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尹志堯的等離子體刻蝕機怎麼樣?

16838833


尹志堯的5納米刻蝕機,全球領先,不可動搖,目前臺積電生產的最先進芯片的刻蝕機都是中微公司尹志堯的功勞!北方華創14納米的刻蝕機都是世界的翹楚,更何況5納米的刻蝕機更是獨領風騷,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尹志堯等離子刻蝕機,現在的臺積電7納米工藝辦不到!

有人說光刻機更重要,我要說同樣重要,如果沒有好的刻蝕機,光刻機再好,繪製的圖案再精細,再完美,再巧妙,也無法得到無瑕的實物雕…很顯然,光刻機只是最大最完美的繪製工具,刻蝕機才是去偽存真的最後一召…


相對而講,光刻機更難創造,光源的提取,運行的穩定,溫控的精細,複雜的構造,都是極端的機密,也許一旦突破節點,也許光刻也不在神奇…,就如同荷蘭雖然可以生產高高在上上的光刻機,但卻無法生產刻蝕機一樣奧秘…

中國民族是最聰明的民族,只要上下一心,齊心協力,有了發展的土壤,天時地利人和,一定會迸發出驚世駭俗奇蹟…


力通科技論壇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要解釋清楚,到底什麼是刻蝕。很多人看到新聞說可以刻蝕到5nm,就以為國內掌握了5nm芯片製造工藝,超出英特爾等巨頭了,這是個極大的誤解。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誤解,是因為大家對芯片製造工藝完全不瞭解,各個步驟分不清。簡單地來說,刻蝕是芯片製造中的重要一環,但更重要的一環叫做光刻。

要製成一個芯片,首先要通過光刻機將設計的集成電路“縮印”到光刻膠上,這個過程往往需要進行多次,這也是整個芯片製造流程中最最重要的一環,所謂的7nm啊之類的都是指這個步驟中光刻圖形的最小特徵尺寸。中國現在最為缺乏的就是這個最最核心的環節,離世界一流水平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而將集成電路縮印到光刻膠之後,經歷一系列步驟,才會進行刻蝕的環節。等離子體刻蝕機屬於幹法刻蝕的一種,即不會使用化學溶液,而是將氣體電離形成等離子體,利用電場加速後,利用等離子體對錶面進行刻蝕的工藝。

理清楚了這個關係,再回來看這個問題。這項技術的高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即便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流的,尹志堯先生髮展的這項技術對國內半導體工業的貢獻是巨大的。同時也要分辨清楚,5nm刻蝕與5nm光刻不是一回事,更不意味著可以做出5nm芯片。我們在芯片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千萬不要盲目自大。


看風景的蝸牛君


國產半導體設備與材料正積極打破國外壟斷局面,邁入先進工藝製程領域。其中北方華創、中微則是國產裝備的領軍“旗手”。北方華創目前14nm等離子硅刻蝕機臺已正式交付客戶;同時中微傳出年底將正式敲定5nm刻蝕機臺。這是國產半導體裝備在先進工藝製程相繼取得的重大突破。

北方華創總裁趙晉榮對DIGITIMES表示,國內芯片廠當前對於把握度較高的65nm、55nm工藝有替換性的裝備性價比需求;此外,放眼未來2-3年國內新的晶圓廠相繼導入裝備,其中,國內正在聚焦量產的存儲器晶圓廠,在未來對國產裝備採購更具自主性、彈性。

近日北方華創更接獲來自中芯國際的二次訂單,顯示其裝備在工藝製程領域已具備相當穩定度。

據瞭解,中芯國際12吋廠是北方華創重要的先進工藝製程客戶之一。尤其今年中芯國際28nm規劃客戶芯片將放量成長,尤其在HKMG工藝上要取得量產突破,國產裝備將扮演推助的角色。

北方華創表示,目前在集成電路製造領域,14nm等離子硅刻蝕機也已交付客戶,28nm Hardmask PVD、Al-Pad PVD設備已率先進入國際供應鏈體系,12吋晶圓清洗機累計流片量已突破60萬片大關,深硅刻蝕設備也順利跨入東南亞市場。

此外,先進封裝領域,公司刻蝕機和PVD設備已在全球主要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其中PVD機臺已成為全球排名前三的CIS封裝企業的首選機臺。

裝備國產化增長如“星星之火”

趙晉榮更表示,國內集成電路核心裝備開始萌芽,中國國產設備採購額開始逐年增長,已有“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之態。

他指出,在一些細分市場如刻蝕機、PVD、PECVD、單晶爐、退火爐、封裝光刻機臺等裝備,已經基本實現了國產化,這個過程約用了5年時間;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的國產化用時也許還需5年,或許10年,但已經是大勢所趨。

