!

《周易》中最重要的四句话:至今仍是真理

第一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在 《周易·大有》中,有這麼一句話,即:“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注意,這裡的“自”並不是“來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努力,老天才會幫助我們,也就是“天助自助者”,才能“吉無不利”。其實,看看歷史上的很多名人,都是自己努力。一介亭長劉邦,先是崛起於秦末亂世,此後又在楚漢爭霸中擊敗項羽!流浪乞丐朱元璋,更是勵志典型,從最屌絲的男人,成長為帝國最有權利的男人,何等艱辛!

《周易》中最重要的四句话:至今仍是真理

第二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周易》中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勸人行善,多座善事,後人也能得到好處,惡行累累,那麼家族後代必會遭殃!用現在話說,這句話很正能量,很符合現實!南宋末年泉州一霸色目人蒲壽庚,為了投靠元朝,屠戮無數南宋宗室。後來,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就規定蒲家不得為官,這不是惡有惡報?清朝建立時,滿洲肆意屠殺華夏,民國初年遭到一定程度的清算,豈不是惡有惡報?

《周易》中最重要的四句话:至今仍是真理

第三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卦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坤卦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句話很容易理解,勸誡君子要自強不息,做人要厚德載物。簡而言之,即:自強和有德!在古代社會,這兩句話對中國人影響甚大。古人鼓勵自己時,經常使用這句話。其實,在現代社會,男人不該自強和有德嗎?其中,生意做大之人,必然要有德,所以馬雲等人開始積極大力的做慈善!

《周易》中最重要的四句话:至今仍是真理

第四句,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周易·繫辭下》中有一句話,即:“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在面臨不能發展的局面時,必須改變現狀,進行變革和革命。我們所數字的“改革開放”和“與時俱進”等,就是這句話的演繹!客觀的說,這句話不僅可以用在國家大事上,比如王安石、張居正等變法,也可以用在做人上。簡單理解,比如一個人務農太貧窮了,那麼就要改變思路,想辦法脫貧,可以進城打工,進工廠務工、擺地攤做小生意等。

《周易》中最重要的四句话:至今仍是真理

後記

可以說,以上四句話對中國社會影響極大,讀懂了不談大富大貴,至少可以改變一生命運。比如,君子自強,笨鳥先飛,積極行善等,這樣做的人,老天都不忍心他的人生慘淡吧!至於好人的悲慘特例,畢竟只是特例!當然,《周易》之中還有很多經典之語,只是有些存在“負能量”,或者不符合時代發展了,所以瞭解即可,無需精通。以上四句話不僅充滿了“正能量”,而且具有強烈的人生激勵指導意義,值得大家仔細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