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旗袍是清朝的服飾嗎?

歷史告訴你


旗袍不是清朝的服飾,這是肯定的答案。但是旗袍來源於滿人服飾,注意與不是清朝服飾,這是兩個概念。

我們今天講旗袍,也就是旗袍的概念是中華女性的服飾,不是清朝服飾。卻不否認旗袍的來源於旗人之袍旗人之袍也可稱為旗裝,注意不稱呼旗袍。

這樣旗袍的概念很明確,旗袍是中華女性服飾,旗裝是旗人之袍。

滿族女性的旗裝並不是一件袍服,而是一套服飾。頭上要加耷拉翅、如意頭等假髻,形式誇張,腳蹬“花盆底”高底鞋。上加高,下墊高,服飾拉長,將旗女腰線抬高,下肢拉長,重心隨之上移,審美中心轉移到上面,使穿著者顯得亭亭玉立。

清代初期旗人之袍,其外部輪廓呈長方形,圓領口,窄袖、有扣襻、衣襟右掩,兩腋部分明顯收縮,袍下部開衩,下襬寬大。清代中葉,除圓領外,又出現了狹窄的立領,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時寬大,下襬一般多垂至腳踝。清代後期,旗人之袍特點是袍身較為寬博,袍袖過肘,扣綴右側,下襬開衩,造型線條平直硬朗,外形以直線為主,不用曲線,腋部的收縮也不明顯。一句話概括,旗人之袍沒有腰身,不要曲線。

旗袍則是在旗人之袍基礎上脫胎換骨的改造,僅僅保留了袍身的形制,寬大、厚重的袍身被縮小、變窄,依據身體量身定做,突顯胸乳與臀部曲線。拋去了頭上的假髮髻,以及腳上的高底鞋。旗袍的領口、紐扣等等都有很大的變化。

旗袍出現開衩,尤其是高開衩,走路時露出秀美的小腿,甚至部分大腿。完全顛覆了旗人之袍不展示曲線,以厚重面料包裹身體的弊端。西風東漸,20世紀30年代,西式裁剪技術與製作工藝,也被進入旗袍製作中,旗袍展示出新的姿彩。

中華女性的新形象由於旗袍的出現,被塑造出來,新時代、新女性、新風采。

不要再說旗袍是清朝的服飾,它就是漢族女性的服飾,是民國共和思想與文化影響下,綻放出的服飾奇葩。


黃強黃不息


旗袍是清朝服飾,我並不這麼認為,旗袍是為東方女性而造,旗袍歷史源遠流長,在中華服飾文化有著重要地位,有部分學者認為旗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的深衣,現在一般認為旗袍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飾,但是旗袍完全流行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巔峰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一度被定義為中華國服之一,中華當然不單指清朝。

旗袍雖然只是件衣服,但是旗袍的每一處細節,一針一線都傾注著手藝人的心血和文化靈魂,比如旗袍的盤扣,就有這麼多種:

旗袍集中了東方女性以至東方文化的隱忍、從容、善良和堅忍不拔,它永遠給人一種落落大方,清新雅緻的感覺。我是徽幫裁縫,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徽幫裁縫


在國際上,很多國家都將旗袍視為中國的文化名片,尤其是美國人普遍認為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服飾。作為一種漂亮的禮服,旗袍深受各國女性的喜愛,但旗袍對著裝女性的身材、身材要求也很高,因為很容易凸現腰身。

現代旗袍和清朝的“旗服”並不是一回事。對於旗袍的起源,國內一直是眾說紛紜。但有一種觀點認為,現代旗袍是從清代的旗服演變而來的。

眾所周知,清朝的建立者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滿族(女真),滿族在歷史上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漁獵民族,以“八旗”作為劃分。