儘管當今國產裝備在集成電路的採用率較低不到10%,但他樂觀認為,未來3年可望一舉提升至30%。

北方華創2016年半導體設備營業收入由5.2億元增長到 8.1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56.18%,預期2017年在重大訂單挹注下營收將持續成長。

事實上,不僅北方華創近年來嚐到國產裝備成長的“甜頭”,其他裝備廠家在2016年都實現相當亮麗的增長態勢,如瀋陽新松年增長率近126%、北京京儀自動化成長145%、靖江先鋒增長約38%、瀋陽科儀增長80%等等。再再顯示國產裝備材料過去幾年沉潛近兩年呈現跳躍式增長。

中微5nm刻蝕機年底推出市場

中芯國際另外一家重要裝備合作伙伴還包括刻蝕機的製造商深圳中微半導體(AMEC)。近日傳出,中微將在2017年底敲定5nm刻蝕機,為此中微已經研發了5年之久。

目前國內僅中芯國際啟動7nm工藝製程研發,約落後國外巨頭如英特爾、三星、臺積電等一線大廠2-3個世代,其中最先進的工藝製程的裝備多數由國外廠家把持,但國產裝備則積極尋求突破口。

中微半導體CEO尹志堯表示,5nm刻蝕機臺正在測試中預計今年底正式推向市場。但中微研究團隊也提到,刻蝕機的成熟到導入芯片入商用量產,大約還需要5年的時間。

中微預估,今年公司銷售可望成長70%以上,產值將達11億元人民幣。尹志堯表示,根據預估中國到2020年將採購480億美元的集成電路生產設備,中國本地裝備的國產化必須持續進程,逐步提高自給率。


如花美眷也敵不過流年


大致科普一下吧,省得太多不懂的人意淫。 幾納米不是由刻蝕。 光刻機的價格是刻蝕機器的十倍不止。 光刻機最核心的部件是光學組件和步進精度的機械組件,國內與國外差了二十年,某某研究所拿了數十億的經費,就買來國外的組件自己拼裝,可惜的的是,90納米的精度都做不到。 刻蝕機靠的是高頻RF使刻蝕氣體等離子化,等離子體的活性強,可以在

首先,幾納米幾納米,是靠光刻機在光刻膠上來成像的,和照相原理類似。 5nm是指這個光刻機的成像精度, 5nm尺寸的圖形能不能清晰呈現。 首先在硅片上塗敷光刻膠,然後使用光刻機曝光,光刻膠上曝光結束之後,將硅片置於刻蝕機的等離子體的氛圍中反應。 硅被反應,這樣光刻膠上的圖像能夠直接寫入到硅片上去。


UCLSHI


此人突然回國,美日慌了!他帶回的東西,讓中國不再受制於人!

2017-09-17

品鑑

北京時間9月2日,華為“中國芯”麒麟970發佈。就是這個中國芯讓高通開始顫抖,讓蘋果也不能平靜的喘息?


這到底是一顆怎樣的芯片?


麒麟970


華為在100平方毫米,指甲蓋大小的芯片裡,安裝了55億顆晶體管。而蘋果最強的也只有33億顆,高通31億顆!


還搭載了全球首款準5G基帶,支持LTE Cat.18。你沒有看錯,當高通還在Cat.16猶豫不決時,華為已經在18實現了量產。


核心參數


沒錯,這款芯片無論是參數,還是工藝都已超越了世界上任何一款手機芯片,但你無法想象,它是中國的自主研發!


當華為餘承東,拿著這顆“中國芯”,穩步走上德國IFA2017世界級舞臺,全場尖叫時;


當全世界的媒體,頭版頭條都在刷爆著“華為!華為!華為!”,中國國內一片沸騰時。


自豪的同時,我們要感謝一個人。

是他,讓中國半導體技術彎道超車,趕超美日!

是他,讓“中國芯”實現中國製造,突破外企獨霸的局面!





他曾在美國硅谷從事半導體行業20多年,個人擁有60多項專利,曾被美國譽為“硅谷最有成就的華人之一”。


他就是尹志堯!





在他沒回國前,中國的芯片行業曾流傳這樣一句話,除了水和空氣以外,其它全是從國外進口的。


他說:在國外做得再好,也是給外國人做嫁衣,學成只為他日歸來,報效祖國,讓中國芯片在國際上取得一席之地!

