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激發個人在組織中的行動:選擇性激勵

在一個大的組織或企業中,往往很難看到自發行動的個人,原因在於組織中存在“搭便車”行為,由於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每個人都能獲得相應的收益。所以,每個人都希望別人採取行動,自己從別人的行動中獲得一定的收益,這樣不僅能夠避免承擔成本,同時也能降低不必要的風險。那這樣是不是一個組織就陷入了停滯,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現實的生活中,一些企業,特別是大公司,也存在“搭便車”現象,但員工總是充滿了活力,原因在於選擇性激勵。

激發個人在組織中的行動:選擇性激勵

組織行動

什麼是選擇行激勵,選擇性激勵是不同於集體物品激勵的私人物品激勵,是指根據個人在生產集體物品時的貢獻大小,有選擇地提供給個人的激勵。選擇性激勵要達到的目的是使個人利益成為集體利益的保護者。選擇性激勵分為正面激勵和負面激勵,正面激勵是對貢獻者的獎賞,負面激勵是對非貢獻者的懲罰,即社會激勵和社會制裁。正面激勵一般包括經濟激勵、社會地位、道德名譽等,負面激勵一般包括經濟懲罰、社會困境等等。在現實中,特別是大的企業,在企業的運行中,往往會設定一定的任務量,包括定期完成一定的額度,超過這個額度,採取經濟上的獎勵,在職位的調整和上升中給予優先考慮,或者通過公開的表揚來使企業的員工達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對於一些特別優秀的員工,不僅是員工自己,甚至對其家人都給予一定的照顧,從而達到一種激勵的效果。另一方面,對於那些沒有達到要求的員工,企業往往會採用社會壓力的方式來督促,包括談話、批判甚至是解僱,以達到一種心理上的壓力,迫使那些希望“搭便車”的員工採取行動。

激發個人在組織中的行動:選擇性激勵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選擇性激勵有助於解決集體行動的困境,弱化組織中的“搭便車”現象,也是現代企業常用的方式。在使用選擇性激勵時,我們要特別注意情感因素,情感具有強烈的價值色彩,並受到利益的引導,它對組織行動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運用選擇性激勵時,要考慮到員工的情感,使選擇性激勵發揮最大的效益。

激發個人在組織中的行動:選擇性激勵

集體的力量

選擇性激勵的困境在於在複雜的現實社會環境中,如何來協調和運用。具體到操作層面,在中國這種人情文化高度盛行的社會,如何運用選擇性激勵,使個人的需求和企業的發展相結合,考驗著每一個企業領導者的智慧。

本文如有不足或歧義時,歡迎大家前來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