旗人的男女都要出門打獵,所以許多滿族女子也要學習弓馬。為了方便騎馬,旗人將自己的袍服在左右兩邊開叉,露出雙腿,這種衣服被稱為“袍服”。但是由於東北氣候比較偏冷,所以旗人的腿不是裸露在外的,而是內置棉褲。後來隨著清朝入主中原,旗袍也被帶進了關內。經過將近三百年的傳播,變成了一種比較常見的服飾。

據說在清朝時期,旗人袍服的開叉得越高,那麼旗人的身份就越低,需要從事低級的體力活動。相反,如果是富貴人家或者官老爺家的貴族女性,袍服就開叉得很低,因為這些旗人不用從事體力活動,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

到了民國時期,隨著“廢除纏足”、“女子教育”等解放婦女思想的呼聲越來越高,再加上受到西方文化的入侵,婦女的日常服飾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從而誕生出了現代旗袍的樣式,是中西服裝結合的產物。

有人認為,現代旗袍的樣式形成於民國時期,是清代旗人袍服和西式裙裝融合後的產物。這種服裝既有西方流行元素的影子,又有古典的中國元素,且不同於傳統服裝。在民國時期,旗袍得到了婦女的廣泛喜愛,這種能夠凸現身材且輕盈的服飾一經產生就產生了巨大反響,如宋慶齡、宋美齡、陸小曼、張愛玲等都是旗袍的愛好者。

上世紀50年代後,由民國時期興起的“旗袍熱”一度消沉了下去,淡出了人們視野。直到改革開放前後,旗袍再次被大眾接受。隨著改革開放的加深,越來越多的女性身著旗袍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文化和風采。因此,優美的旗袍已被我國指定為女性外交禮服,作為一種文化名片而存在。


世界人文通史


上世紀的前三十年,我們國家經歷了從清朝到民國的轉變,在這段時間裡不光社會形態以及思想觀念有著極大的動盪,就連當時女性的服飾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知道清朝是滿族建立的政權,當時他們的女人由於長期居住在關外,那裡天寒地凍,因此她們就養成了穿著寬大衣袍的習慣,這種衣服一般都會長及腳裸。為了能夠方便行走,她們就在衣服的兩側剪開了口子,當然裡面還會穿上傳統的褲服,這樣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起到保暖禦寒的效果。

後來他們入關以後,隨著社會變得繁華富庶起來,她們就將融合漢族服飾中花團錦繡的圖案以及花邊紋理,對自己所穿的那種袍服進行了改良和更新,使得這些服裝更具有一種女性的氣質。到了晚期的時候,她們的服裝,無論是禮服還是便服,上面都會有形形色色的花紋和圖案,特別是在領子、袖口以及斜襟和下襬等能夠突顯女性的部位,都會裝飾以種類繁雜的滾邊造型,這裡面還會有著大量的刺繡工藝,可以說是相當的匠心獨造。不過從這個時期的服裝來看,他們的袍服下裝,選擇的也是褲服,而不是民國時候的裙服。

清軍入關以後對男性的要求較多,比如必須剃成像滿人一樣的髮型,比如必須穿著與滿人一樣的服飾,但是對當時漢民的女性並沒有做過多的要求。在這樣一種社會環境之下,明朝時期婦子的穿著打扮得以保留下來,她們會穿著一種袍服,但是長度並沒有像滿洲女子那樣長達腳裸,而一般會到膝蓋的部位。對自己所穿的衣服,她們不像滿洲那樣稱為"袍",而是叫做"衫"。與滿洲女人的直筒造型不同的是,漢族女人穿的服裝無論是下襬還是袖口都很寬大。

不過在服裝細節的裝飾方面,當時漢族婦女也會在領口或者袖口等部位,設置精巧的滾邊,但與滿族女人圖案和花紋又有著明顯的不同,一般情況都是在寬大的滾邊外圍,再加上細細的線條進行修飾,有時候也會用在滾邊的內側裝飾一些線條。由於漢族女性所穿的"衫"並沒有滿洲女性的"袍"那樣的長度,為了使裡面穿著的褲服更加協調和美觀,她們就會在褲腳的邊緣也以滾打進行搭配,這樣穿出來的效果明顯就要好上許多。值得一提的是,漢族的"衫"下面也可以配以裙服。