在沒回中國前,尹志堯一直在美國硅谷從事半導體行業,在世界最大的百億美元的半導體設備企業——美國應用材料公司擔任總公司副總裁,曾被譽為“硅谷最有成就的華人之一”,參與了美國幾代等離子體刻蝕機的研發,在半導體行業20多年,擁有60多項技術專利。

然而在2004年,60歲的尹志堯毅然放棄了美國的百萬美元的年薪,衝破美國政府的層層審查,所有的工藝配方、設計圖紙都被美國沒收。帶領著三十多人的團隊回到中國。只因一句,學成只為他日歸來,報效祖國!勢必要為中國半導體事業做出貢獻!


臨行前,美國把他所有的工藝配方、設計圖紙都沒收了,60歲的他,頂個腦袋回來,創辦了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





剛回來時,公司一窮二白,一切從零開始。有一次外出打車時,出租車司機說他只有38歲,他說太好了,以後自己就是38歲的人,他和他的團隊一直保持著年輕人的活力,一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只為了能儘快做成世界第一。

經過幾年臥薪嚐膽,不鳴則已,一鳴必驚人!


當所有的巨頭還在為10nm,7nm技術大肆進軍的時候,中國中微正式宣佈掌握5 nm技術。措手不及,難以置信!萬萬沒想到,一直在這一領域沒有任何話語權的中國內地半導體企業能夠彎道超車!走在半導體技術的前沿,要知道中國90%的芯片都需要靠進口,怎麼可能?就如同當初沒人相信中國高鐵技術能自主研發併成為世界第一那樣!

但他們殊不知早在五年前,中國中微就已經開始臥薪嚐膽,中微CEO尹志堯更是說道,要做就做世界第一!


中央電視臺報道


在我看來,中微能做到一點不奇怪。中微就像一個隱形的巨人一般一直潛伏著,而尹志堯更是點燃星火的人。


5納米技術什麼概念,讓世界如此震驚?

打個比方,在高倍的電子掃描鏡下,將芯片放大一萬倍,它的結構就像是密密麻麻的立交橋和高速公路,而這些高速公路,只有頭髮絲的萬分之一那麼寬。他的科技就是在指甲蓋大小的芯片上建這些“立交橋和高速公路”。

目前,西方巨頭還在研究10納米,7納米技術時,他的團隊研製的等離子體刻蝕機設備,已經正式掌握5 納米技術,它的複雜度要做到人的頭髮絲萬分之一這麼小的結構,在一粒大米上微雕最好能放200個字,他的刻蝕機可以刻10億個中文字。


曾經,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中國90%的芯片都依賴進口,我們的國產手機雖然在國內佔據了70%的銷售份額,但80%的利潤要被別人拿走。

曾經,強者生存,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沒有話語權,只能心裡憋著一口悶氣,卻又不得不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

今天,我們有了這個“金剛鑽”,中國可以在核心領域突破技術“無人區”。尹志堯用努力顛覆了外企的霸局!在核心技術上佔據了世界的最高點,用實力告訴世界,中國不再是核心技術的門外漢!

感謝以尹志堯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為了製造中國芯,他們毅然放棄了在國外的安逸富足的生活,選擇了回國,他們是中華民族崛起的脊樑!







熱文推薦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閱讀 5653
63

投訴


得失皆為我命


芯片製造要經過三道工序,第一道光刻機,中國最差的就是光刻機,國內只能生產90納米的光刻機,三星臺積電都是7納米10納米,最後一道就是濁刻機,刻好的圓晶多餘的部分就需要濁刻機把圓晶不需要的部分去掉,在濁刻機中國是行業老大,約百分之四十五,濁刻機不是光刻機,歐美嚴禁出口中國的是光刻機,中國需要的是光刻機的技術。


小魚兒144026549


為科學家點贊,新實體經濟需要一批有全球思維的企業家,刻蝕機和光刻機都很重要。突破有了其一就可以去交換了,手裡沒東西別人不會和我們交易,有了籌碼就不同,通過交換實現彎道超車有什麼問題了呢。


再啟程


不知道你們說的有沒有意義,因為多少nm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光刻就是我們說的零界尺寸,目前中國沒有這個技術包括一些代表性的公司,最先進的技術還在研發中10nm的,中微什麼水平咱不知道,但是你不能發這樣的文章誤導別人以為中國技術怎麼了得了,真心不是你想的那麼好


戰神63080342


國產半導體設備與材料正積極打破國外壟斷局面,邁入先進工藝製程領域。其中北方華創、中微則是國產裝備的領軍“旗手”。北方華創目前14nm等離子硅刻蝕機臺已正式交付客戶;同時中微傳出年底將正式敲定5nm刻蝕機臺。這是國產半導體裝備在先進工藝製程相繼取得的重大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