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大田:扶貧路上,不讓一名殘疾人掉隊

●三明日報大田記者站 鄭宗棲

6月19日,大田縣華興鎮仙峰村造福工程“福平堡”項目三層框架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準備進行屋面板澆築工作。該項目規劃佔地面積2.34畝,建築面積3658平方米,可安置貧困戶29戶90人,人均住房面積24平方米,10月份可搬遷入駐。

近年來,大田縣加大投入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建立貧困殘疾人建檔立卡機制,通過量體裁衣、精準施策,切實做好貧困殘疾人的幫扶工作。

集中安置,推進產業扶貧

在殘疾人扶貧開發工作中,大田縣立足實際、拓寬思路,開發創業就業渠道,通過集中安置,有效解決貧困戶住房的問題,也為他們找到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福平堡取“扶貧”的諧音,邱五四就是受益的殘疾人之一。邱五四原先居住在偏僻的張乾村,交通和生活條件極為不便,且身患殘疾無法實現家門口就業。“10月份就可以搬遷入住了,感謝黨和政府,集中安置讓我有了新家。”邱五四感激地說。

此次安置,將精準扶貧戶從偏遠自然村集中安置到縣城郊區,切實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並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儘量實現有土安置,讓貧困殘疾人搬家不離土、生活可持續。

同時,大田縣推行“一家四業”扶貧組合套餐,實現集中安置後,引導貧困戶圍繞新家發展4種產業,即屋頂光伏產業、家門口就業、院內手工業、房後特色農業。縣裡建立幫扶、督查、聯動3項機制,讓貧困殘疾人根據自身的能力與特點,至少有一項穩定收入,做到足不出村就能逐步實現脫貧夢想。

技術指導,激發創業熱情

在桃源鎮惠誠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一群群土雞正四處覓食,給寧靜的山坳增添了一片生機。

41歲的陳程秋是合作社的負責人,10年前因右下肢骨頭壞死致使大腿截肢,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一度讓他對生活感到茫然。後來,在縣殘聯的支持與幫助下,通過免抵押免利息小額貸款扶持,他參加了免費專業技能培訓,積極自主創業,實現增收,最終成功脫貧。

“那時,孩子幼小,生活還得繼續,能幹點什麼呢?”陳程秋說,在縣殘聯的幫助下,他安裝了假肢,又抱著嘗試的心態買來500只雞仔在大山坳裡放養。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年,在夫妻倆的共同努力下,除去開銷還淨賺了1萬元。當時,陳程秋拿著那1萬元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2013年,陳程秋將初具規模的養雞場成立了合作社,收入更有保障,還輻射帶動其他3名殘疾人就業。現在,合作社裡養殖了烏雞、林山雞、小母雞等品種,規模達上萬只,銷路固定,一年分十幾批次銷售,一次可賣2000多隻雞,一年收益20多萬元。

開闢平臺,靈活就業形式

如何讓殘疾人通過居家就業,增加經濟收入,脫貧奔小康,這是大田縣開展殘疾人精準扶貧的突破點。該縣大力發掘殘疾人較高層次創業人才,開闢微商、淘寶等銷售平臺,培訓殘疾人對電子商務平臺等新興技術方式的運用,讓更多的殘疾人實現居家就業。2017年,大田縣共有137名殘疾人走上了創業道路,並帶動了更多殘疾人就業。

桃源鎮殘疾人範江祖通過微信平臺,開發微商業務,在家自制辣醬對外銷售。創業初始,範江祖還擔心銷量,做過免費品嚐、買五送一等活動。不到一個月,因辣醬真材實料,口感佳,深得顧客青睞,訂單不斷。範江祖說:“現在每個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大田縣殘聯理事長施發燒說,殘疾人扶貧工作最終要實現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通過扶持激發廣大殘疾人的創業熱情,改善了他們的生產經營條件,提高經濟效益,逐步實現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