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全國“打黑辦”變“掃黑辦”,高層如何“打個樣”?

全國“打黑辦”變“掃黑辦”,高層如何“打個樣”?

撰文 | 孟亞旭

全國“掃黑辦”領導成員昨日全部亮相。

20日,在北京召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全國掃黑辦主任會議。這個會議無論內容還是陣容都值得關注。

先來說個背景。

今年以來,高層不斷釋放“掃黑除惡”的信號。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2月公檢法司聯合發佈“最後通牒”,要求黑惡勢力主動投案自首。

之後,各地公安也陸續收網,一批涉黑犯罪分子也陸續被宣判。

高層的領導架構也於近日被披露。

“打黑辦”變身“掃黑辦”

20日召開的全國掃黑辦主任會議的新聞稿,公佈了“掃黑辦”的領導架構:

全國“打黑辦”變“掃黑辦”,高層如何“打個樣”?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公開報道中,這是全國“掃黑辦”主任的首次開會。在“掃黑辦”之前,有一個“打黑辦”。

來說說這個“打黑辦”。

打擊黑惡勢力在中國政治場域並不少見。

“自2000年以來,只有2003年5月至2006年1月沒有開展全國性的專項鬥爭。”《瞭望東方週刊》曾這樣表示。

2006年2月22日,中央政法委召開全國打黑除惡專項鬥爭電視電話會議,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羅幹出席,部署行動。

之後,中央成立了打黑除惡專項鬥爭協調小組,並設立全國“打黑辦”。

當時為了打黑,還發動老百姓舉報。

據當時媒體報道,打黑除惡舉報電話公佈短短十幾天,就接到舉報電話上千個,反映涉黑涉惡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的佔70%。舉報線索的電話分別從山東、四川、山西、上海、廣東、河南等地打進。

一把手升格

由“打”改為“掃”,可以追溯到今年1月高層下發的《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

當時官媒新華社曾發文分析稱——

過去“打黑”強調點對點打擊黑惡勢力犯罪,這次“掃黑”是從夯實黨的執政根基、鞏固執政基礎、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角度,在更大範圍內,更全面、更深入的掃除黑惡勢力,不但要打擊犯罪,還要打擊違法行為。

不過,“打黑辦”和“掃黑辦”的差別也不僅僅是在字面兒上,前者的主任是公安部副部長,而後者的主任,則是中央政法委秘書長。

副主任也不同。

2010年1月,全國打黑辦曾開過一個新聞通氣會,當時有4位副主任露面,即:

時任中央政法委綜治督導室主任胡增印

時任最高法刑三庭庭長高憬宏

時任最高檢察院偵查監督廳副廳長黃海龍

時任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廖進榮

雖然和“打黑辦”陣容相比,都有公檢法三方人員參與其中,但“掃黑辦”的副主任,分別是最高法副院長、最高檢檢委會專職委員以及公安部副部長。

4位副國級“坐鎮”

升格的,不僅僅是“掃黑辦”。

“某某辦”往往是“某某領導小組”的日常辦事機構,我們有很多“某某領導小組”的議事協調機構,掃黑除惡工作當然也不例外。

在“掃黑辦”陣容公佈前大概一個月,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會議召開,外界通過新聞報道也獲悉了該小組的強大陣容。

全國“打黑辦”變“掃黑辦”,高層如何“打個樣”?

這個小組,有郭聲琨、趙克志、周強、張軍4位副國級“坐鎮”,副組長覆蓋了公檢法三家的“一把手”。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之前“打黑除惡協調小組”的5位副組長都是所在部門副職,而這次公檢法均直接由正職“一把手”出任。

足見高層重視。

“打個樣”

除了陣容,這次召開的全國掃黑辦會議本身也值得關注。

媒體報道稱,陳一新主持了這次會議,他強調要推動“五大問題”,即不平衡、不持續、不統一、不銜接和不協同的問題。

倒推回來就是說,要開展三年的掃黑除惡鬥爭,存在各地不平衡、時間不持續、辦案不統一、偵辦案件與查處“保護傘”不同步等問題。

陳一新在提到不銜接問題時特意要求:

“要集中梳理、掛牌督辦一批背後有腐敗嫌疑的重大涉黑涉惡案件,推動完善政法機關和紀檢監察機關線索移送、反饋機制,從制度上實現偵辦涉黑涉惡案件與查處‘保護傘’同步進行。”

劃重點:“有腐敗嫌疑”和“保護傘”。

提到“保護傘”,來說一下劉湧案。

全國“打黑辦”變“掃黑辦”,高層如何“打個樣”?

劉湧曾是大紅大紫的瀋陽鉅商,該案因牽涉到瀋陽市高官的腐敗窩案而在2001年被媒體廣泛關注。

2002年4月,劉被鐵嶺市中院一審判處死刑

2003年8月,遼寧省高院二審改判死緩

2003年10月,最高法罕見提審該案

2003年12月,劉湧被執行死刑

據《檢察風雲》報道,該案最直接的保護傘有三個人,瀋陽市檢察院原檢察長劉實是他的乾爹,瀋陽市和平區勞動局原副局長高明賢是他的乾媽,瀋陽市中院原副院長焦玫瑰是他的情婦。此外,劉湧的弟弟還是和平區公安分局的探長。

全國“打黑辦”變“掃黑辦”,高層如何“打個樣”?

全國“打黑辦”變“掃黑辦”,高層如何“打個樣”?

不過,即便到了現在,在高層重重高壓下,黑惡勢力的保護傘依舊存在。

《新華每日電訊》今年5月就有一則報道,稱村霸和基層政權關係依舊“千絲萬縷”,執法人員也存在對自身安全的顧慮:

有的基層工作人員表示,鄉鎮、縣城就這麼大,地方黑惡勢力想掌握誰在辦什麼案子,並不是什麼難事。如果執法人員不受黑惡勢力干擾、不聽說情人打招呼,依法對村霸進行處理之後,個人未來的事業發展甚至家人的安全等,都將面臨風險。

這也直接導致了個別鄉鎮、縣區派出所幹警從“執法者”變成了“調解員”。

不少基層幹部希望,中央有關部門能加強辦案指導,給基層“打個樣”。對一批背後有腐敗嫌疑的重大涉黑涉惡案件掛牌督辦,或將是個開始。

資料 | 《檢察風雲》 新華網 北京青年報 人民網等

校對 | 李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