清朝滅亡以後,受到當時來到中國的西方人的穿著打扮影響,滿族婦女所穿的袍服就悄悄的發生了變化,也許從款式上看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細巧上的變化還是很多的,主要就是衣服不再是簡單的裁剪,而是會根據女人的體形進行設計裁剪。這個時候她們身上所穿的"袍"就不再是簡直的直筒形狀,而是有相應的收腰設計,使得女性的身材得到一定程度的顯現。此外在圖案上也由繁至簡,而且根據西服還設計出了立領造型,具有了後世旗袍一些朦朧的影子。

與此同一時期的漢族婦女則比滿族婦女的服裝變化更為明顯,以往追求寬大的造型被合體的裁剪所取代,也採取了西方的立領造型,使得女性的曼妙多姿的身材通過服裝造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顯現,算得上是女性服飾的一次重大飛躍了。在五四運動前後,在看到西方國家女性採用上裝與下裝的分體設計以後,漢族女性的"衫"也變得更為短巧,從膝蓋直接來到了腰部的位置,成為了單純的上衣;但是造型還是與右襟扣的傳統服飾是相同的。然後下身的裙裝也只是到膝蓋的位置,並不像以往一樣蓋住腳面。

然而最受國人關注的,還莫過於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灘最為流行的旗袍了。事實上這種服飾的起名是很有意思的,第一個旗字就表明了服飾的來源和出處,是過去旗人的裝束;而袍則含有滿族女人穿著"袍"服的寓意在裡面。當然這個時候的旗袍,遠遠不是滿人袍服的改良,而是將漢族女性的服飾的優點進行融合以後,再借鑑西方禮服的一些獨到風格,從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服飾,可以說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更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旗袍與此前滿漢女性所穿的服裝有著幾個明顯不同,首先就是小立領的採用,其次就是上肩由長袖改成了短袖,從我們國家過去的服裝來看,是沒有這種傳統的;第三就是與初期的袍服相仿,長度蓋到了腳面的位置;第四就是在裁剪上更加的考慮收身合體。後來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的時候,旗袍就設計的更短更緊更收縮,同時分叉也開得更高,完全就是凸顯身材的用意了。


老農民嘮三農


清朝的旗袍就是蒙古女人的收袖緊身下四片的女戰袍。民國旗袍是結合明朝長衣和女戰袍的混合改良版。其實就是藏衣和蒙古女人衣服的混合體。中國明朝服裝和藏袍是一樣的。只是西藏人自己為了區別漢人,脫下一個袖子背在身後。問題是西藏這麼冷,不穿一個䄂子不冷嗎?


閘北紅紅Mr


旗袍不是清朝的. 是民國時代的. 當時女性穿旗袍在上海灘獨領風騷, 就連外國駐華大使的夫人們.也非常喜歡穿. 當時中山裝旗袍兒和西服. 在大上海 風靡一時. 成為有錢有勢的官僚太太小姐們的.身份標籤兒. 知道的就這麼多.如有出入.請指教!


長富41


旗袍不是清服,只是用了旗裝的名義。滿清入主中原讓漢人剃髮易服。當時有個說法叫男降女不降,只改了男性服飾,明代女服基本沒斷代的傳了下來。民國時期上海人把傳統女服和西式服裝原素加以結合改良而成。


光速飛行1977


民國妓女裝,再問還是這個答案。


ian2260


清代的旗袍與民國海派(上海)旗袍壓根不是一回事,只是叫法相同而已。老式旗袍的樣式給人一種庸腫粗笨的感覺,而新式旗袍融入了更多現代時尚元素,燙著捲髮的都市女性,穿著現代旗袍則顯得身材妙曼阿娜、風情萬種,全無老式那種給人傻大黑粗的粗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